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1119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涿州市八年级下语文试卷分析代立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涿州市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试卷分析实验中学 代立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中学。上学期的试卷分析会上,由我和我校的张娜老师与大家共同交流了一些关于语文考试和教学的粗浅体会。本学期初,教研室刘老师又把试卷分析的任务交给了我,可以巨大的信任与期待让我诚惶诚恐。教语文十多年,让我愈加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广博和深刻,而教语文的难度与挑战可能也恰在于此。字词积累、名著导读、语法修辞、文言诗文的阅读与背诵、现代诗文的阅读与鉴赏、写作、综合性学习这些内容仅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归纳而来的,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这些深层

2、次的目标可能离语文教学的真谛更加近切。所以,我一直在想,要把语文教好,教师个人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思考应至少包括:对教材的研究、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对考试的研究、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等等。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谈一些我个人的思考的看法。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试卷的特点及构成。板块 分数 题号 分值 试题主要来源及特点 能力层级1 2 课后古诗词上下句默写 A2 6 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B3 2 课内生字词字音 A4 2 课内生字词字形 A5 2 病句的辨识 D6 4 句段衔接与连贯 E一 积累 与运用22分7 4 能力提升:哲理诗文的辨识与鉴赏 D8 2

3、 小石潭记:文言文上下句默写 A9 4 小石潭记: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 B10 4 小石潭记:文言语句的翻译 C11 2 小石潭记:文言语段内容的概括。 B文言文阅读14分12 2 小石潭记:文章主旨的理解 C13 3 说明文地震:辨识说明方法 B14 3 说明文地震:提取段落中心句 A15 3 说明文地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课外说明文阅读12分16 3 说明文地震:概括段落大意 E17 3 记叙文没有:分析句段的作用 C18 3 记叙文没有: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E19 3 记叙文没有:根据上下文补写相关内容 D二课外记叙文阅读18分20 3 记叙文没有:理解文章主题(筛选信息) D2

4、三 作 文 40分 21 40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二选其一话题作文“改变” ,要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材料作文,要求表达自己的认识。E易,较易,中, D较难,难【基础知识部分难易比】 易:中:难=29:21:103:2:1本试卷的构成如上表所示。下面就本试卷的特点略加解说。1创新意识明显,原创试题多。最初拿到这份试题时,我曾在网上搜索,试图找出现成的答案。但结果大失所望,两个课外阅读(说明文和记叙文)都没有现成答案。说明文阅读完全是一篇时文,文和题都是新的。记叙文阅读虽作过考试阅读文,便在本份试卷中的题都是新题,与网上的题并不一样。为此,在做本次试卷分析时,我专门致电话给刘老师,刘老师的回答印证了我

5、的猜测。本份试题基本上是刘老师的原创试题,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创新意识。原创考题相对于从各类中考题中选题组题应该说是一种进步。首先原创保证了试题首发性,避免了老师们猜题押宝式的复习,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同时原创有利于引导老师们增强科研意识,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2贴近中考实际,设题水平高。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表现出一种知识上的逐渐深入的特点。学生即将升入九年级,面临中考的挑战。因此我认为,八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应体现出一定的中考意识。可以说,上学期的这份试卷较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特点。整份试卷在结构形式、试题构成、设题角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对接中考意识。很多题的设题水平都是较高的。如第 9 题、第 1

6、2 题、第 16 题、第 17、18、19、20 题等。3考查内容全面,覆盖范围广。整份试卷共 21 题组成,出题范围较广,基础知识部分涵盖了古诗文积累、字音、字形、病句的辨识与修改、句段的衔接与连贯、文言文字词句段的理解等,现代文阅读则包含了课外说明文和记叙文,出题范围有提取并加工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辨识文章写作中的常用技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句段的写法和作用、揣摩人物心理、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等。4重知识重能力,重双基考查。在试题构成上,知识考查与能力养成并重。既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字音字形、文言字词等。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如说明方法的辨识、描写方法

7、的赏析、概括段落内容、分析句段作用、揣摩人物思想感情、理解作品主旨等。5引领初三教学,导向性良好。我们说考试是指挥棒,其实就是在强调考试题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好的试题能将教学领向更加开放,更加务实的境地,让课堂教学成为更有生机的舞台。而不好的试题会对教学产生恶劣导向,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所产生的诸多弊病,语文教学所遭受的众多非议可以说考试是不无责任的。本套试题从客观上来说,对初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导向基本上可以说是积极的。重基础,强能力,有创意,重发展。 这些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导向。二、逐题分析3(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部分共 22 分,在基础知识总共

8、60 分的情况下,已占到三分之一强,可以说比重很大。这一部分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字音、字形、病句辨识、句段的衔接与连贯、哲理诗文的辨识与鉴赏共七个题,考查面较广。其实基础知识部分可考查的内容是相当多的,除已考查的七个题外,还有可能考的题型有名著知识、仿写、综合实践活动、图文信息转换等。众多的点决定了基础知识部分出题的灵活性,需要老师在备考复习时充分做好准备。下面分而述之。1按课文原句填空。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上下句填空,设题范围全部取自课后古诗词背诵。对这部分内容,我建议老师们可提早动手,要给学生略讲一下,学生结合前面的导读和下面的注释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师做好检查,最好是多听写。2按要求写出古诗

9、文原句。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解性默写。设题来自课内古诗词和文言文。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诗文教学时要把理解诗文的内涵,体会文言诗词之美作为重要内容。要逐步引导学生爱上传统文学,今年河北省中考添加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也在强调这一点。34字音字形题。字音字形的考查有多种设题形式,比如今年中考的用田字格书写,还有很多省份的在语境中写出汉字或注音。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可以扩大考查面,增加试题的覆盖范围。这两个题需考生选出有误的选项,而命题人所给出的错误又相当明显,所以应该属于容易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字词教学。我们认为多认识一些汉字,会读会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的首要表现。课堂上,尤其

10、要重视一些易错字的比较,如故乡中“鄙夷”一词中的“夷”字不要混作“疑” 。5病句辨识题。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还没有全方面的讲过病句,所以学生对病句的辨识主要还是靠语感。选项 A,关联词语的搭配使用不当,容易辨识出来,选项 B、C 主要是语序的问题,表意还是很明确的,所以如果不是用心体会,找出它们的毛病还是有难度的。选项 D 是没有语病的,但是却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学生的语言习惯往往是前面加上“通过”一词,后面往往不会使。当然如果“通过”和“使”都用的话,那就是病句了。这道题的得分率不是很高。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对病句的策略应是“讲练结合” ,既要练,还要讲,精练为主,总

11、结规律。句段的衔接与连贯题。很明显,这是一道难题。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句子衔接连贯题表现为搭配型、调序型(抽句回位题、组合选择题、自己排序题) 、补写型几种。而寻找答案的规律基本一致,通常有:抓“三序” ,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抓代词;抓问句和其他句型;抓词语和内容的呼应等。从读写结合的思路来说,我觉得近年来这类题型的出现还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简言之就是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写出来文,说出来的话本身就很连贯,那么这类题不就是非常容易的了吗?所以我建议,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如何让自己的话前后连贯,条理清楚,衔接自然。如顶针法、承接法、过渡法等。7哲理诗文的辨识与理解。这个题很多

12、学生没有得分或得分很少。可能是由于排版者的疏忽,正确选项 B 的“事非经过不知难 ”印成了“是非经过不知难” ,以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选项 B 是陆游的一副对联:原文: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 经过不知难。 陆游撰【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 浅显易懂,却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 行”关系说得明白。4朱熹说:“论先后,知 为先;论轻

13、重,行 为重”,王夫之在 尚书引义中云:“ 知之非艰,行之惟 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 “知”是手段, “行” 是目的,不 “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 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 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 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引自:百度知道 http:/ B外的三个选

14、项都是课内学过的,而且明显都不是哲理句,利用排除法选对第一问应是没有问题的。但可惜的是,学生在新题型面前,缺少细致地品读与分析,造成很多人失分。(二)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为小石潭记节选,共设题 5 道,分值 14 分,突显了对文言文的重视,是一个良好的导向。8考查文言文的背诵与默写情况。9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这是一道好题。可用 16 个字概括一下“形式创新,难度降低,考查全面,引领初三”从去年开始,文言虚词走进了河北省中考卷。但无疑对初中生而言,虚词是难点。尤其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更是这样。第一小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有效地降低的虚词考查的难度。第二小题的实词考查也是如此,变换形式的考

15、法也很不错。10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建议教给学生译句子的方法,从重点实词虚词入手,讲清句式特点及翻译成要注意的问题。尽量不要让学生背译文。11概括文言语段的段意。这个题存在一定的争议。从设题角度看,让学生概括描写的内容,本段所要直接描写的就是鱼,但是通过鱼侧面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所以在教参上的结构图上给出的小标题是“潭中景物”四个字。12考查对文言文作品主旨的理解。这个题不难,第一空“悄怆幽邃”有很多学生能够答对,第二空“忧乐天下” ,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好吻合,好在判例上“意思对即可”的表述。其实我觉得,如果在题干上标明就用原文语句回答,难度降低了,指向也更明确,相信能有效提高能分率。综合来

16、看文言文阅读,难度不高、注重双基。大部分学生得 10 以上没有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主要是 11 题和 12 题。(三)课外说明文阅读中国一半国土位于地震高裂度区域本选文是原创类试题,在百度中输入本标题,第一篇就是一篇 2007 年的腾讯网的新闻稿,内容几乎一致。可以说选择这样的文章作为考试选文,关注了社会热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设题角度看,几个题出题也相当不错。13说明方法的辨识。列数字和举例子比较容易辨识出来,作比较则相对难一些。14找中心句。这个题相对容易,属于白送分的题。但在具体的教学时,要给学生明确在阅读说明文(也包括议论文)时,把握中心句对于理解全段、全篇的重要意义。15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