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0708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近年来,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在区社科联的精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社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团结 全馆人员,求真务实,开拓 创新,以服 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普及社会科学、提高民众科学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理论宣 传、学 术研 讨和社科普及活动,确保全馆社科工作顺利开展。1、组织领导为把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我馆建立健全社科普及领导机构,在分管领导冯罗费的带领下成立社科普及工作小组,并将社科普及

2、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年年初制定详细社科普及工作计划、统一部署全年工作,并在年底及时进行总结。同时 ,为确保社科普及工作正常开展,我馆每年部门预算中单列社科图书采购经费 30 万元,社科普及活动开展经费 10 万元。2、网络队伍我馆安排专人负责社科普及工作,并与省、市、区社科联长期保持密切联系。我馆认真策划、搭建平台, 组织 基地广泛参与各项社科普及宣传、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示范基地走向大众化的力度,不断增强社科普及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与社区、企业、学校等建立固定联系,定期合作开展相应的社科普及活动;还广泛利用社会力量,积极组织和动员读书爱好者、以及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到

3、基地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来,成立了通州图书馆“布谷鸟”志愿者服务队。通州区图书馆长期与全区各中小学校保持密切联系,2013 年先后在金郊初中、金北中学、育才中学设立了图书分馆。并长期作为通州幼儿园读书教育基地,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提供免费借阅。我馆所有社科普及活动均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发布,并在通州日报、通州电视台、 “书香江苏在线”进行报道,进一步扩大社科普及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好图书馆。2014 年江苏省文化厅发文关于开展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文公共201414 号)将我区列为试点地区。我们立即制定了工作方案,把原有的 238 个农家书屋全部纳

4、入到我馆的总分馆体制当中,将建成覆盖全区、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分馆。真正实现 全区范围内图书通借通还,为全区 19 个乡镇人民提供阅读的便利。3、阵地建设近年来,我馆联合通州区社科联“金沙市民讲坛” 活动,坚持开展“古沙大讲坛 ”活动,每年邀请名家开展面向读者、学生、公务员等等的专题讲座:2012 年至 2014 年,先后邀请通州籍著名作家张黎化做“阅读 反思 感悟”读书讲座;华东师范大学杨扬 教授做“莫言的文学世界” 专题讲座;著名作家、编剧陆天明先生做 “一个作家眼中的当下反腐风暴”专题讲 座;南大新 传院教授潘知常做 “阅读与人生”专题讲座。精彩的讲座受到了广大读书爱好者的喜爱,也为“古

5、沙大讲坛”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通州区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 3295,新馆面积 8812。目前全馆藏书 35 万余册,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各类图书、报刊和杂志等资源,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确保借阅室正常开放,其中成人外借室全年365 天开放,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需求。位于图书馆一楼的通州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面积 60,配备 20 台电脑,接入带宽10M,并有 专 人负责管理。全年 对外开放,供 读者查阅、下载所需电子资源。三楼 报告厅面积 100,每周六下午播放国内精彩讲座录像,吸引了一大批学生以及成年读者。我们还充分利用好图书资源,积极开展阵地服务,在寒假与暑假期间推出“提篮 挑书” 活动,增

6、加每证每次借阅册数上限,大大提高了读者借阅的积极性,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社科知识,丰富了他们的业余、课余生活。2014 年下半年经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我馆创办了内刊通州书缘。目前已印发了第一期,刊登了参与我馆社科活动的一些征文、电脑小报等等内容。2013 年,我馆参与了由省图牵头组织的江苏省联合参考咨询网和馆际互借系统。作为成员馆,这几年来我馆一直坚持每日专人负责上网答题。 仅 2015 年起我馆共回答读者咨询 3395 条,满意率达 99.9%,答题总数也在省内名列第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于 2014 年 11 月正式建设完毕,目前提供馆内新闻以及图书馆各类社科

7、资源的查阅与下载。每月在图书馆网站、中国通州网、微信平台以及图书馆大厅向读者推荐当月上架新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图书流通率。4、制度建设每年年初通州区图书馆制定详细社科普及工作计划、统一部署全年工作,并在年底及时进行总结。每年年底员工绩效考核与社科普及活动参与情况挂钩,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津贴(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 60%)根据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满意度以及社科普及活 动参与情况,按 12 个月和年度考核及对应的系数进行计发。我馆每年开展“通州书缘 ”读书沙龙活动,邀请社会各行各业、各相关部门人员,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活动如何开展,积极为图书馆的社科活动献言献策。“通州书缘”读书沙龙成

8、为了我馆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5、活动内容2012 年 4 月 23 日,由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文广新局、通州区教育局等八家单位联合主办,通州区图书馆承办的“古沙读书节” 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2012 年至 2014 年已举办了三届,分别以“ 书香漫通州 文明涌江海”、 “我的书我的梦”、“读书 筑梦”为主题,共开展了 30 多场包括名家讲座、演讲比赛、“千册图书 百日漂流”、图文展览、 读书沙 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深入基层,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朋友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阅读平台。共有 34000 多人次参加活动,在市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反响,通州日报、通州电视台也多次对读书节活动进行了

9、报道。2014 年“古沙 读书节” 荣获江苏省第六届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南通市市级一等奖。“古沙读书节” 现已成为通州区图书馆长期开展的品牌活动,为优化通州区人文环境,打造勤奋乐学的书香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每年 9 月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我馆积极组织相关活动:2012 年在通州东社忠孝文化园举办“中秋月读书会” 读书沙龙活动;2013 年在学校、机关举办“ 千册图书百日漂流” 活动;2014 年举办“ 梦之魂”中华经典诗词朗诵会。2013 年通州区数字图书馆建成,经过全馆的讨论与策划,我们不仅在馆内、网站上进行宣传,还制作了两期数字资源的介绍与使用手册,放在各个科室供读者取阅,同时也不放过每

10、次社科普及活动的机会,分发宣 传手册。 发 放宣传手册的效果十分明显,我馆数字资源的访问量从开始的每月 200-300 人次,增加到后来的每月 3000-4000 人次,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档案建设情况。我馆每次社科活动都有专人负责摄影、拍照工作,活动结束之后保存至一台专门用于存储社科活动资料的电脑。每次活动之后有专人负责撰写活动总结并上传至图书馆网站。并将所有的活动资料用文件盒进行独立归档保存。6、社会影响(一)活动覆盖范围我馆举办的“古沙 读书节” 是以区图书馆为 中心,以机关单位和各中小学校为多点辐射的读书平台。联合了中共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精神文明办、通州区文广新局、通州区关工委、通州

11、区机关工委、通州区教育局、通州区广播电视台、通州新华书店共 8 家主办单位。社科活动覆盖了全区 55 个幼儿园、45 个小学、16 个中学以及各机关单位。三年来举办了母子读书会、中小学生读书征文、图书宣传周、千册图书百日漂流、故事大王大赛、专家讲坛、 读书沙龙、提篮挑书等 30余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朋友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阅读平台。同时我馆还组织参与了南通市图书馆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小报设计比赛、红领巾读书征文比赛、“亲近 阅读点亮梦想”征文比赛等社科活动,都创造了良好的成绩。(二)媒体宣传报道我馆举办的所有社科普及活动都在通州区图书馆网站()上进行报道,同时在通

12、州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通州网上进行发布。每次社科普及活动在通州日报上都有刊登。并有专人负责向江苏省全民阅读办举办的“书香江苏在线网” 进行投稿。(三)社科普及获奖情况近年来,我馆大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也得到了社会以及各级领导的肯定,获得了许多荣誉。2014 年“古沙读书节 ”系列活动荣获江苏省第六届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南通市级一等奖;2013 年我馆荣获江苏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节市级选调评比优秀组织奖等等(详情附后)。(四)社科普及活动富有特色及创新精神我馆举办的“古沙读书节 ”系列活动是极富通州特色的社科普及活动, 针对 通州当地特色,创新性地结合了演讲、征文、讲座、沙龙、读书漂流、比赛、展 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全区人民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相关活动多次在市级、省级评比中获奖。通州区图书馆2015 年 3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