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0459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数据分析看高职公选课沟通的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创新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比较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法,它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具体实践成果” 。由演讲与口才、口语表达与交际、应用文写作等传统语文类课程整合而成的公选课沟通,肩负着培养高职生沟通能力的重任,在公共选修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增强教学效果。那么,高职生对沟通课的项目化改革有何想法?在项目化操作过程中,有哪些突出问题?该如何解决?有关教研调查和实践数据给出了答案。一、期待与思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2 年院级教学教改研究项目课题组在 2011年下半年选修沟通课的四个

2、教学班共 19 个专业、177 名同学中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占 44.07%,女生占 55.93%,问卷回收率100%。支持沟通课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比例高达 74.6%,明确反对的比例仅占 3.6%。通过调查得知,项目化教学在进行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五步骤操作时,应该尊重学生以下意愿。1.讲解方式多样化,突出视频辅助从支持率看,支持教师使用视频讲解的占 78.53%;支持教师使用 ppt 讲解的占 67.23%;支持教师结合真实模拟讲解的占53.11%;支持教师单纯讲解的占 33.33%;其他方式占 1.13%。由于文化基础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相对较弱,高职生重形象直观而 排斥单纯的有声

3、语言和文字,视频讲解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需要。ppt 的灵活性和形象性不如视频,若文字过多而缺少图片与视频链接,很容易产生枯燥感。综合运用多种讲解方式,突出视频辅助,效果较好。2.小组合作实训化,注重巡回指导从调查结果看,普通教室分小组演练并相互指正的支持度达83.05%;有音像摄录和播放功能的微格教室内小组演练的支持度达 51.98%。显然学生肯定同伴互助而尚不适应“仪器帮助” 。个人自由演练和微格教室内个人演练的支持度仅为 37.29%和 16.95%。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参与才是沟通,单打独斗式的演练缺少真实感,满足不了学生的实战欲望。学生非常肯定教师的巡回指导,主动求教的积极性高,针对性强

4、,效果更佳。3.成果展示情境化,集体个人并重从调查结果看,各种成果展示方式的支持率为:小组代表展示的为 77.97%,个人展示的为 47.46%,播放小组演练视频的为44.07%,播放个人演练视频的为 18.64%。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减少了个人“风险” ,能秀出小组最优秀的一面而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有的学生羞于亮相,竟因需公开讲话而放弃学习。学生接受单人考试(检查)方式的支持度普遍不高:接受老师和全班同学联合面试的为 35.59%,接受老师和学生评委联合面试的为 43.50%,接受师生一对一面试和做试卷的支持率分别为 51.98%和 53.67%。显 然学生不太敢硬碰硬。但一对一测试不能放弃,特别

5、是在期末师生一对一面试的同时再给全班一个集体任务,效果比较好。4.成绩评定民主化,讲究科学实效调查表明,小组自评分、他组评价平均分、教师赋分三项平均获 52.54%支持率;个人自评分、评委平均分、教师赋分三项平均获 48.59%支持率;评委平均分、教师赋分两项平均获 46.33%支持率;教师单独赋分获 37.29%支持率。这里的评委是指经自荐、互荐或教师指定的本教学班学生。在渴望被认可和民主参与精神的鼓舞下,学生希望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学生均认真参与,学生参与评分的具体方式要根据班级情形而定,兼顾公正和秩序。5.考核方式过程化,提高平时绩效学生比较注重期末

6、测试,但并不认同一考定音,而更支持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起来。支持期末测试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比例仅为 10.17%;用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比例计入的支持率为25.42%;直接以各项目平均分作为总评成绩的支持度升为57.63%;平时成绩的平均分和期末成绩按比例计入总成绩的支持度更是达到 62.15%。这表明注重过程的项目化考核符合学生期待,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问题与应对 1.项目设置切合实际问题公选课学生来自全校各班,相互之间多不熟悉。抓住由陌生到认识、从了解到相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实际沟通问题来设计项目,非常符合课堂真实情境,不需要太多的模拟。很多同学修课时有交友意愿,渴望男女生交

7、流和跨专业交流,因此建议设置的项目有:初次见面(包含名片制作、介绍礼仪、仪容仪表仪态三个模块) ;个别交流(包含倾听与记录、问话与应答、转述与传达三个模块) ;公开讲话(包含演讲、辩论、会议三个模块) ;求职面试(包含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面试应对三个模块) 。首次上课完成学生的编组,建立通讯录、qq 群等,明确课代表、群主、大组长、小组长等职务的担任者。这些职务的性质参照公司中的行政职务,无职务学生就是普通员工。2.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问题在每两个系院安排两个共同的教学时间,既有选择机会,又减少专业跨度。建立完整的学生网络,课代表、群主、大组长、小组长等职务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和项目运作,

8、使其发挥作用;qq 群、通讯录都是实现教学组织的工具;提前 15 分钟开始考勤,按进教室的先后,检录学生到课情况,发现问题借助工作网络及时解决。由于严格考勤并记录模块或项目的成绩,学生略感压力,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3.结合专业比较困难的问题 在无记名调查中,收到互相重复的建议共 91 条,主要集中在加强实践和教学互动、多用视频讲解等,仅 1 条提及结合专业进行教学。但在一个教学班内以记名方式征求意见时,情况完全不同:45 名学生中有 40 人支持结合专业,4 人反对,1 人弃权。再经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由学生拟出会议决议交全班无记名表决后,变成 41 人支持,4 人弃权。这表明学生有较

9、大的可塑性,结合专业是他们的理性选择。但在公共选修条件下,因专业较多,结合专业确实比较困难。让各组结合自己专业完成项目,分组演练和指导是有效办法。教师通过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或直接与专业教师沟通,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专业的了解。但由于教师要面对全校各专业,所以了解较浅,结合专业的深度和准确性有限。可在成果展示阶段用教师和其他组的提问、评价提高结合的质量。当然,作为公共课程,不能对结合专业有过高的期望,主要还是要抓好共性问题的解决。4.小组成绩组内分享的问题学生支持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是追求成绩的最优化,但小组成员均等分享成绩有欠科学。因此各组必须按每位同学的实际贡献大小,排出先后顺序,获得

10、分享系数,以小组分数乘以个人系数的方式分享成绩。以五人为例,成员系数分别是1.05、1.00、0.95、0.90、0.85。小组内成员如果难分伯仲,也允许并列。但如五人均并列,则小组分要乘以系数 0.85;如只分 出两个顺序号,则小组分要乘以系数 0.90;分出三个顺序号,小组分乘以系数 0.95。小组主持人、记录人、展示人顺序号可靠前。如未标明顺序号,按成果中名字登记先后为序。这个确定成员顺序号的过程,实际上又训练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如上缴成果前教师不予强调,会出现不标顺序号或全组并列,尤其大班上课。但由于有处罚和应对方法在前,学生并无异议,实际是接受一种特殊的组内妥协。碍于情面,学生直接

11、用成果中名字登记顺序作为贡献大小顺序的平均发生率高达 40.16%,如不提醒,有时高达90%。5.学生评分质量不一的问题学生参与评分的质量与其把握标准的责任心、评判能力、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有关。公布评分标准后由全班同学(含受评学生本人)打分,打出的分数会是五花八门,在学风较差的班级甚至出现乱打分的现象。因而特别要做好评分动员,否则很难保证对每个学生均有效。因为全班打分在准确度上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除了与班级人数不同有关之外,班级班风优劣和监督机制完善与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挑选学生评委非常重要,应该事先摸底。无论设不设学生评委,学生赋分绝大多数低于教师赋分,这与有人估计的学生打分会高

12、于教师的情况相反,证明学生总体态度可以信赖。6.少数学生通不过的问题 每学期都有学生拿不到学分。经个别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并不在项目化教学,而是盲目选课、学分已够、其他公选课过于宽松和本课程严格的考勤使其无法混课而放弃等。因为教学过程中也有非修课学生来旁听的现象,这些学生都是听说课程有意思和真正想提高才来的,有的除了不参加期末测试,几乎全程参与,非常认真,呈现出良好的状态。如果没有淘汰机制,只要来选课就能拿到学分,这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据统计,2012 年上半年课程总体优秀率为 13.29%,良好率为 35.59%,中等率为 40.54%,合格率为 93.92%,学生成绩属于正态分布。特别是考察

13、第一个项目成绩和最后一次成绩,后者明显更高。三、结论与建议徐国庆先生说过:“普通文化课程的改革思路应该是多元的,即每门课程都应有它自己的改革思路。 ”职业能力的充分发展、现代社会多方面生活的适应等均需要沟通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探索沟通课程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围绕工作、生活中的实际沟通问题设置项目,尊重学生的心理期待而又不唯学生期待,重过程、重实践、重形象、重效果,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中按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五步骤操作程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可行的,应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进一步实践。但沟通项目教学毕竟不是万能的,还有仅靠其自身克服不了的困难,特别是在公共选修的情况下,影响教学质量的远非教学模 式一项,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多方努力。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沟通课的项目化教学,把它作为诸多教改探索中值得期待的做法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