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9935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了答案的考纲(可以瞄一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第 2 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 题型与分值1、辨析题(4x6=24 分)2、简答题(3x8=24 分)3、文本评述题(3x6=18 分)4、材料分析题(22 分)5、课堂反馈题(12 分)二、 主要复习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的 生 平 事 业 和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斗 争 紧 密 联 系 , 是 他 们 创 立 马 克 思 主 义 的重 要 条 件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

2、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乔威弗黑格尔,路费尔巴哈;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首次提出辩证法,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他的辩证法是违心的、不彻底的,他认为精神先于世界。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由于他不了解实践

3、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受“自然规律”支配,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但是,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持资本阶级的立场、运用非社会的反历史的方法,认为资本是永恒的自然关系,并极力掩饰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尖锐冲突,否定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可能性。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英国的罗伯特

4、欧文;他们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表达了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但他们没有科学理解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未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矛盾的历史必然性,未能理解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新的社会制度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无产阶级

5、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具体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

6、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与革命实践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

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彻底的科学性)

8、 ,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与时俱进) ,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

9、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了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意义/价值: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

10、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历史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自然、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尤其是一种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社会理想)仍然是人类憧憬的美好理想。/【中国】共同理想离不开远大理想;中国市场经济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指导;马克思的主观精神值得学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与意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

11、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2、不以实践为基础来确立的唯物主义不可能是真正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1)不以时间为基础是不彻底的(2)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必须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社会的的物质性: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

12、物质性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的物质性。3、实践与世界的二重性分化与统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

13、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5、 辩证的否定观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

14、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6、 两点论与重点论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所以,两点论也就是全面论。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15、;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

16、的产物。虽然他们的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2、 “主体-客体的关系”与“主观-客观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