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9871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古老历法 释自然奥秘当人类文明即将跨入 21 世纪时,改革历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们提出的方案有很多种,其中不乏睿智与科学。然而,一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历法天干地支;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中国从普通百姓到杰出科学家的注意。尽管有偏见、有误解、有糟粕,但更有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认识的科学价值,其中所揭示的自然奥秘令现代科学家也击掌而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前十个字(天干)与后十二个字(地支)按奇对奇、偶对偶的规律一配对,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共 60 个组合,而后又从甲子开始,癸亥结束,如此以 60 为周期循环往复。如果把某个基准时间(年、月、日或时)定为甲

2、子,其后的时间就可依次类推。这就是被称为“60 花甲子”的天干地支记历法。天干地支记历与目前的通用历法相比,有一个独特优点,即连续不断。它没有规定时间的原点,不存在“公元零年”这样一个不连续问题,并且上记东方几千年的历史,下望人类绵延的未来,是记时永不间断的参考系。我国科学家翁文波建议把天干地支作为副历与通用历法并用。 但天干地支仅仅是一种用来记时的历法吗?翁文波等科学家发现,天干地支具有其他历法所没有的预测天灾的功能。提到预测,有人会想到用天干地支算命(俗称推“八字” ) 。把一个人在出生的时间(年、月、日、时)用干支表示就是八个字,就从这八个字能看出一生的命运,这无疑是荒谬的。同一个时辰出

3、生的人何止千万,其命运却有天壤之别。有一个民间传说讲道,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听说有人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朱元璋想,此人和他八字相同,说明他也是当皇帝的“命” 。皇帝只有一个,那岂不是说他要篡夺皇位?朱元璋立即派人去侦察,若此人有当皇帝的野心,立即杀掉。侦察的结果令朱元璋哑然失笑,这个人确实与他的“命”相同:这是一个养蜂人,养着 13 箱蜂,而朱元璋正好统治着 13 个省;养蜂人从 13 个蜂箱中收取蜂蜜,朱元璋从 13 个省中收取税赋;而且养蜂人所养的蜜蜂与朱元璋所统治的人口也大致相同。这当然只是有人为了宣扬“八字”的准确而编造的一个故事,其实养蜂人的“命”怎么能和皇帝相比?但是根根天干地

4、支预测天灾却是真正的科学。天干地支的精髓是 10、12 和 60 为周期。而许多自然灾害恰好存在类似周期。早在 2 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似乎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利用天干地支的周期性作为预测灾祥、指导行动的重要武器。如越绝计倪内经一书在介绍公元 4 世纪南方的博物知识时有下列一段话:“最初三年,太阴的位直在金(西)的方向,各地都得到丰收;当在水(北)的方向时,就有三年欠收;当它在木(东)的方向时,有三年富足;当它在火(南)的方向时,则有三年干旱。因此,有时过于囤积农产品,有时却要把米粮分散出去。囤积品不必超过三年的需要。只要明智地考虑并进行决断,人们就可以靠自然界规律的帮助,用盈余来补救不

5、足,第一年可以有两倍的丰产,第二年是正常收成,第三年是欠收。水灾时候就应该想到制造车子,旱灾时期也要想到准备舟船。每六年有一次大丰收,每十二年有一次灾荒。所以圣人既能预见自然界的反复,也能对未来的灾变早做准备。 ”这一段如殷切叮间般的语言就传达了十二地支与天气灾祥关系的信息。而我国最早预测天气的文献是湖南一带民间流行的娄景书 ,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206 年前后,书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判断水旱情况。经过 2 000 多年的经验,这本书仍有生命力。如 1935 年为乙亥年,湖南大水, 娄景书说:“乙亥年来处处忧,高低田禾满田畴,低田淹没禾成腐,中田只有四分收。 ”1954 年甲午年

6、大水, 娄景书说:“甲午年来雨水多,夏忧田地也成河,高处田禾宜早种,低乡禾稻在奔波。 ”当然,自然现象不可能对任何地区都有严格而简单的单一周期,但近似的 60 年周期却广泛存在。据统计,从 1827 年以来长江共发生洪水 16 次,其年份分别为1827、1849、1860、1870、1887、1905、1909、1917、1931、1935、1945 、1954、1969198019911996。仔细分析这些数据,有:1887182760190918496019311870611945188758196919096019911931601996193561可以说长江洪水的准 60 年周期是非常

7、明显的(当然其中还隐含 22 周期,与太阳黑子有关) 。而且间隔约 60 年的洪水都有相同特点,如 1870 年1931 年和 1991 年相隔 60年或 61 年,这 3 次特大洪水都是全流域性质的,从四川到江浙,都蒙受了巨大损失。而1935 年和 1996 年相隔 61 年,两次洪水都是区域性的,主要发生地在荆江两岸,即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岛湖地区。湖南有些老农民和老船民似乎明白天于地支与洪水的关系,他们往往用 10 年、60 年周期来预测水旱趋势。1968 年湖南安乡县有许多农民说:“明年是乙酉年,老乙酉年(公元 1849 年)大水,前乙酉年(公元 1909 年)也大水,明年会遇上

8、60 年大水周期。 ”安乡县气象站根据民间经验结合其他信息准确地预报了 1969 年的大水。黄河的水量变化也与天干地支周期有关。黄河有丰水期和枯水期,据花园口水文站的统计,黄河水量大约每 10 年一个小变化,30 年一个中变化,60 年一个大变化。我在山东胜利油田从中野外测绘时,从渤海莱洲湾之滨的羊角沟镇镇志上收集了 100 年来的飓风海湖袭击该镇的时间表,发现其中也隐含着 30 年和 60 年周期。正因为天灾中的 60 年周期是普遍现象,翁文波利用天干地支创造了一系列经验公式,多次非常准确地预测了长江洪水、华北干旱,北美、日本及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的地震,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例如,翁文波

9、收集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最近 200 年来发生的大于 7 级的地震 16 次,发现有 4 次发生在壬申年,翁文波把这一系列地震命名为美国壬申地震。他根据其经验公式,通过电脑计算,得出地震预测三要素:时间:1992 年 6 月 19 日震级:68地点:旧金山大区域范围内这个预测通过某种渠道传送给了一位美国友人,1992 年 4 月 5 日旧金山发生了 69级地震,美国友人兴奋地告诉翁文波预测准确。翁文波却认为此次地震与预测日期还差 54天,略大于通常可能误差,恐怕主震尚未发生,果然 1992 年 6 月 28 日发生了 79 级强烈地震,这才是主震,与预测仅差 9 天。1992 年又是壬申年。那么

10、为什么天灾周期与天干地支周期如此接近呢?这是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翁文波等科学家认为,干支周期与某些星体的运转周期非常接近,这些天体的运转又影响到了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是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 25 倍,木星无疑是太阳系众行星中的大哥大,所以有人把九星会聚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叫做“木星效应” 。而木星的恒星周期为 1186 年,差不多等于地支周期 12 年。其他许多天体的运转周期都接近 60 的整数倍,如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平均周期 3652422 日约等于 60 日的 6 倍;火星对日、地的汇合周期 77994 日接近 60 日的 13 倍;水星对日、地的汇合周期 ll58

11、8日大致等于 6O 日的 2 倍。其他行星对日、地的会合同期分别为:木星 39888 日;天王星 36966 日;海王星 36749 日;冥王星 36674 日,这些日数除以 6,都近似 60。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大约有 5955 年的长周期,也接近 6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任振球发现,太阳系的 4 颗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力矩效应在近千年来呈现相当稳定的准 60 年周期变化。在本世纪内,这种准周期性变化与全球尤其是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准 60 年振动相当一致。在本世纪初,气温是非常低的。当时(1901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延长了 94 万公里(相当于日地距离的 6)

12、。30 多年之后,气温开始迅速升高(3040 年代是一个相当温暖的时期) 。1940 年,地球冬至时公转半径缩短了 76 万公里。 又过了 30 多年,到 6070 年代,气候相对变冷。1960 年,地 球冬至公转半径缩短了 76 万公里。到 2000 年,冬至公转半径又将缩短 44 万公里。所以,任振球认为,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巨行星汇聚导致的地球公转半径变化相一致。而且,任振球还发现,本世纪内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火山爆发、夏季风边缘区的干湿变化和全球 8 级地震的能量释放等,都与4 颗巨行星汇聚短效应的间隔 60 年变化呈现大体一致的同步演变。所以,他在 1996 年 6月份的科技日报上预

13、测;“在 2020 年前后,北半球的气候可能进入相对冷期,然后有所增温,到 22 世纪初可能迅速增暖,在 22 世纪中期可能又迅这降温,而后又开始变暖。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预计未来两个世纪的全球温度可能在振动中有所变暖。 ”这又是一个利用 60 年周期进行预测的例子,准确与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现在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问题:4 000 年前我们祖先创立的历法怎么会蕴涵如此深刻的科学奥秘?飞碟爱好者一般喜欢这样假设:是科学高度发达的外星人向初民们传授了这些知识。这种假设使我想起了两种教育方法。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背诵,七岁的顽童理解力还很差,可必须强迫他们背诵三字经 、 千家诗甚至论

14、语 、 左传 ,当时这些顽童尽管背得滚瓜烂熟,却完全不解其意。等他们长大了,明白了很多道理之后,再回忆童年时背的那些东西,就发现,原来字字玑珠啊!但能悟出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只有具有相当智商的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中国传统教育方法是培养天才的。固然有很多天才从中受益匪浅,但也有很多普通人白白浪费了时间,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像鲁迅、胡适等大学问家是猛烈抨击传统教育方法而提倡现代教育和白话文的,可如果没有传统教育为他们打下的基础,他们的学问不可能达到如此精深。与鲁迅、胡适相反,现在某些乡村还能看到个别七八十岁的者人满口子曰诗云却不会算帐,不会写文章。现代教育不同,它以培养普通劳动者为目的,只要

15、不是白痴,都应该从教育中获得基本知识。它使更多的人从教育中受益,却以牺牲天才为代价。如果在人类的童年存在外星人指导的话(尽管我持怀疑态度) ,他们对人类施加的一定是类似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他们使我们的先民“死记硬背”了许多东西,但先民们并没有理解。等我们的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来看看先民留给我们的东西,原来有这么深刻的内容啊!天干地支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假设固然省事,但缺乏根据,我更相信这样一种观点:人类在童年时期有比现代人强得多的直觉,对自然的长期观察和发达的直觉使他们创立了以 10、12 和 60 为周期的干支历法。人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某些能力是逐渐减弱并消失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证实了这一点。最典型的是所谓遗觉像。给儿童看一幅画,在画拿走以后,有些儿童能把画的内容(包括细节)保留在头脑中达几分钟,这时候让他描述这幅画,他就跟在眼前能看见一样,这就是遗觉像。实验显示大约 2233的儿童有此能力,而成人极少出现。还有所谓记忆恢复,儿童在学习之后过几天测得的成绩反而好于当时立即测验的成绩,这种现象年龄越小越普遍。人类个体的成长史是人类种族进化史的缩影,可以推测,童年时期的人类具有现代人没有的某些能力,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什么时常对初民的科学成就感到不可思议的缘故。可以料到,我们还会从天干地支中得到更多的东西,由此也会对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地球及我们自己有更深入地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