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1619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 1解析几何综合题解题思路案例分析解析几何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这类试题往往以解析几何知识为载体,综合函数、不等式、三角、数列等知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解题能力考查的层次要求较高,考生在解答时,常常表现为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据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观全局,局部入手,整体思维. 即在掌握通性通法的同时,不应只形成一个一个的解题套路,解题时不加分析,跟着感觉走,做到那儿算那儿. 而应当从宏观上去把握,从微观上去突破,在审题和解题思路的整体设计上下功夫,不断克服解题征途中的道道运算难关.1 判别式-解题时时显神功案例 1 已知双曲线 ,直

2、线 过点 ,斜率为 ,当 时,双曲线的上支上12:xyCl0,2Ak10有且仅有一点 B 到直线 的距离为 ,试求 的值及此时点 B 的坐标。lk分析 1: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形结合必然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 从“有且仅有”这个微观入手,对照草图,不难想到:过点 B 作与 平行的直线,必与双曲线 C 相l切. 而相切的代数表现形式是所构造方程的判别式 . 由此出发,可设计如下解题思路:010)2(: kxkyl kkxyl 2: 的 值解 得 k解题过程略.分析 2:如果从代数推理的角度去思考,就应当把距离用代数式表达,即所谓“有且仅有一点 B 到直线

3、 的l距离为 ”,相当于化归的方程有唯一解. 据此设计出如下解题思路:简解:设点 为双曲线 C 上支上任一点,则点 M 到直线 的距离为:)2,(xM l把直线 l的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消去 y,令判别式 0直线 l在 l 的上方且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求解问题关于 x 的方程 有唯一解10212kkx第 2 页 共 6 页 2212kx10k于是,问题即可转化为如上关于 的方程.由于 ,所以 ,从而有10kkx2 .22kxk于是关于 的方程x)1(22kxk0)1( ,(2 2kxkx .2)( ,02)1(2)1(2kxk kkxx由 可知:10方程 的二根同

4、正,故 02)1(2)1(22 kkxx恒成立,于是 等价于0)(2kk.)()(2 2222kkxkx由如上关于 的方程有唯一解,得其判别式 ,就可解得 .x05点评:上述解法紧扣解题目标,不断进行问题转换,充分体现了全局观念与整体思维的优越性.2 判别式与韦达定理-二者联用显奇效案例 2 已知椭圆 C: 和点 P(4,1) ,过 P 作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在线段 AB 上取点 Q,xy28使 ,求动点 Q 的轨迹所在曲线的方程.APB分析:这是一个轨迹问题,解题困难在于多动点的困扰,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应该想到轨迹问题可以通过参数法求解. 因此,首先是选定参数,然后想方设法

5、将点 Q 的横、纵坐标用参数表达,最后通过消参可达到解题的目的.由于点 的变化是由直线 AB 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可选择直线 AB 的斜率 作为参数,如何将 与),(yx kyx,第 3 页 共 6 页 3联系起来?一方面利用点 Q 在直线 AB 上;另一方面就是运用题目条件: 来转化.由 A、B、P、Qk APB四点共线,不难得到 ,要建立 与 的关系,只需将直线 AB 的方程代入椭圆 C 的方)(824BAxxxk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们还没有开始解题,但对于如何解决本题,已经做到心中有数.在得到 之后,如果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到:所谓消参,目的不过是得到关

6、于 的方程(不kfx yx,含 k) ,则可由 解得 ,直接代入 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从而简化消去参的过程。1)4(y41xykkfx简解:设 ,则由 可得: ,),(,21yQxBA, QBAPxx21214解之得: (1))(8421x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 C 的方程,消去 得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4xky y(2)08)41(2)(22 kxk .128)4(,122kx代入(1) ,化简得: (3).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 y,利用韦达定理利用点 Q 满足直线 AB 的方程:y = k ( x4)+1,消去参数 k点 Q 的轨迹方程QBPA)(824BAxxk

7、fx第 4 页 共 6 页 4与 联立,消去 得:1)4(xkyk.0)4(2xy在(2)中,由 ,解得 ,结合(3)可求得 0462 410212k.91069106x故知点 Q 的轨迹方程为: ( ).042yx 9102691026x点评:由方程组实施消元,产生一个标准的关于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韦达定理模块思维易于想到. 这当中,难点在引出参,活点在应用参,重点在消去参.,而“引参、用参、消参”三步曲,正是解析几何综合问题求解的一条有效通道.3 求根公式-呼之欲出亦显灵案例 3 设直线 过点 P(0,3) ,和椭圆 顺次交于 A、B 两点,试求 的取值范围.l xy2941

8、APB分析:本题中,绝大多数同学不难得到: = ,但从此后却一筹莫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题目的整APBx体把握不够. 事实上,所谓求取值范围,不外乎两条路:其一是构造所求变量关于某个(或某几个)参数的函数关系式(或方程) ,这只需利用对应的思想实施;其二则是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一个不等关系.分析 1: 从第一条想法入手, = 已经是一个关系式,但由于有两个变量 ,同时这两个变量PBAx BAx,的范围不好控制,所以自然想到利用第 3 个变量直线 AB 的斜率 k. 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将 转化为关于,k 的表达式,到此为止,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 y 得出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求根公式呼之欲出

9、.x所求量的取值范围把直线 l 的方程 y = kx+3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 y得到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xA= f(k) ,x B = g(k )得到所求量关于 k 的函数关系式求根公式AP/PB = (x A / xB)由判别式得出 k 的取值范围第 5 页 共 6 页 5简解 1:当直线 垂直于 x 轴时,可求得 ;l 51PBA当 与 x 轴不垂直时,设 ,直线 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 得l )(,21yx, l3kxyy0449kxk解之得 .4956272,1kx因为椭圆关于 y 轴对称,点 P 在 y 轴上,所以只需考虑 的情形.0k当 时, , ,0k21kx 49

10、56272x所以 = = = .21xPBA5925218k25918k由 , 解得 ,048)54(2k9所以 ,51912综上 .51PBA分析 2: 如果想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不等式,则应该考虑到:判别式往往是产生不等的根源. 由判别式值的非负性可以很快确定 的取值范围,于是问题转化为如何将所求量与 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韦达定理总是充k k当这种问题的桥梁,但本题无法直接应用韦达定理,原因在于 不是关于 的对称关系式. 原因21xPBA21,x找到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即我们可以构造关于 的对称关系式.1,把直线 l 的方程 y = kx+3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到关于 x

11、的一元二次方程xA+ xB = f(k) ,x A xB = g(k)构造所求量与 k 的关系式关于所求量的不等式韦达定理AP/PB = (x A / xB)由判别式得出 k 的取值范围第 6 页 共 6 页 6简解 2:设直线 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 得l3kxyy(*)045492则 .495,21kx令 ,则,21 .20341k在(*)中,由判别式 可得 ,,95从而有 ,362045k所以 ,1解得 .5结合 得 . 10综上, .PBA点评:范围问题不等关系的建立途径多多,诸如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变量的有界性法,函数的性质法,数形结合法等等. 本题也可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入手,给出又一优美解法.解题犹如打仗,不能只是忙于冲锋陷阵,一时局部的胜利并不能说明问题,有时甚至会被局部所纠缠而看不清问题的实质所在,只有见微知著,树立全局观念,讲究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