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生态及其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0695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与生态及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茶与生态及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茶与生态及其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茶与生态及其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茶与生态及其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与生态及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与生态及其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与生态及其他茶的原生态特性茶与自然生态环境茶与社会文化生态一、茶的原生态特性先民制茶,茶作为产品,形制有多元性。宋代有“研膏” 、 “腊面” 、 “京挺” 、 “龙凤团”、 “茶囊”等各种形式,类似于现在流行的云南陀茶。人们饮茶,先要把茶团搞碎,再泡沸饮用。 今人饮茶方法(沸水冲泡)的改进,始于明初明代学者谢肇淛在五杂俎 (卷 11)中对茶叶的制作成品有过考察;沈德符野获编补遗 (卷 1)也有一段文字,说的是宋人制茶,制成一个个团陀形, “茶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 。明太祖朱元璋爱惜民力,减少制茶环节,要求民间以茶芽交易或进贡,于是明代人开始直接饮用原生态的茶叶, “取初萌之精者,汲泉

2、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乃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 。晚清俞樾在茶香室续钞 (卷 23)中根据这段文字,认定今人饮茶方法(沸水冲泡)的改进,实起于明初。饮茶讲究水质陆羽把水分为 山水、江水、井水。后人认为水以 清、轻、甘、洁 为美。水质决定茶的品味。一般说来,饮茶用产茶之地的水最佳。用杭州西湖虎跑泉的水泡龙井茶,用武夷山山泉的水泡乌龙茶,都可能是最好的茶水。2饮茶风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古人认为茶是天地灵气之结晶,被称为瑞草之冠。其中有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等元素,饮茶可以除病去疾、延年益寿。中医书籍记载茶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 。现代社会,人们认为饮茶具有

3、降压健体、消食减肥、提神益思的功能。茶与人们的生态情结有关如陆羽的人生亦与茶有关系。他的名字得自易经渐卦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他曾游历荆襄、巴山、汉水、江浙等地,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茶经论述了茶树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分析了茶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了宜于种茶的土壤与产地。可以说,茶圣陆羽是从生态角度探析茶叶的第一人。饮茶、赏菊、观月,是人们追求的意境,使人超然于世俗,陶醉于禅境。文震亨在长物志茶寮条说:“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南方的寺院常有茶圃,出家人喜好喝茶,这与饮茶的意境有关,给人以恬淡清幽的感受 。二、茶与自然生态

4、环境茶叶的种植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一般多生长在在 温暖多雨、酸性土壤 的条件下。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一直有种茶的传统。茶的传播也有很强的地理性,从茶的产出到茶的传播,都与特定的地缘有关。起初,茶在我国西南地区传播华阳国志卷 3蜀志南安县条记载:“南安、武阳,皆出名茶。 ” 茶发源于西南,这与我国西南的土壤与气候有关。或许当地本有野茶,先民观察其生长规律,就实行了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其后,茶的栽培技术传到了长江中下游,又传到了北方的部分地区。人们逐渐有了饮茶习俗,从中原到西域,从中亚到欧美,茶成为人类最普遍的饮料。茶的好坏,决定于山水丘陵山地宜于种茶。茶树喜阴好湿,要求土壤排水好而略带酸性,这些

5、只有南方适合。3安徽祁门县之所以有许多人种茶,环境使然。史书记载:“(祈门)邑之编民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境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张途祈门县新修闾门溪纪 )即使在山地,山南多阳而暖和,宜得春气,更适合种茶。所以古人说:“茶地向南者为佳,向阴者遂劣。 ”古人又认为茶无异种,视产处为优劣。生于幽野,或出烂石,至时自茂,是为上等。早在唐代,茶叶就按地缘而形成特色李肇在国史补卷下叙诸茶品目介绍了剑南、湖州、东川、峡州、江陵等地的茶叶。当时剑南有蒙顶,湖州有紫旬,蕲州有月团,均形成地方性的品牌。唐代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云“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

6、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就指出了饶州浮梁县盛产名茶。山水上佳,茶叶才上佳余州的茶叶,把剑南蒙顶列为第一,又列有湖州、东川、峡州、福州、江陵等地的茶叶。俗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 这里所说的蒙山在四川雅州,山上有五顶,云雾腾绕,堪称灵秀之地。至今,各地有各地的茶叶品牌,如云南的普洱茶、贵州的毛峰、四川的蒙顶茶、河南的信阳毛尖、湖北的玉露茶、湖南的君山茶、安徽的祈门红茶、江西的云雾茶、江苏的碧螺春茶、浙江的西湖龙井茶、福建的武夷山铁观音茶、广西的毛尖绿茶、海南的五指山茶。这些无不得山水之宜。宋人已经注意到茶与地缘的关系沈括在梦溪笔谈卷 25 专门论述了阳羡茶;欧阳修在

7、归田录卷 1 论述了腊茶;宋徽宗还注意到茶的属性不是孤立的,他著有大观茶论20 篇,其中说到茶与产地有关,与社会秩序有关,他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婺源之品,亦自此盛物之兴废,固有自然,亦系乎时之污隆。 ”茶树的生态环境高山出好茶4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部湿润多雨的原始森林,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进化过程中,茶树形成了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茶树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茶树生态的因素气候气溫降雨量湿度土壤树林龙井茶的生长环境龙井茶作为全国名茶之首,并不是偶然之幸,主要是离不开龙井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狮子峰、龙井、灵

8、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多为含有机物磷较高的微酸性沙质土壤,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一片云雾,有利于茶叶中芳香物质、氨基酸等成份的合成和积累。地理特点:龙井茶区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东濒西湖,南临钱塘江,受”一湖一水”水气调节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多雾;而且三面环山,能挡西北寒流的侵袭,密林与多雾形成大量散射光。茶园分布在海拔 500m 以下的丘陵低山,成马蹄形分布在群山环抱之中。气候特点: 年平均温度 16.1左右,10的活动积温约 5100,无霜期 250 天,年均降水量1500左右,3 月至 9 月的

9、茶树生育期内,月均降水超过 100;年均空气相对湿度80。年均光照时数约 2100h,平均光辐射总量约 460 千焦每平方厘米。土壤、植被、溪流泉水特点:茶区土壤属黄红壤及其变种;其中黄泥沙土土种为多,母质以花岗岩和凝灰岩为主.土壤 ph4.56.0。常绿阔叶树为主或落叶阔叶树为主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人工培育的马尾松5和毛竹林。虎跑溪、九溪、梅坞溪、白龙潭溪发源于西湖群山,流经茶区直接注入钱塘江;地下水出露成泉点的资源丰富,著名的有虎跑泉(属裂隙泉)龙井泉(属岩溶泉)玉泉。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保证了龙井茶质量优于其它茶类.龙井茶孕育于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之中,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10、中,优良的品种加上精良的栽培管理技术而形成的优异原料,再经过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精湛的制茶工艺而形成独特的品质风味,为世人所赞誉。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千百年茶文化的积淀。三、茶与社会文化生态1、茶首先是一种消费品,不可能仅供产茶之地的人饮用,必须进入流通市场。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过丝绸之路、瓷器之路、青铜之路,那么我们可以说还有茶叶之路。最著名的是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有许多条,其中最令人震憾的是云南、西藏、印度这一条道。为了翻过险峻的江河,他们把马的四只蹄子系起来,倒悬马匹,用滑索把马送到江对岸。正是通过这条艰辛之道,中国的茶源源不断地运到南亚,又从南亚换回香料等物品。

11、历史上,鄂东南有一条运茶通道。其一端是鄂东长江南岸的富水镇,这个小镇就是因转运茶叶而闻名。沿着富水,人们把阳新、通山、咸宁等县的茶叶运到长江边,然后转运。由于富水镇是古代的驿站通道,加上是茶叶的收集加工地,所以镇上过去修建了大片精美的民居。另一端通往湖南,在鄂东南的赤壁市与湖南临湘县的交界处有个明清古街“新店” ,这条街道长 700 多米,街上以青石板铺路,石板上留下了一寸多深手推车车轮辙。街两旁都是几百年的老房子,开设了小饭馆、小杂货店。新店紧临着一条小河,河那边是湖南,这边是湖北。小河沟通着湖泊,辗转进入长江。这条运茶通道紧贴着巍峨的群山,山那边是江西的治地,山间有路,民间一直进行密切的经

12、济文化交往。山西学者张正明的话说晋商考证了鄂茶到蒙古的路线,他认为 19 世纪 50 年代初6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山西茶商乐于采运两湖茶,而湖茶很适合俄蒙人的胃口。湖北羊楼洞的茶,加工后先集中于汉口,由汉水至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社旗有客店专营运输兼保镖。茶叶驮运由此北上,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然后在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恰克图。每驼可驮 200 公斤,从张家口到恰克图约 1500 公里,40 天可达。2、茶业是城市生态链的一个环节,有很强的社会性。回顾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茶馆、餐馆、旅馆、戏楼、妓院、剃头铺

13、等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会自然形成的行业店铺。在产茶之地,盛行饮茶之风的南方,城市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茶馆。当茶风炽盛之时,茶的社会生态功能就日益显现出来。早在宋代就有 茶坊、茶肆、茶房、茶屋 等名称,说明饮茶风气之盛行。人们的闲暇时间往往在茶馆里消遣。在扬州,有的人早晨一起床就到茶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广州,喝早茶已经是一种风气。在成都,茶馆是人们摆龙门阵的文化场所,体现了市井文化。茶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兴衰与社会是同步的。汉口之所以成为商业重镇,茶叶的影响不可忽视。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出版的湖北商务报记载:“汉口固贸易汇集之巨区也,汉口之茶,又商务盈缩之大象也。 ”据统计,1909 年,武汉

14、三镇有茶馆 250 家;1918 年有茶馆 696 家;1929 年,汉口的茶馆一度达 1117 家,茶馆数量逐年增多,这说明肯定是有社会需求的。按行业,茶馆还有等级。一般说来是根据桌子的多少来进行分类,有 25 张桌子的茶馆就是甲等茶馆,5 张桌子以下的就是丁等茶馆。武汉在民国年间的大茶楼就有怡心茶楼、汉上第一楼、德华楼、品江楼、楚江楼等。社会是由诸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谋生群体组成的,他们之间形成有机的生态链。明代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注意到茶与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他说:“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有千万人之奢华, 即有千万人之

15、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 ”自从有了茶叶,有一些人7专以茶叶为生,史书记载:“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 ”(山泽) 封氏见闻录卷 6 记载:“自邹齐沧棣, 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说明饮茶在唐代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茶肆与茶馆是社会综合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唐宋时期以来,各地都有茶商、茶馆、茶叶行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业,当代学者认为,古代的茶肆开设已经相当广泛,茶肆行业内部已经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了。 茶馆、茶楼在老汉口,茶叶带动了一大群行业的活跃。茶馆是

16、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有的茶馆以饮茶为主(称为清水茶馆) ,绝大多数茶馆是浑水茶馆,有唱戏、说书、弹唱、杂耍、打皮影、标会、聚赌、代客媒娼等。茶楼还有帮派特色,如汉口怡心楼、话雅茶楼多是广东帮的聚会场所, 他们在这里谈生意,交朋友。茶叶贸易引起的连锁社会现象:码头的繁忙、舟船的云集;因为有茶叶,又有了商人、买办、工人、黑社会等。茶是一种经济农作物,由于茶成为大宗商品,就有人相应地办茶厂。1874 年俄商在汉口创办的蒸气机茶厂,造就了武汉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在码头上运输茶叶的无业群体,成为最早的一批码头工人。3、茶是一种物质文化,蕴涵了丰富的人文色彩。茶的冲泡与饮用,不单纯是喝水,还是文化活动。茶与儒、释、道有联系,与诗歌、戏曲、歌舞、书画也有联系。陆羽的茶经不仅仅局限于栽培技术,而且还记载了茶俗茶艺,开创了茶文化的百科全书。撇开陆羽对茶的自然科学原理的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