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情字了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517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一个情字了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一个情字了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一个情字了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一个情字了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一个情字了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一个情字了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一个情字了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怎一个“情”字了得浅谈个性化作文教学如何指导高中生写出真情实感蓝秋桃【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生作文“假、大、空”的现状,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引发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情感教育一、抓住高考作文的“魂”真情实感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语文的成败甚至高考的成败。纵观上海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真正优秀的文章,必然是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富有感情的文章。比如 08 年一篇聚焦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高考作文 他们一举夺得了满分,成为上海近几年来唯一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2、。毋庸置疑,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考生能细致观察、了解生活,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作了真实的描绘,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可见,高考作文夺高分的最大秘诀就在于努力塑造作文的“魂”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二、高中生作文现状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目前高中生的作文现状不尽人意,令人担忧。许多学生只为了应试而写作文,一味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刻意追求辞藻华丽,缺少真情的流露,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甚至有些作文有较多的抄袭、仿作、套作痕迹,形成了

3、“套子”模式,如写话题作文时, “乐观”用李白作为例子, “幸福”也用李白, “感恩”还是用李白,学生对李白可谓“忠心耿耿” ,总觉得李白是无所不能的,如万金油般到处乱擦。然而纯粹的生搬硬套,没有一点真情实感的“二手”假作文让人读罢,着实索然无味,大倒胃口,又怎能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因此,不管是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还是在昂立智立方语文个性化辅导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在作文中抒写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严峻的任务。三、培养高中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的策略探究针对目前高中生的作文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作

4、文打破“套子”2模式,从“虚情假意”中解放出来,学会用真实的情感去表达真实的生活,创造出充满个性而富有真知灼见的作品呢?下面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一)以人为本,先教会学生“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说:“前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见,作文教学的根本不是“文”而是“人” ,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健康人格以及审美鉴赏水平。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和技巧的传授都应该以培养“真人”为前提。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是啊,文章贵在以情动人。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具有真知灼见的佳作,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平时一定要养成说真话

5、、叙真事、诉真情的习惯。只有发自肺腑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而亲切,文章才会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作文教学的根本乃是以人为本,教会做人。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从作文学习中去发现、挖掘、领悟做人的准则,从思想上得到净化,心灵上得到熏陶,情感上得到感染。所谓“文如其人 ”,作“真”文必须先 “做真人”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托尔斯泰说:“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真实情感从何而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6、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源于生活。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 “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 , 热情地投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发现感动,积淀情感。那样,学生独特的人生经历、感情历程、思维方式都可以成为其写作中最宝贵的材料。 “我口话我思,我手写我心” ,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学生才会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写好作文。因此,只有我们引导学生平时养成多观察、多感悟、多练笔的好习惯,学生写作时才会感觉“下笔如有神” ,文思泉涌、激情澎湃,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意溢于海。【案例 1】吴同学,高一学生,就读于上海闵

7、行中学。来智立方补习之前,她每次写作文都感到非常苦恼,下笔时总感觉举“笔” 维艰、无话可说、头脑一片空白。每次考试,作文都是导致她语文成绩不理想的“罪魁祸首”。第一次跟 这个学生见面聊天时,我便 问她平时有没有留心身 边的人和事,有没有看新 闻报纸的习惯,她很真诚地回答:“ 没有”。在接下来的聊天中可以 发现她其实是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平 时缺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切身体验,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诊断出该生作文的症结后,我便开始 “对症下药”。课后便给她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利用每天下课回家3的时间到地铁站仔细观察一下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乞丐,然后把自己的

8、所见所闻所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一周后检查学生的日记时,发觉 学生的作业完成得相当不 错。其中她在日 记中说到:“ 当我第一次仔细观察地铁站旁边那些衣衫褴褛,蓬 头垢面甚至有身体缺陷的乞丐,心里真的很难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拉二胡的盲老人,他跪坐在人群中手拿着一把破旧的二胡,神情非常投入,一曲幽咽低沉的二泉映月拉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让人心酸不已!而最触动我心灵的是 这个乞丐非常有礼貌,每当有人往他的碗里扔硬币时,他都会弯下腰向施主鞠躬道声谢谢 ”多么动人的文字!看完学生这些真正来源于个人体验,抒发真实感受的日 记,我在心里暗喜,如果现在让她写一篇作文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于是我顺势问她

9、,从这些乞丐身上领悟到哪些人生道理?她思考了一下,便很快就说出了一点:“从这些不幸的乞丐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衣食无忧,而且 还有家人、朋友、老 师等人的呵护和关心。 ”学生话音 刚落,我喜形于色,大声说好。为了鼓励她进一步打开写作的思路,我便引导她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挖掘其它的感悟。她又努力想了想,说:“做人还要懂得感恩,就像拉二胡的大伯,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心存感激;身 处逆境的人要 坚强乐观地活着”学生滔滔不绝的回答让我非常满意!这时我便来个顺水推舟, 问她:“ 如果现在让你写一篇题为生活的感悟的文章,还会觉得无话可说吗?”学生笑了笑,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会了,

10、我知道写什么了”,脸上还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于是我让她课后把日记的内容和 刚才说的感悟整理成一篇 800 字的作文。几天后拿到学生的佳作 时,我更是兴奋不已。学生终于在文章中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真情流于笔端,让人动容!有了一次成功的写作体验后,学生开始 对写作有了兴趣,也有了很大的信心。接下来我便趁 热打铁,给学生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督促学生 坚持做到如下几点: 1、每天写日 记,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重在写感悟,为以后写下真人、真事、真生活的作文提供长流的“ 源泉”;2、平 时多看新闻报纸,了解时事动态,积累鲜活的作文素材; 3、多关注一些与我 们 日常生活有关的电视节目,如新闻周

11、刊、焦点访谈、 东方时空、 实话实说、 感动中国、 中国达人秀等,通过电视媒体来了解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事迹,并及时写好观后感。“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作文分数从 23 分左右提升到了 30 分以上(总分 40),最 让人欣慰的是期末考试的作文一 举夺得全班最高分33 分, 语文成绩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提升!(三)结合初高中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从而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

12、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对学生4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初高中语文教材含有很多文学性深、情感性强的文章。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写出了对君主的一片忠诚之心,史铁生的合欢树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李密的陈情表表达出对祖母深深的孝敬之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抒发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感,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弘扬了社会的真善美要想让学生从这些充满大量美好情感内容的文学作品中接受更多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将情感教育的活水融入课堂;借助朗读,激活学生情感;注意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利于学

13、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案例 2】南洋模范中学的高二陈同学,第一次见到我时,就一古脑地向我诉苦水,说自己在语文这科上有一个很大的困惑作文总是原地踏步。平时很认真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包括一些名言警句,妙语佳句以及名人轶事等,而且也掌握了高中议论文的一些写作技巧,可头疼的是每次写完作文自我感觉良好时,却遇不到“伯乐”的赏识。每次拿到发回的作文本,都会看到老师一句毫不留情的评语缺少真情实感。屡遭打击的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想从我这寻找到解决作文难题的“法宝” 。拿到学生平时写过的作文认真研究了一番后,我发觉该生的作文大

14、多数是属于“套子”模式的,缺少个性,缺少真情的流露。虽然他的文字驾驭能力比较强,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懂得引用名言警句,读完后确实让人赏心悦目!可总让人觉得有点套作,如八股文一般,重形式而不重感情。找到其作文的突破口后,我便在以后的辅导中重点指导学生从熟悉的教材中去领悟和抓住写作的灵魂真情实感,告诉学生,最好的文章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真挚温醇恒久的感情。在辅导期间,我主要从学生熟悉的初高中教材入手,挑选了几篇比较触动人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李密的陈情表 、杨绛的老王等,让学生慢慢咀嚼,细细鉴赏,充分挖掘里面的情感因素,从中发现和借鉴其写作的亮点,然后进行写作

15、模仿训练。比如利用朱自清的背影 ,让学生先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来感受这篇优秀散文所蕴涵的浓浓的父爱,然后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来诠释“母爱”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写母亲的眼睛。他在文章中写到:“透过母亲湿润的眼睛,我可以感受到母亲在我生病时对我无限的疼爱与关心”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已见不到“套子”的痕迹。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不再一味“闭门造车” ,也不再一味堆砌华美的辞藻,懂得以朴实而真诚的语言来叙述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有一次,学生很开心地跟我说,他的作文终于赢得了老师的青睐,还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还说在作文中能够尽情写我心,抒我情

16、,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以后再不怕“作文”这只拦路虎了。5那一刻,从学生得意而喜悦的表情中我也感受到了为人师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四)营造有利于情感交流的作文评阅模式如何评阅学生的作文?新课标已经为我们建立了划时代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 。 反思我们平时的作文评阅,往往规定太多,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语言等都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张扬,难以在作文中畅所欲言,坦露自己独特的感受。因此,我们评价学生文章的好坏,不应单凭表面上的语言与形式,更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多关注和肯定学生流淌于笔端真诚的情感,并鼓励学生以后在作文中务必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独特的感受。此外,教师的评语应该激情洋溢,富有个性。学生最关注的绝非一个简单的分数,而是教师对其作文反映出的态度。在批阅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学生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兴奋、迷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