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涪陵文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0833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学涪陵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政学涪陵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政学涪陵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市政学涪陵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政学涪陵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涪陵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弘扬涪陵文化,增创区位优势内容摘要:如果说,地区建设是一所城市的形象;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涪陵由于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是古代交通要道,历代土著文人和流寓贤士大夫汇聚于此,作文吟诗、著述讲学,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如司马迁、杜甫、苏轼、黄庭坚、程颐、陆游、范成大朱熹、王守仁、张问陶等著名文人雅士。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特点。其中,巴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是涪陵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四种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使每一种文化精髓都能够更好地传承、发扬。同时,并要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文化建设既

2、是小康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其基本途径。涪陵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于无形的人文资源、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这些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布局中处于薄弱环节,甚至是相对盲点,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挖掘和整合涪陵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创造价值,思想延伸未来!一、涪陵区位优势研究及分析重庆市涪陵区,地处重庆中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 。涪陵地区疆域虽小,其文化自古便具有鲜明特色,巴文化异彩纷呈,易理文化古韵悠长。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必须站在时代与

3、历史的高度,紧密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弘扬涪陵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挖掘和整合涪陵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不仅为我们城市发展确定了路径,同时为我们能够参与并融入到城市地域文化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只要找到差异化,才能具有独特性。因此,弘扬涪陵特有的区域文化,是增创区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个地区或行业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区位优势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及历史底蕴,涪陵人文景观旅游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从世界范围的宏观格局来看,目前,旅游正从观光游转向休闲游。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

4、,早期更多是对自然的猎奇,现在更多的则是满足身心愉悦的行游活动。在其行为过程中,对文化内涵和品位价值,行者巳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涪陵历史人文景观时应立足于文化的高度,充分地挖掘、阐释、演绎涪陵的地域文化,将封存的历史、固化的风情,以现代高新科技为手段,以影视文化为载体,多元化的再现涪陵鲜活的历史景像与人为情怀。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课题要求的对策措施。二、充分认识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的重要意义首先,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是加速推进涪陵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文化也是生产力,涪陵具有厚重的历史及其积淀下来的历代文化、文明成果。因此我们

5、在发展区域经济时要充分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实现经济要发展,文化要并行。 其次,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是实现涪陵文明传承,提升涪陵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文明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首要标志。涪陵文化承载了历代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涪陵文明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必须首先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同时,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项目是小康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促进涪陵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最后,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是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县域优秀文化精神的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升华思想、醇化道德

6、、陶冶情操,构建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力挖掘和弘扬涪陵文化,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们构建精神思想的乐园。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也随之提高,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推动涪陵文化的发展繁荣,不断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带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增强地区凝聚力,推动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依托涪陵文化底蕴,加快发展涪陵特色旅游业旅游业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农安旅游产业,必须紧紧依托我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特色发展之路。旅游业的总体目标也应定位在把涪陵打造成“重庆历史文化古

7、城”上。根据我区的经济实力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对涪陵历史遗址等文化遗存的实质性保护。涪陵有多处文明遗址,如白鹤梁、李家祠堂、点易洞、望州关、三台寨等古迹。三台寨为宋朝所建,是四川著名古战场遗址;李家祠堂是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遗址;白鹤梁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起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电站”,是一块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长约 1600 米,宽 15 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点易洞因“程朱理学”鼻祖程颐曾在此地点注易经而得名,并于 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涪陵北岩也因此成为程朱理学的重要传播地之一,是公认的涪陵文化发祥

8、地和人文荟萃的场所。这些都是我区现存文化遗存中较有价值的,它见证了涪陵的历史沧桑。但由于近年来保护不力以及人们不够重视,许多遗迹正处在渐渐消失之中,其中我区的革命遗址损坏严重,有的甚至破烂不堪,更有甚者已销声匿迹。如果这些遗址真正消失了,将是我区历史文化财富的最大损失。鉴于目前一些遗址仅是普通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建议提高文物保护格次,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申报这些遗址为省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等级和管理等级。同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对遗址的保护,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财富,也为旅游提供景观景点。2、 加快县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性项目开发。为了把涪陵市打造成历

9、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对损坏严重的古迹进行重建修葺;其次,对于知名度低的景点也应加强管理,同时做好宣传工作。以丰富内涵,强化品牌为核心,打造具有涪陵特色文化景观。我区的旅游发展整体水准还有待于提升,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很多景点除了卖门票,服务质量不高,与景区品质脱节,影响了承德的整体旅游品牌;二是综合开发不配套,旅游购物环境、市政建设、娱乐设施发展滞后,游客在欣赏完一处景点之后,便无处可去;三是部分景点片面追求短期高回报,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忽视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面对这些问题,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时必须有大局意识,整体观念。因此,要以景点为中心向景区周围辐射式的建

10、设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从市场的角度上说就是增加游客在我们区域的停留时间,落实好食,住,行,游,娱,购。对此不仅要开发了不同功能的汽车旅馆、旅游客栈,同时在星级宾馆,会员公寓以及运动中心,休闲中心,特色购物广场中充分地注重设计好每一个细节,使项目满足市场需求,赢得社会效益,产生经济价值。3、 强化措施,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成立全区旅游、文化产业协调领导小组。政府积极部署管理工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各有关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并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规定。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搞好常规宣传的同时,组织力量编写一本介绍涪陵旅游景点、风物传说的书籍和图画集

11、;拍摄一部集中反映涪陵特色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宣传形式等,从文化的角度,增强宣传的亲和力和可信度。三是实行区域联合开发。涪陵的旅游业发展应积极向武隆县学习,武隆不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且是重庆各区县对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最为成功的范例,率先提出了“芙蓉仙女梦欢武隆” 的旅游形象宣传语和旅游标识,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广告宣传、营销展示、市场推广活动,令人由衷佩服!因此,我区在开发景区应与积极同武隆旅游经济开发区合作。并依托重庆,加强与城区的交流与互动,在城区等周边地区做好宣传。四是加强旅游产业内部管理。要完善旅游机构,编制人员,确定职能,加强旅行社和旅游队伍的建设项目;在重点乡镇设立兼职旅游助理,增加旅游职能,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旅游工作齐抓共管。在景区景点建设管理上,实行两权分离、政府监管、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增加民营资本等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