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505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画杨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画杨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画杨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杨桃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是就”“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时间 3 课时。教学准备生字格小黑板、投影仪、写好的投影胶片、带五棱的类似杨桃的物品一件。(最好是用蜡做一个模型。)第二课时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讨论:(一)“ 我” 开始学画画的时候,父亲是怎样要

2、求的?学生回答:要求“ 我” 严格,经常叮嘱: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二)请一位同学理解“ 叮嘱、想当然、走了样 ”几个词。学生回答:“ 叮嘱” 再三提醒,嘱咐。 “想当然”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画走了样 ”就是画的和看的不一样。(三)父亲经常叮嘱我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画画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要实事求是。教师引导过渡:父亲这样教导作者(李天芳),作者是怎样做的呢,请默读中心段的一件具体事。二、讲读第二段(一)默读思考:这件具体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学生画在书上,用概括语言

3、回答:在图画课上,教室里,老师,学生。起因: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经过:我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结果: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二)仔细阅读:想一想下面的问题、讨论:1.“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学生讨论回答:“ 我” 把杨桃画成了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因为从“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另外,“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 “认认真真地看”:是我抓住了从我坐的角度看到的杨桃的特点。“ 老老实实地画 ”就是

4、按照爸爸叮嘱 “我”的那样去画,看见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2.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学生回答: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老师提问:为什么同学哈哈大笑?(嘲笑)学生回答:是因为我画的根本不像杨桃了。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老师的态度不一样,首先他走到“我” 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教师再提问:什么叫审视?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从“ 我” 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接着,他请觉得好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 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 “我”的

5、角度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从中懂得一个道理。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课件朗读句子比较3.老师的神态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先是“变得严肃了”,教育学生时是“和颜悦色”地,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严肃” 是因为他发现 “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 “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他的深思。“ 和颜悦色” 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三、请同学们默读老师讲的一段话思考讨论:(一)这段话共有几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这段话共五句

6、。分两层意思:前三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第二句话用“但是”转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第三句进一步指出,从有的角度看,杨桃甚至根本不像杨桃了。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一句说的是怎样看别人的画,“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一句说的是自己怎样画:“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二)读老师说的这段话,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这段话是怎样写清楚的?提示:用“先写 再写 然后写还写最后写” 去叙述。(三)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

7、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四)请看:“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打开投影仪:1.读上面这段话,体会“ 不要 要” 的意思。2.仿照句子说话。(1)对待言人,我们不要( )要( )。(2)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不要( )要( )。(3)自己想内容说话。出示书中一句话: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1.读这句话,体会“ 不像 而像”2.仿照句子说话:(1)我们师生感情十分融洽,老师不像( )而像我们的( )。(2)

8、自己想内容说话。三、理解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讨论:什么是“受用”?什么是“一生受用”?为什么一生受用?体会首尾呼应的方法。学生回答:“ 受用” :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因为使作者懂得一个道理,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看,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要尊重客观实际情况。四、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导背诵五、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一节图画课自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体会到了看问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同时,通过老师的话,我们还应该知道,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不同的时候,不要急于下结论,要考虑别人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问题。六、作业:背最后两个自然段“不要要” “不像而像”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