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0882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枝的学问小学语文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剪枝的学问说课稿(研究课 ) 一、教材简析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 、 争论的故事 、 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三篇课文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给我们一些智慧的启迪。三篇课文语言都很优美,融科学知识、思想启迪为一体,阅读时要仔细品味,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其中的道理。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 ,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 5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

2、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 “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 “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理解了王大伯的话。由于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因为我班学生优生较少,中间学生居多。这些学生不善于思考,每次上课,当我提出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喜欢动脑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 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且文中对于“我”的感悟,写得比较含蓄,班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二、说教法和学法1以读

3、代讲法“三分文章,七分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2探究感悟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

4、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3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2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

5、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环节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2检查初读。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 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

6、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环节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32自读 1、2 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师:对这位种桃能手, “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 挥舞” 、

7、“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 “干吗” “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4)出示第三

8、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 你读懂了吗?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6)师:可是, “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 ?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5后来, “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 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

9、一棵棵桃树上4脸蛋” ,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环节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10、(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 ;有所失也会有所得)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四、说板书板书设计是教案的浓缩,是课文内容的主线,是主题的升华。本课中“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正是课文的思路,也是本课的教学思路。 “我”情感的起伏,也是“我”探究学问的过程,同时“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也在板书中得以体现。26、剪枝的学问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11、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减少”是为了“增加”一、教材简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 “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5二、设计理念和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 ,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

12、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 、 “一脸疑惑” 、 “将信将疑” 、 “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13、三、设计特色: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

14、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 ,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

15、作好了铺垫。6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 ,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

16、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语文是读出来的。 ”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全班交流。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