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03485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绩效考核方案通用模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旭商学院监制中旭商学院总结发布绩效考核方案制定请到中旭商学院咨询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企业年终绩效考核应该注意的事项企业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遇到的“真正的问题” ,是什么?市面上的培训和文章反映了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企业缺乏对绩效考核的工具的了解和掌握。翻翻各个 HR 网站上有关绩效考核的文章,就可以看得出来。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有机会观察不同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也帮助一些企业设计和导入过绩效考核体系,有成功也有失败,个中滋味,非身临其境不能体会。对于咨询人员而言,项目的不成功给自己带来的沮丧是难以名状的;对于企业 HR 而言,做绩效考核所承受的压力,也只有自己才

2、能体会。对于开篇提出的问题,自己一直在苦苦思考,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困惑。然后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市面上有关绩效考核的林林总总的“答案”并没有回答或者解决 HR 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你是否能给出困扰 HR 的问题的答案?我也不能。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因而管理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笔者囿于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肯定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这里谈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有一点是笔者可以肯定的,就是这里提供的的分析视角,肯定能够让你有一些新的体验。一、错误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本身市面上 HRM 的培训关于绩效考评的内容恐怕是最多的,而且大多围绕一

3、些工具的运用展开,很多 HR 经理往往都是听了讲座之后心潮澎湃,转而孜孜不倦地寻找自己心目当中的解决方案,当真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绝大多数人会得出结论:自己找到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在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想到:错误的是不是不在于答案,而在于问题本身?培训当中人们对完美的绩效考评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却不可能找到它。HR 经理受到误导,对绩效考评的认识存在完美主义的误区,而探讨所谓完美的绩效考评是一个谬误,它使我们的目光偏离了企业的现实。跟很多 HR 经理经理接触的过程当中发现,他们心目当中的完美考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中旭商学院监制中旭商学院总结发布绩效考核方案制定请到中旭商学院

4、咨询员工要满意、表格要规范、工具要先进、流程要复杂、要有成就感等等。下面就拿前两个方面稍做分析。1、员工要满意。HR 经理在做考评的时候往往神经比较“脆弱” ,员工一旦有所不满往往让其忐忑不安。HR经理应该知道,员工的不满到底来自哪个方面,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导致员工的不满,还是其他的原因?虽然奖惩不是考评的目的,但是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往往会触及部分员工的利益,没有人钱袋子瘪了还能开怀大笑,这时有所不满也属正常。另外,在乎员工满意的潜台词是,先让员工满意,然后他们才能创造效率。这越来越被证明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很多时候员工满意是因为组织提供了创造效率的机会,也就是说,效率跟满意之间的因果关系恰恰

5、是相反的。关于满意的追求甚至表现在部门间相互评价当中。然而不幸的是,很多部门本来扮演的就是“黑脸关公”的角色,比如财务部门。如果大家都对它满意,恰恰最可能是因为它的工作没有做好。这时追求满意,正是舍本逐末。2、表格要规范。先说个笑话。建国初期,一位师长的父亲从农村来探亲。每次开饭的时候,师长总是抓起电话,吩咐食堂送一些饭菜过来。临走的时候师长问他要带点什么,他指着电话说我要这个。师长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把电话摘下来让父亲带走了。老先生一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跟老伴得意地说,这下好了,我带回个宝贝。这个宝贝只要抓起来对着它说几声,一会工夫就会有人大鱼大肉地送来的!这笑话是启示不能只学表面文章,现在

6、用来讲给很多企业来听,再合适不过。绩效考评的工具多来自西方,企业在运用过程当中,往往没有掌握要义,只是学到了表面,比如繁琐的表格、员工签名等等,往往搞得员工怨声载道。绩效考评自西方来,自然带有非常浓厚的西方背景。西方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的过程当中,首先追求的不是有效,而是合法。打个比方,某一天主管提拔了张三而没有晋升李四,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国内的企业发生,李四一般心里痛骂上司一顿,但在西方的企业,李四很有可能向法庭起诉公司,理由是公司搞歧视。为了应付可能的法律诉讼,带有员工签名的、绩效考评表格将成为重要的证据。我们往往不明就里,人家强调的正确绩效考评观的建立、考评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公司营造的业

7、绩导向的氛围等等促进绩效考评工作的“软件”没有学到多少,反倒把表面的东中旭商学院监制中旭商学院总结发布绩效考核方案制定请到中旭商学院咨询西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做不成功,又要给人家扣一顶水土不服的大帽子。HR 经理需要认真审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考评,破除“心魔” 。只有当 HR 经理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做有效的绩效考评”而不是“如何做完美的绩效考评”的时候,才有找到合适答案的可能。德鲁克有句话说的真好:做正确的事。关于“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在中旭文化网 http:/ 里很多文章已经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相信关注“绩效考核”的朋友都已经非常清楚。这里之所以用“绩效考核”这个词,也是顺应大家的习

8、惯,大家明白即可,不必细究。 )如果将第一部分的内容做一个归纳,其核心观点在于:流行的培训和理论使得很多 HR 对绩效考核的认识陷入了“完美主义”的误区。然而要纠正这些错误的观念,却涉及到绩效考核及绩效考核之外的很多方面。二、杀鸡岂需用牛刀笔者准备接着写七篇文章来一一澄清误区,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和导入提出自己的建议。鉴于目前关于绩效考核工具的文章最多,首先,我们来看看绩效考核的工具及其背后的考核层次和目的。绩效考核的工具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近年来流行的 KPI 和 BSC 等工具,与其说是绩效考核工具的发展,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西方管理学界对于绩效考核的关注重点的演变。针对曾经流行并且还在流行的

9、“BSC 是最先进的绩效考核工具 ”的说法,曾经有人大声疾呼,BSC原本是促进公司战略实现、衡量公司整体绩效的工具,而不是绩效考核的工具。事实也的确如此。笔者曾经在很多英文网站上下载了大量的有关“绩效管理”的文件,仔细看看,目前英文的所谓“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基本都是针对组织和针对流程,不是针对个人的。而一般 HR 心目当中的绩效考核,在英文当中的准确翻译是 “performance appraisal”。由此可见,绩效考核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目前我们所推崇的很多工具,是针对

10、组织层面进行绩效评估的,而非针对员工层面。西方对于绩效的关注,已经从员工层面,逐渐转移到组织层面。绩效考核的层次不同,也带来考核目的的多样性。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应当兼容组织层面和员工层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绩效考核的目的既面向组织,即促进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和业绩的提升,又面向个人,即实现对个人的合理奖惩。而目前,中国企业在此问题上面临怎样的尴尬呢?柳春鸣先生在其业绩评估的困境与策略一文当中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述:“现在业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都趋向于关注业绩与组织战略、业务流程之间的关联,而非仅仅停留在对个人业绩优劣评价的问题上。本土企业的尴尬不仅在于组织和岗位问题,而且战略、中旭

11、商学院监制中旭商学院总结发布绩效考核方案制定请到中旭商学院咨询流程等问题都没有理清,业绩评估的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对个人业绩奖优罚劣的层面上。管理基础、管理观念与管理技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和谐,于是寻找一个既“科学合理”又“实际可行”的方案几乎成了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探索。 ”随着 HR 对于管理工具的了解和掌握,很多企业也在尝试着导入新的管理工具,来促进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提升。考评的维度和指标的设计这样的“技术性工作”逐渐随着工具的掌握而变得相对容易,但是,一直困扰着 HR 人员的问题却并没有因为这样一些工具的使用得到解决。在咨询过程当中,很多管理人员都对导入绩效考

12、核体系表示了相当的担心,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我觉得绩效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根本就不能非常准确地衡量员工的贡献。“不能非常准确地衡量员工的贡献” ,很多 HR 也为此异常苦恼。这便涉及到了绩效考核本身所固有的缺点,且听下回分解。在第二部分当中,我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杀鸡用了牛刀。目前流行的考核工具往往都是为了达成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很多企业导入这样一些工具,希望能够解决员工层面的合理奖惩问题,造成目的和手段之间的不匹配。HR 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该采用怎样的工具,才能“非常准确地衡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第三部分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三、Mission Impossible在一次有关绩

13、效考核的研讨会结束后,有位老总私下里跟我聊天,谈到他目前遇到的难题:年终奖发了以后,有两个业务骨干不满意,找他论理。我问他原因,他说原因很简单,双方在年初签订业绩合同并达成一致,现在这两位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他按照年初双方签订的业绩合同办事,导致他们牢骚满腹。他说他现在很头疼,问我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我说按照你说的这种情况,这个不是问题。双方既然签订业绩合同,大家“愿赌服输” ,没完成就是没完成,没什么好说的。他们没有完成可能另有苦衷,但这不是绩效考核的错。大家或许有疑问:业务骨干的任务没有完成很可能并不是自身的能力不够,或者工作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整个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竞争对手投入重兵来

14、抢夺份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业务骨干不是受委屈了吗?绩效考核难道没有问题?没错,其实这个案例,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现象:员工的“绩效”不仅仅由他的能力和努力所决定,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很大影响。甚至李峰先生在绩效考核的七宗罪里给绩效考中旭商学院监制中旭商学院总结发布绩效考核方案制定请到中旭商学院咨询核定的“第一罪”就是, “绩效评估评估的是个人业绩,但所用指标却是团队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绩效评估还有一个逻辑错误:绩效评估让员工对自己不能控制的结果负责。”“绩效评估让员工对自己不能控制的结果负责” ,这句话表述的是事实,但,这是不是绩效考核的“罪过”?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绩效考核的应用主体企业或者

15、说组织本身。在谈到组织之前,跟大家先看一段某个将军说的话:“打仗就是打仗,平时我对士兵很好,彼此感情深厚,就像兄弟一样。一旦上了战场,我就不得不抛开个人感情,当我指挥他们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并没有把他们当成人,我就把他们当成一堆蚂蚁。 ”这是一位功勋卓著、深得士兵爱戴的将军说的,其实说的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很多时候,他必须忽略个体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士兵的存在,而仅仅把他们作为工具,或者武器。这样一种现象在作为军队这样的组织当中普遍存在,作为“盈利性组织” ,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管理先知巴纳德先生在其传世之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当中阐述他的组织理论之前,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组织中的“人” ,里面有这

16、样一段话:“人既可以作为一个个体,又可以作为只是一般的物的要素的一个方面或技能的表现。这两种看法哪一种“正确” ,取决于当时的目的。当建筑师计算他设计的地板的荷重能力时,他所想到的人不是个人的存在,而只是重力的一个函数,而舍弃了人的其他方面。 ”这可以看作是对将军的话的注解。如果对这段话做一个简化的话,那就是:组织在实现其目的的同时,也难免/必须/不得不/忽略或牺牲个体的利益。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发现,绩效考核本身,带有两个不可调和的目的。一方面,它带有管理的目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激励的目的,希望在过程中,尽量照顾到每个个体的独立存在。这两个目的之间充满矛盾,甚至不可调和。一箭双雕只是金庸老先生的理想主义杜撰,现实当中,你不可能用一颗子弹同时射下两只鸟。绩效考核也是如此,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它必须进行取舍。我们现在谈到的 KPI、业绩合同等等,背后都是“结果导向”的思想,它们更多的是要实现管理的目的。很多 HR 寄希望于用这样的工具的同时实现准确地衡量每个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