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到夏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166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30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_第1页
第1页 / 共309页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_第2页
第2页 / 共309页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_第3页
第3页 / 共309页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_第4页
第4页 / 共309页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_第5页
第5页 / 共3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皇五帝到夏商(3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三皇五帝到夏商第一章 神奇的三皇据说史记的第一篇本来是三皇本纪 ,遗失了。八百多年后,司马迁的后人司马贞认为“ 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辟,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 ”说得挺好,本来嘛,故事就该有头有尾,没有开天辟地的三皇,哪来五帝?他说的三皇居然有两套班子,第一套是:伏羲,女娲和神农。这三位都是人民耳熟能详的大神。伏羲和女娲皆人首蛇身,外形比西游记还潮,所以他们是夫妻关系似乎别无选择。中国有许多地方有伏羲或者女娲娘娘庙,庙前立浮雕,浮雕上是两位大神的合影。一般夫妻合影不外头倚在一起,脸上流露我的爱情我做主的笑容,两位大神的合影很前卫,他们的尾巴缠绵在一起,幸福指数瞬间爆表。神农也是神人,而不是

2、“ 神奇的农民 ”,手中持一赭鞭,在植物上挥一挥就知道哪种草哪种木是药,哪种是毒药,功德无量啊。那鞭子现在不知道丢哪儿了,谁要是找到了,全世界的药厂都破产。我在药厂工作,知道做一个药有多麻烦,前后要六、七年的时间,耗资数亿,还是美金。小司马对伏羲情有独钟,把造字也算到伏羲头上(“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 ,不管文字是不是仓颉造的,伏羲也不可能是始作俑者,否则两千年后的神农还用得着像个文盲似的结绳记事吗?小司马还认为伏羲是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制造了 35 弦的乐器:瑟,据笔者所知,瑟的弦最多为 25 根。大才子李商隐写的“朦胧诗” 锦瑟开篇第一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 ”,别望文生义,李大才子并不是说

3、他的瑟 50 根弦,而是说他的瑟断了,于是 25 加 25,成了 50 弦。35 根弦的瑟估计可以玩摇滚、爵士和蓝调了。小司马对伏羲最牛叉的发明:八卦图虽有提及,但语焉不详,含糊其辞地说“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是陈述而不是描述。伏羲创八卦远比这个生动有趣,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图和书就是八卦,这也是“图书”一词的来历。圣人就是伏羲。河是黄河,某日黄河跑出一匹龙马,马背上有图;洛是洛水,某日水出浮出一龟。水中有乌龟再正常不过了,不过这个乌龟不寻常:它的背上有文字。到底是什么文字谁也弄不清,宋代的道士陈抟后来不知道根据什么把洛书给弄出来了,那上面不是文字,而是黑点

4、、白点和线组成的图案。反正当时伏羲把马图龟文都记下了,遂演八卦。没有八卦就没有周易 ,周文王也就不值一提了。众所周知,文王之所以留名青史,就是因为他“拘而演周易 ”。把文王双规的就是万恶的商纣王,详情后面再说。周易有多伟大?没法说。举凡哲学、数理化都能往里套,而且越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越容易往里套,所以研究周易里没有数理化背景的。钻研周易大发了的,一般都“通神明之德”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唯独对眼前的事摸不准。关于女娲,司马贞提到娘娘的丰功伟绩之一:补天,偏偏忘了更大的发明,这个发明是任何发明都无法媲美的:造人。她老人家开始时一板一眼地用泥巴捏小人,有鼻子有眼有腿有脚,其造型之生动天津泥人张

5、肯定没法比,因为娘娘的作品一着地就会撒脚丫子跑,成了大活人。可是“捏造” 的速度太慢,娘娘于是团了一个大泥团,用绳子在上面搓,顿时泥粒纷飞,就像刀削面入锅一般。那些泥粒一洛地也都成了人。从操作流程上看,捏的人肯定要精致得多,大帅哥大美女可能就是这么来的,那些一入人海就找不着的群众演员大概都是搓出来的。司马贞的想法有些古怪,不晓得他为何对伏羲和女娲的最大贡献要么含糊其辞,要么选择性失忆。更有意思的是,女娲排在伏羲之后。伏羲可是娘生出来的,他的娘叫华胥。华胥有一次看见一串巨人脚印,好奇心起,跳房子似的在大脚印里跳来跳去。跳的后果非常严重,或者说非常幸福,她怀孕了,儿子是伟大的伏羲。问题来了,华胥是

6、女娲捏出来还是搓出来的?这就出现了“时差”,一个因果的颠倒。也许司马贞压根就不相信女娲造人的传说,觉得“刀削面”造人法过于草率或是过于荒唐了?看看圣经? 创世纪里耶和华是如何造人的: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女娲和耶和华造人的原材料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不一样的工作态度。耶和华按照自己的象形塑造出亚当,并且往他鼻子里吹了一口气,于是人成了有灵的活人。女娲娘娘偏面追求工作效率,对质量没有保证,和她所造的人也没有任何交流,万幸她没有照她的形象造人,否则现在无论男女都只能穿裙子来罩住蛇身,裤子将是一个人类永远无法理解的名词。如果司马贞后面没有

7、提“ 三皇 ”的第二套班子,我对他的 “学术选择”还是能够理解的。第二套“ 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很符合 “和谐社会”的内涵,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嘛!只是“三皇” 们的头有点多,天皇有十二个头,地皇有十一个头,人皇有九个头。这么多的头,一定思绪万千,千头万绪的说法是从这来的吗?希腊神话里也有许多多头的怪物,比如九头蛇怪赫克勒斯,不过那只是个神话,听听就过了,无需树碑立传。司马迁肯定是不信这些东西的,老爷子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说:“至禹本纪 , 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从这句话里可以推测出, 史记里原本就没有三皇本纪 。司马贞被史家称为“小司马 ”,从姓氏看这个称谓没问题,从学术上看

8、他有做玄幻小说家的潜质。唐代,那个伟大的时代,连志怪小说都空前繁荣,可司马贞的三皇本纪不能归入此列。小说需要描述,他的作品全是陈述,作为一个小说家他也不够格,不过三皇本纪作为一个远古的备忘录还是可以的。其实“三皇”的说法有多种,司马贞把伏羲,女娲和神农作为“三个代表”还算靠谱。伏羲的故乡在大西北甘肃天水,天水现在一年一度都有伏羲的祭祀大典,只是司马贞似乎把别人的功劳按在伏羲头上了,比如“造书契,始制嫁娶” 。伏羲是七千年前的人,那时哪来的婚嫁?当时是母系社会,孩子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女孩看上哪个男孩,不需要媒人提亲,看对眼就做“桑林之合” ,而且性伴侣不固定,女孩怀孕了,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谁

9、,生下的孩子归女方,没男人什么事,所以当时的家庭全是“单亲家庭 “。婚姻慢慢成形要到两千年后的黄帝了,再过两千年,到了西周,伟大的周公才从理论上完善了婚姻制度,是为“六礼 ”,这个不急,后面再说。伏羲之所以备受人民爱戴,除了超前卫的八卦图,他教会了人民很多东西,比如教民观星象,渔猎,养六畜,还有制琴瑟,教人民玩音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都照顾到了,他不是“三皇” 谁是?至于他的蛇身人首造型,纯粹是山海经的“ 诽谤” ,作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哲学家、动物学家和音乐家,他根本就不需要以“ 奇装异服 ”来吸引眼球。女娲娘娘有点难办,她老人家的功绩过于伟大,过于神奇,无法以常理度之。天漏,她补;没人

10、,她造。仅从对人类的贡献而言,无出其右者。她老人家应该是“三皇 ”谁才 NO 1 才是。没有人,咱们什么都不用说了,我现在也不用辛苦地码字了;有人了,天漏不补,人也就像恐龙一样灭绝了,我也不用码字了。顺便说一句,女娲的故乡也是甘肃天水,她和伏羲两小无猜吗?对于这一点,我思绪万千,一头乱麻。我忽然想通了为什么司马贞绝口不提“女娲造人”了,因为在逻辑上讲不通。也罢,上古的事谁又能说得清?神农爷爷也是够格的,他教会人民开荒种地,还有开发药物治病,是个伟大的农业学家和医药学家。当时是怎样种地的呢?那时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荒地,野草疯长。神农号召大家玩火,把野草烧了,然后用石刀、石斧还有老人家发明的先进农

11、具耒耜(这两字是“ 累死” 的谐音,巧合吗?) ,开出地来。所谓 “刀耕火种”就是这个意思。耒和耜据说是锹和犁铧的原型,起初是木质的,如易经所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后来有了铜,就鸟枪换炮了。野草的灰烬富含钾肥,没有人工化肥,庄稼欣欣向荣,而且是吃了放心的绿色食品。神农开辟了农业的新纪元,像袁隆平一样,培育了五谷作为食物来源,五谷是麻、黍、稷、麦、菽,另一说里稻取代麻,其实说“ 六谷”不就结了,非得“五”才顺口吗?(笔者按:这是因为战国时的“五行 ”说流行,什么都凑成五,五帝也是凑出来的,其实三帝就够了) 。那时人已经很多了,肉类满足不了食品需求,神农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神农开发药物一开始

12、风险极大,什么都亲口尝尝,死过好几回。这种舍生忘死的崇高就值得后人敬仰,他“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是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上天被他感动了,于是赐下一根神奇的赭鞭,从此以后神农才不用看见陌生的植物就咬一口。民以食为天,何况神农还兼顾了人民的医疗保健,其德高望重完全是民意的体现,是真正的“人大代表” ,神农自己都不好意思不选自己做头领。不过说他老人家著有本草经一书,本人委实难以相信,理由和不信伏羲造书契一样:那时还没有文字啊,我不相信通过给绳子打结可以写出一本书来。我家有很多麻绳,我也会打结,可我甚至不会用结表达“认识你,真好”如此简单的话来。神农的出生和伏羲一样根正苗红。神农的母亲叫女登,她没有看

13、见巨人脚印,所以她没有跳房子。其实也不能看见大脚印就跳的,如果是熊掌的印记,可能生下的就是“ 熊孩子”。女登的母亲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不知道为什么独自在湖边散步,也许是从“桑林” 归来吧。如果她热爱音乐,身上可能携带一把不知道多少根弦的瑟,边走边唱摇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呢?” ,唱着唱着,忽然感到头顶发热,一抬头看见半空中一双黄澄澄的龙眼正色迷迷地看着她。女登吓得掉头就跑,瑟也不要了,一路跑回家。那次对视的结果便是怀上儿子神农。远古圣人们的英雄母亲名字都留下了,而父亲无籍可考,这从另一面证实了母系社会浪漫史的萍水相逢属性。写史书的人已经被文化熏陶了,知道为尊者讳,所以

14、不好意思说华胥和女登“自桑林返,乃生伏羲、神农” 。神农氏的丰功伟绩里,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太重要了。它是火,而火与神农无关。“三皇”的说法有六七种之多,无论谁 “投票”,伏羲和神农都稳居其二(除了比赛谁头多的“ 天地人”外)另外的候选人有女娲,祝融,共工,黄帝和燧人氏。如果不把女娲当人看的话(这不是骂人话,而是她老人家做的都是神迹,而且非父母所生) ,那么这个位置应该给另外一个人,也许是一伙人。这个人是燧人氏。这个名字很质朴,以至于不像一个人的名字,而像是一个同伙的名字。燧就是洞穴,燧人氏就是穴居人了。燧人氏的专利只有一个:钻木取火。这项专利技术成型,也许真的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众

15、多穴居人长期实践并且是偶然发现的结果。当时的情景有可能是这样的:石壁上光溜溜的,没地放贝壳,兽骨或者 鱼骨等珍贵首饰,于是穴居人就想做个家具。那时没有铁器,给木头打孔是件高难度的活,只能用削尖的木棒子在木块上钻。那得钻多长时间啊?木头不耐烦了,于是“着急上火” 。看见木头冒火,穴居的先民们肯定吓坏了,丢下做了一半的家具就跑,心里直嘀咕:肿么啦?这种事再发生几次,穴居人就会从大吃一惊变成喜出望外。火把洞里的“ 家具“ 和”首饰“都烧光了,但把洞里的猎物烤熟了,满室生香,穴居人尝尝觉得味道好极了。现在的烤肉也许是远古的遗风吧?火不仅改善了人民的饮食,还增强了人民体质。肉烧熟了,细菌也杀死了,生病的

16、机会就少了,效果比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好多了。那时的人可生不起病,倒不是没钱(也确实没钱) ,而是没医生,普通的肠道感染就足以要命。 “药物总监”神农要到三千年后才出生。火还是文明的曙光,没有火,人类将永远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几百万年的漫漫长夜里。朱熹曾引用一位蜀地无名氏的名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作为一位儒家子弟他推崇这句“广告词” 无可厚非。燧人氏不生火,那才叫万古如长夜呢!有了火,很多东西就水到渠成。文化生活也丰富了,陶器也诞生了,接着铜器也诞生了。没有火的夜晚是寂寞的夜晚,天一黑除了睡觉别无选择。当然也可以躺在草地上欣赏一下星星,不是数星星,那时人不识数。有人说神农时人们才学会结绳记事,我不这么认为。虽说那时人们还不会制作麻绳,但天然“绳子” ,也就是蔓藤多的是。大事系大结,小事系小结,这种方式不要多少技术含量,用不着麻烦神农吧?老人家已经够操心的了。当时保存火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遮风挡雨处建一火塘,这一习俗至今仍在边远地区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火塘的好处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