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15305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用SWOT 分析方法对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为加强连云港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关键词:连云港港;港口物流;SWOT 分析;对策一、连云港国际物流发展的SWOT 分析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对连云港目前园区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一) 发展优势1、 优越的地理和经济区位连云港市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地处海陆、南北过渡的结合部,是中国沿海首批14 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

2、桥东方桥头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目前,连云港承担苏北地区和鲁南地区70%以上的海运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已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外贸口岸和物流平台。2、 优良的港口自然条件连云港港口是江苏第一、沿海十大和全球百强集装箱港。现拥有包括集装箱、散粮、焦炭、煤炭、矿石、氧化铝、液体化工、客滚、杂货在内的各类码头泊位35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 个。与世界154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有通航联系,先后开通了连云港至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的近100 多条固定集装箱班轮航线。并已建成具有海关监管和保税功能,为港口的物流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3 完善的物流业支撑体系连云港拥有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在海、陆、

3、空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交错纵横的运输网络。连云港市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民航开通了到中国重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航班。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宝鸡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是中国五大交通枢纽之一,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国家重点建设的同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面积达45 万m2 的港口中云物流园区开发应用了较为完备的大型集疏运车辆和货源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和物流园区仓储管理系统。4 广阔的经济腹地,巨大的市场容量四通八达的交通赋予连云港广阔的经济腹地,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山东南部

4、、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区,面积18 万km2,间接经济腹地包括甘肃、宁夏、新疆等中原、西北广大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5,为连云港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 劣势1 规划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目前,连云港市还没有对物流业做出统一的发展规划,港口物流业仍处于自我发展、松散管理的起步阶段,尚未建成规模较大、档次水平较高、发展后劲较强的物流园区,企业布局分散,不利于发挥临港优势和产业聚集效应。尤其是物流仓储区域狭小,预留空间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远不能满足港口集疏运能力的需求,影响了港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2 港口物流信息化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5、信息化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连云港主要的信息平台有多个,包括大陆桥信息中心、桥头堡口岸信息系统、政府行业信息系统和国际商务中心信息系统。这些信息资源目前都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此外,港口与海关的EDI系统还很不完善,各大船公司、国际国内港口、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货主等各用户之间不能实现高效衔接。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3 企业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匮乏港口物流的活力来自于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而本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够,大部分企业相对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特别是缺乏物流系统规划等高级管理人员等等。

6、(三) 机会1 经济一体化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加入WTO 后,资源配置将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给进出口业务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国际贸易中派生的国际航运市场容量日益增长,为发展港口物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2 国家经济区域发展重心的转移随着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作为连云港的经济腹地,为连云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3 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的政策支持2009 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促进包括港口行业在内的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7、中央加紧实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战略,连云港港被确定为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的主要港口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扩大至连云港港;江苏省实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促进苏北区域经济振兴、江苏经济国际化,连云港港被摆上了江苏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位置,成为振兴苏北的龙头;连云港市加快实施“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发展战略,连云港港成为连云港市谋求跨越发展,实现崛起腾飞的重要依托。连云港港已成为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港口。这些政策为连云港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四) 威胁1

8、外部港口的竞争连云港南有上海港北有青岛港这两个竞争力很强的国际性大港,同时新崛起的日照港和南通港也在瓜分市场份额。上海和青岛优良的港口条件为国际第五代集装箱船提供了首选靠泊港,成为众多国际集装箱定期航班靠泊地。这给连云港国际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2 市场要求的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货主对物流服务的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港口传统的仓储、装卸、包装和整理、分组、拼箱等服务已难以为继,货主越来越多地要求港口能够提供增值服务,包括重新包装(分包)、改装、组装、质量控制、检测和维修、标签、退货处理等。目前连云港港口仍以传统的装卸业务为主,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不多,港口作为物流重要

9、节点所应具有的信息、货代、仓储、运输等综合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3 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缺乏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是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主要服务对象,当前,陆桥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机制形成,缺乏统一的一体化物流发展战略框架和多层次的协调合作机制。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各自都有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定位,缺少统一协调和整体的发展战略。沿线很多城市在物流规划中都将自身定位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规划了大量的物流园区。由于受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跨区域基础设施很难实现“无缝隙”衔接,造成了地区间物流资源浪费、重复定位等问题,影响了区域整体形象,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区域资

10、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大陆桥沿线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也必将成为发展连云港国际物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挑战。4 可替代运输模式的发展单一港口的物流资源竞争能力不足时,可替代的运输模式也会对其造成一定威胁,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它们有海运所不具备的其他优势,如快速性。二、SWOT 分析下的连云港发展港口物流对策(一) 建设和优化港口物流硬件环境进一步加强港口物流硬件环境建设,围绕将连云港港建成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t 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的发展目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升港口物流集疏运条件。立足于港口现已形成的氧化铝、胶合版、焦碳等服务品牌,建设港口大型散杂货贸易和物流中

11、心。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尽快把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集中转、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物流园。(二) 重视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新一轮的港口发展竞争,已从硬环境向管理模式及功能政策等软环境转变。通过组织和邀请物流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工作,制定完善的港口物流发展规划,为港口物流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优化口岸环境,确保程序流畅和运作高效,加强综合服务,继续创建高效的口岸环境。切实加大政策方面对港口物流的扶持力度,加强产业配套,把发展物流业与发展临港工业、国际贸易等产业结合,促进港口物流功能提升,加快港口向第二代和第三代港口转变的进程,增强港口的竞争能力。(三) 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港口物流发展的

12、“重中之重”,是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关键。连云港要进一步加强口岸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数字化港口物流”。要在完善港口内部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引入电子商务模式,逐步实现港口内部、港口与口岸、港口与口岸外部客户的信息交换,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大通关”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海关、检验检疫局、边防等口岸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由多式联运信息服务、通关服务与协调指挥等系统组成的口岸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各单位系统全面接入和数据交换共享。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航运物流信息网络,尽快建立一个公正的、高效的航运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参照上海、大连、天津等市经验,构建航

13、运交易信息中心,为中外航运物流界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功能、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平台,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际航运物流市场。(四) 加强港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港口物流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操作人员。要立足现有港口物流人才资源,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的港口物流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制约。大力推广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注重培养与连云港港口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运作规律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港口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五

14、) 促进港口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提升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港口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环境,鼓励港口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大力引进和培育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培养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港口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六) 加快连云港保税港区的建设,并逐步促使连云港向自由港方向发展当前,连云港应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积极争取保税港区政策,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拥有自由港政策是世界上许多国际物流中心的共同特点,世界大港普遍实施自由港政策,保税港区是我国的“准自由港”。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批准设立上海洋山、

15、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和青岛前湾等八个保税港区。连云港在此项政策的争取上已经明显滞后,当前应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早日将连云港纳入区港联动试点范围,并逐步促使连云港向保税港区及自由港方向发展,从而形成高效的港口综合物流体系。参考文献:1 黄俏梅. 厦门港口物流发展SWOT 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31-33.2 朱莉, 戴冰. 连云港: 港口与产业的互动发展N. 证券时报,2010-03-15(A005).3 姜蕾. 上海港物流建设的SWOT 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21-22.4 张敏, 范洁施, 吴晓南. 广州南沙港发展现代物流的SWOT 分析J.物流科技,2010(8):36-39.5 胡林凤, 章仁俊. 连云港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