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1193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报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的应用刘峰01 秋会计学(本科)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银行信贷工作角度出发,尝试探讨一个科学、客观、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于银行信贷的实际工作中,做好 对授信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方面为银行信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文章从对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以及对现金流量部分指标的分析这两个方面,概述了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内容。结论是,财务报表分析在现阶段银行信贷工作中作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不失为一种较为科学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但其内容和方法在客观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作者认为,目前只有在运用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部分现

2、金流量指标的分析,联系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才能尽可能地做到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变得更加客观、真实和科学。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 现金流量。一、前言现代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上,可以大致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三个部分。信贷业务目前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在从事信贷业务时,普遍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原则” 。如何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正确的信贷决策则是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离不开对企业财务状况

3、的了解。其中贷前调查是贷款从发放到安全收回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为了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也为了保证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体现信贷管理“三原则” ,在信贷工作中避免随意性,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对相关因素做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技术上对作为放款对象的企业,在经济效益、偿还能力、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二、财务报表分析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重要性(一)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过程,旨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其目

4、的是为了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帮助不同的应用主体改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由于银行受理抵押商业票据放款,随着商业票据抵押放款数量的增多,银行开始关心信用调查。此后美国银行协会于 1909 年通过了该协会信用信息委员会的建议:鼓励会员银行优先收购备有经公认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企业的商业票据。在此背景下,产生了通过分析、比较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以了解企业信用的财务报表分析。银行通过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借以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所以从一开始,财务分析就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二) 、财务报表分析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西方商业银行在从

5、事信贷业务过程中,创造出了很多贷款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信贷决策时,要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即银行对借款人信用高低进行评估,以确定借款人将来按照合约规定及时偿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信用分析内容主要围绕 5 个方面进行,即“5C 原则”:品德(Character) 、才干(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信用分析的方法,包括了对借款人财务报表的分析,借此评价其偿还能力和经营状况,为信贷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对于银行来说,财务报表的分析的结论包含了确定授信额度、评估还款能力、放款、预测未来盈利趋势等一些重要的决策信息

6、。银行作为贷款人,为了保证其借贷资本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必须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虚假的财务信息,以及依据虚假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状况做出的错误判断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误,影响借贷资本的安全。因此,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成为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中进行正确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三、商业银行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内容。银行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决策是否为企业提供信用和放款,包括提供付款保证、履约保证、商业票据承兑等表外授信业务。银行要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寻找被授信企业有能力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本金、支付到期票据或有能力到期履约保证等信用的证明。为了掌握企业对借款等债务是否

7、具有偿还能力,短期性侧重于财务实力和现金流量分析,长期性侧重于盈利能力分析。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对企业信用考察分析时,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入手,对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财务杠杆比率) 、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十几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归纳起来主要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现金保障程度。对于债权人来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本金和利息

8、能否按期收回。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短期偿债能力直接决定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因此,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应该是银行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第一项内容。在这里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产及时转换成偿还短期债务的现金,对此主要通过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计算与分析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状况。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不是说指标值越高对企业越好,太高说明企业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利用负债,或者可能有资金闲置。对于不同行业企业,其流动比率的衡量标准有所不同,根据经验判断流动比率一般在 21 左右,速动比率一般是 11。在实际运用时,还需要考虑

9、企业的具体情况。即使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较高,仍不能完全肯定其短期偿债能力就较强。比如有的企业存货较多,同样表现企业的流动比率较高,但可能是产品销售存在问题,其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制于其积压的存货而不高,甚至很低。另外,应收账款本身也隐含着坏账的可能性。再比如企业应收账款收账率很低,逾期待催收账款过多,那么计算企业的速动比率时并不能反映上述情况,造成速动比率仍然较高,而偿债能力却无法保障。因此,应该结合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状况。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它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

10、。主要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以及通过现金流量表或利润表对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来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也是评价企业整体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考察银行所提供贷款的安全程度。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确定在企业破产这一最坏情况出现时,从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相互关系中分析企业对债务的偿还能力。对于长期偿债能力而言,资产负债率指标值越低,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或整体偿债能力越强,但不是说指标值越低对企业越好,太低说明可能企业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利用负债,效益可能受到影响。在信贷实务中,资产负债率考察范围一般确定在 30到 60之间。但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不同会有

11、所不同,比如企业处于成熟阶段这一指标值可以高一些,因为企业的收益状况稳定,支付能力较强。具体分析时,要参照同行业的平均标准等进行评价。产权比率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该指标的大小影响到债权人和所有者的相对投资风险,如果负债所占比例较大,业主投资比例较小,那么就意味着企业的风险就主要由债权人承担,从而大大降低了债权的安全系数。在进行产权比率指标分析时,因为该比率是以净资产为物质保障的,考虑到净资产项目中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且不易形成支付能力,因此,在具体使用时,必须结合有形净债务率指标,作进一步分析。该指标是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和保守。

12、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又一重要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利息费用的支出有时不仅限于财务费用的那部分利息支出,还包括了未计入当期费用的资本化利息。所以更为谨慎的做法是使用固定支出保障倍数这一指标考察,因为固定支出的内容还包括了如经营性租入所发生的固定支出等项目。考虑到短期内企业有大量的如折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因此,考察短期偿债能力应以收付实现制现金流量项目计算该指标。另外,利息保障倍数的一个缺陷是仅仅考虑利息因素,而实际工作中还本付息有时是同步发生的。所以,更理想的保障倍数应将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本息支付合计数相比较。(二) 、资产的运营能力。企业资产运营能力也就是资产管理效率,企

13、业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好,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可以主要通过对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来评价企业资产的管理效率。其中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的分析是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的重点。银行作为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偿还债务的现金保证,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体现了企业应收账款转换成现金的速度,无疑速度越快,对银行来说收回借款越有保证。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状况和企业营销能力强弱,这一指标过高或过低对企业都是不恰当的。存货周转次数过多,企业频繁采购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订货成本,同时容易错过市场销售的机会,导致资金回笼困难;存货周转次数太少,可能是产品

14、滞销,同时也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仓储成本和管理上的难度,这些结果对银行的债权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企业应维持一个合理的存货周转次数标准。在具体分析时,要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分析,了解同行业中较好企业的平均水平;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历史情况进行比较,看企业自身在资产管理上是否有进步。(三) 、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通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来评价,上市公司还应考虑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勿庸置疑,盈利是企业存续下去的必要条件之一,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或信用时,本质上是希望企业能够用盈利作为债权的保障,而不是在非常情况下处置企业资产作

15、为清偿债务的来源,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银行和企业都非常关心的项目。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其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越强;指标值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差,其归还贷款的能力也就越弱。银行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一个必须重视的考察指标是经营性净收益占净收益的比例。该指标考察企业主营业务净收益在总的净收益中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值越高,反映了企业通过主营业务所赚得的收入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明确,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而不是处置资产、投资交易等非经营性收入,因而收入来源稳定、可靠。这项指标通过对企业连续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更能说明问题,同时也能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连续性。(四) 、

16、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由上述三个方面来体现,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良好的偿债能力使企业处于安全状态,没有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去增加盈利;良好的资产运营能力,说明产品销售顺畅,应收账款等回收速度令人满意,是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因为通过销售收回资金可为偿债资金来源提供了保障;良好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等的结果,良好的盈利能力是良好的偿债能力的反映,也是提高企业偿债能力最好的方式;良好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具有良好发展能力的前提,良好的发展能力又能提高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运用两种比较分析法:第一种是将当期的财务比率与过去数期的相应比率进行比较,从中掌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据此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所改善还是趋于恶化。下表是 A 公司连续 3 年主要财务指标的情况,通过第一种比较分析方法,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做一个初步的综合分析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