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04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0015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贤行愿品0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贤行愿品0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贤行愿品0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贤行愿品0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贤行愿品0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贤行愿品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贤行愿品0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贤行愿品(索达吉堪布)第四课思考题1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2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出家?3解释无垢、无破、无穿漏。4解释“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丁二(不忘菩提心之愿)分三:一、回忆宿世常得出家持净戒愿;二、以各种语言宣说佛法愿;三、勤修菩提灭除罪障愿。戊一、回忆宿世常得出家持净戒愿: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愿我在为了获证大菩提而修行时,不论转生何趣

2、都具足宿命通,愿我恒常出家并修持净戒,戒律无有垢染、破损、穿漏。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具足宿命通呢?因为有了宿命通,就能回忆前世,如果能回忆前世,修菩提道就不困难了。在座很多人显现上是凡夫,因为没有宿命通,不知道宿世中受过什么苦,所以很难生起出离心。如果大家知道了宿世所受之苦,肯定会生起猛厉的出离心。佛世时有一个比丘,每当回忆起前世在地狱的经历,他就万分恐惧,以致于浑身流出脓血。其他比丘受不了他身上的气味,就向世尊反映。于是世尊开许他身穿身巾 1,以免影响他人。如果我们像这位比丘一样知道宿世,一定会认识到:轮回真是太可怕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希求解脱,否则继续在漫无边际的轮回中流转就太1 身巾:比丘

3、的法衣之一,贴身穿。普贤行愿品(索达吉堪布)恐怖了!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如果我们获得了一地菩萨果位,那时就不用担心了,肯定能够回忆前世,但在此之前,一定要发愿生生世世具足宿命通。为什么要发愿恒常出家呢?一方面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一方面出家的功德非常大。 大宝积经中说:“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三摩地王经中也说:“如果有人在数劫中供养诸佛一切上妙资具,另有一人以厌离心向寂静处迈七步,后者的福德胜过前者无量倍。 ”藏地有一种说法,出家最好出到底,如果中间还俗了,还不如不出家。其实这是世俗的看法。按佛教的

4、观点,即便短期出家也有极大功德。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们有短期出家的传统,这样确实积累了很多功德。不过,出家功德虽然很大,但出家并不是很容易的,很多人都会遇到障碍。甚至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当年悉达多太子出家时遭到了所有亲人的反对,最后他是逃离王宫的。也许以这个缘起,后来很多出家人都是逃离家庭的。尤其在汉地,得到家人支持而出家的情况是很少的,几乎没有父母欢欢喜喜地把子女送到寺院出家。在我看过的影视节目里,基本上没有很成功的人士出家,很多人都是因为遇到挫折、万念俱灰而出家的。当然,人们对出家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有历史原因,一方面也有社会文化的影响。总之,既然出家不容易,我们就要发愿生生世世

5、获得出家身份。为什么要发愿守持清净戒律呢?因为出家功德虽然很大,但如果戒律不清净,也会有很大过失,所以要发愿守持清净戒律。所谓清净戒律,要具足三个条件:一、无垢染,没有小乘的自私自利作意和世间的烦恼;二、无破损,没有犯戒的堕罪;三、无穿漏,没有三轮的执著。这三个条件也有其他解释:一、无垢染,没有轻罪的过患;二、无破损,没有重罪的过患;三、无穿漏,一切学处都圆满守持,比如对居士来说,五戒都圆满守持,不是只守持其中一条。总而言之,大家应该清楚两点:普贤行愿品(索达吉堪布)一、出家的功德非常大。在大宝积经中,对在家过患和出家功德有许多对比,如云:“在家多垢,出家无垢。在家多患,出家无患。在家无足,出

6、家知足。 ”因此,如果具足了因缘,我们最好选择出家。二、出家后如果不守持净戒,染上了破戒的垢染,过失是相当大的,因此出家人应该守持清净的戒律。有些人刚开始出家的心很切,可是出家后在持戒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尤其现在是末法时代,世间有许多不清净的法,比如电脑网络上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有些僧人遇到这些染缘后心变了,最后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人。这种情况在末法时代非常多。所以,出家后一定要守持戒律,一方面要经常发愿守持清净戒律,同时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赐予加持。尤其是遇到不良对境时,自己刚开始就不要落入不清净的心态中,如果刚开始没有把持好自心,一系列过患就会随之出现,这样越来越堕落,最后的下场一定很可怕。这个

7、偈颂非常殊胜,以前法王经常教诫我们,去一些圣地或者见到佛像时,如果有时间就念普贤行愿品发愿,如果没时间就念这个偈颂发愿。对很多在家人来说,因为要承担种种责任,即生中可能没有出家的缘分,尤其现在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出家后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一方面以在家身份修持善法,一方面要念这个偈颂为来世发愿。有些人经常对我讲:“我这辈子是没办法出家了,但下一辈子你看到起,我一定会出家!”我不知道“看到起”是什么意思,但他们这样发愿确实很好。对出家人来讲,既然有了难得的出家缘分,就应该生起欢喜心和珍惜心。我在厦门大学讲学时,有一个学生问我:“您出家这么多年了,有没有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后悔

8、?”我非常肯定地说:“虽然我的修行很惭愧,但是扪心自问,出家以后确实没后悔过,自己总觉得出家是非常光荣的。 ”当然,出家的路弯弯曲曲,这条路确实不太好走。现在有些人想的很简单,认为只要把头发剃掉,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剃掉头发后确实没有烦恼了,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以前在家时还很不错,剃掉头发以后烦恼反而更重了。所以,虽然出家是一种清净的行为,但因为每个人的业缘不尽相同,所以出家后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有全面的认识。现在有些人担心出家人太多了,经常有人问:“出家虽好,但普贤行愿品(索达吉堪布)若人人都出家,那谁来养活你们?”我在微博上对此做过答复:“这种想法实

9、在多虑了。这个社会上,各行各业不乏其数,每个人的缘分各不相同,谁也不必担忧:如果人人都去经商,没人务农,谁来种庄稼养活大家?出家也是如此,并非所有人都有这种因缘,故大可不必有此忧虑。 ”实际上,与其担心出家人太多,还不如担心出家人太少。现在电视、网络等诱惑人的事物越来越多,真正能安住在寂静处守持净戒、修持正法的人越来越少了,照这样下去,我担心再过几百年世界上一个出家人都没有了。戊二、以各种语言宣说佛法愿: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对于天、龙、夜叉 2、鸠槃荼 3、人、非人 4等所有的众生,我都以他们的语言宣说能获得解脱的殊胜妙法。要饶益众生就要宣说佛法,要

10、以佛法饶益众生就要通达各种语言,如果我们只懂一个民族的语言或者只懂一种众生的语言,要广泛弘扬佛法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发愿以各种众生的语言宣说佛法。大宝积经中说:“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 ”当年世尊宣说一句佛法,各种有情都能以自己的语言了解:天人能以天人的语言来了解,饿鬼能以饿鬼的语言了解,不同的人类也能以各自的语言了解。而凡夫人说法的时候,要让不同的众生以各自的语言了解是很困难的。普贤行愿品的这个偈颂加持力非常大。藏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在宣说佛法之前,首先念诵顶礼偈,然后就念一遍这个偈颂,以此缘起,很多肉眼看不见的众生都会来到说法现场,并且能以各自的语言了解所说之法。在弘扬佛法

11、的时候,我们不能仅限于一种语言。现在有些法师会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我非常羡慕他们,也很想像他们一样掌握多种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很感谢自己的老师,虽然我的汉语很差,你们经常笑我,我也经常笑自己,但依靠老师的恩德,至少我能用汉语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前我曾经想学日2 夜叉:意为轻捷,是一种会飞行的鬼类。3 鸠槃茶:意为瓮形鬼、冬瓜鬼、厌魅鬼,是隶属于南方增长天王的鬼类。4 此处的非人是除人类以外的一切众生,如旁生、饿鬼、地狱众生以及阿修罗。普贤行愿品(索达吉堪布)语和英语,但一直没有成功。甚至前两天我都在想:能不能学一学英语?但我算算自己的年龄,现在我已经是“下午”的太阳了,所以这

12、辈子可能没时间学英语了。作为年轻人,你们应该多掌握几种语言,以便将来弘扬佛法。昨天有一个精通五种语言的居士说他将来想弘扬佛法。以前我还遇到过一些教授,他们也精通多种语言。我非常羡慕他们,如果掌握了多种语言,不敢说天人、阿修罗的语言,至少通达几种人类的语言,弘扬佛法确实方便多了。当然,要弘扬佛法,除了具备语言的能力,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广大的愿力。我们应该发愿,除了以人类的语言宣说佛法,也要以其他众生的语言宣说佛法。法王如意宝曾说:“如果是真正的大菩萨,他们在人类面前会用人的语言说法,在旁生面前会用旁生的语言说法,甚至会变成旁生的形象给人说法。以前有一位名叫智钦丹贝尼玛的大德,他在一首道歌里说,很

13、多乌鸦发出的声音都是能受持智慧分或者方便分的殊胜密咒。喇荣有很多乌鸦,我经常听到它们在大经堂顶上念嗡阿吽 5,这些乌鸦其实是菩萨,它们在给我们宣说妙法。 ”佛所行赞中说:“佛说一切施,法施为最胜。 ”布施包括财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在这些布施中以法布施最为殊胜。讲考班从昨天开始讲考,其实这就是一种法布施,每位讲者都应该以欢喜心作法布施,每位听者接受法布施时也要生起欢喜心。昨天在讲解义慧剑时,有一个道友讲了很多了义和不了义的道理;在讲入中论时,有一个道友讲了一地菩萨用身体作布施时不会产生痛苦的道理。这些道理我以前学过,但后来已经忘记了,听他们讲了以后我又回忆起这些道理,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思

14、维这些道理。戊三、勤修菩提灭除罪障愿: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1.“勤修清净波罗蜜” ,愿我精勤修持清净的六波罗蜜多。如果六波罗蜜多不清净,所获的功德是不大的。什么是清净的六波罗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和入中论里面都说,以三轮体空摄5 嗡啊吽:是三世诸佛的身语意总持咒。普贤行愿品(索达吉堪布)持的六波罗蜜多才是清净的六波罗蜜多。所以,大家在行持六度时要具足空性的见解。2.“恒不忘失菩提心” ,愿我恒常不忘菩提心。 华严经中说:“善男子,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 ”华严经中又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

15、什么是魔业?按照大乘的意趣,就是自私自利心所做的一切事。如果做善法时夹杂有自私自利心,没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发心,所做的善法都会成为魔业。3.“灭除障垢无有余” ,愿我无余灭除一切障碍和垢染。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染上贪嗔痴等烦恼,要灭尽相续中的八万四千障垢。4.“一切妙行皆成就” ,愿我成就一切菩萨妙行。凡夫人有各种行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一个行为是不是妙行,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赐予众生安乐。换句话说,只有利益众生的行为才是妙行。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不管人们对你的评价如何,也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只要你的行为能利益众生,你就在行持妙行,

16、你就在实践大乘佛教的核心意义。上述四个发愿的根本是不忘菩提心,所以大家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自己还没有生起菩提心,就让它早日生起;如果已经生起菩提心,就让它日益增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菩提心。当别人打骂自己的时候,如果是没受过菩萨戒的人,当然可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但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就不应该以牙还牙了,如果那时生起烦恼,眼睛睁得大大的,准备反击对方,那就太惭愧了。小乘行者都要奉行沙门四法 6,作为大乘行者就更应如此了。当然,由于无始以来串习自私自利心,末法时代的有些众生虽然形象上受了菩萨戒,但大乘佛法并没有融入内心,所以经常有不如法的心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怎么样,学习这个偈颂后,希望大家不要忘失菩提心,一切要为众生着想,不要天天想着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稍微不顺利,马上就愁眉苦脸,马上就开口骂人,行为也不调柔了,那就太惭愧了。6 沙门四法:他骂不还骂、他怒不还怒、他打不还打、寻过不还报。普贤行愿品(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