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9624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讲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层央行金融统计、金融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一、金融统计的概念和作用(一)概念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行金融统计管理和监督等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本外币信贷收支统计、现金收支统计、贷款累放累收统计、金融监管统计、银行中间业务统计、金融稳定统计等金融业务统计。(二)金融统计的职能和作用1.职能(1)金融统计应当好决策层的“情报员”(2)金融统计应当好决策层的“参谋官”(3)金融统计应当好决策层的“智囊团”2.作用(1)银行制定正确的金融计划、方针和决策提供依据(2)促进和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按比例协调发展

2、(3)为金融部门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二、基层人行金融统计分析方法(一)人民币信贷收支统计分析1.信贷收支统计的概念2.信贷收支统计分析方法(1)总额分析:从增减变化上分析,分别于上月末、上年末进行对比,看增长幅度。其次再与同期经济增长幅度比较,看信贷资金的增长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2(2)各项目的变化分析:分析各项目的变化对总额的影响程度,如分析各项存款、各项贷款的增加额、增长率及其结构的变化,是否与同期经济增长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相适应。(3)相关项目的变化分析:分析各相关项目变化的相互影响,进而分析它们对货币供应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3.信贷收支统计分析常用指标(1) 存款平均余额= 报 告

3、 期 日 历 天 数 和报 告 期 每 天 存 款 余 额 总(2) 存款周转次数= 报 告 期 存 款 平 均 余 额报 告 期 存 款 收 入 发 生 额基 期 存 款 余 额 (3) 存款稳定率= 100%报 告 期 存 款 平 均 余 额 额报 告 期 平 均 最 低 存 款 余(4) 存款增长率= 100%基 期 存 款 余 额报 告 期 存 款 净 增 额(5) 城镇储蓄收储率= 100%额报 告 期 城 镇 工 资 支 出 总报 告 期 城 镇 储 蓄 增 加 额(6) 职工人均揽储额= 报 告 期 职 工 人 数报 告 期 储 蓄 净 增 额(7) 贷款周转次数= 报 告 期

4、贷 款 平 均 余 额报 告 期 贷 款 收 回 累 计 额(8) 到期贷款收回率= 100%到 期 贷 款 累 计 数贷 款 收 回 累 计 数(9) 贷款质量比率1) 逾期贷款率是期末逾期贷款余额占期末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2) 呆账贷款率是期末呆账贷款余额占期末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3这些指标数值越小,反映贷款质量越好,安全性越强。4.写出信贷收支统计分析报告(二)现金收支统计分析1.现金收支统计的概念 2.现金收支统计分析方法(1) 对比分析法1) 与控制指标对比;2) 与上期指标对比;3) 与特定同类指标对比(2)结构分析法:计算现金各项目的实际数占现金收入或支出总额的比重,用以反映现金收支

5、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判明结构变动是否合理,趋势怎样。 (3)相关分析法:银行现金收支不是孤立的,往往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现金收支各项目之间,各项目与有关的经济现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要将有对应关系的项目、现象相结合起来进行分析。3.现金收支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1) 现金回笼率= 100%放 额特 定 基 期 银 行 现 金 净 投 额计 算 期 银 行 现 金 净 回 笼(2) 现金归行速度现金归行次数= 量计 算 年 度 市 场 货 币 流 通 合 计计 算 年 度 银 行 现 金 收 入现金归行天数= 年 度 银 行 现 金 收 入 合 计日 历 天 数年 度 货

6、币 流 通 量 (3) 现金投放回笼系数4各行现金投放回笼系数= 100%某 行 现 金 支 出 总 额某 行 现 金 收 入 总 数4. 写出现金收支统计分析报告三、中国金融统计的现状(一)货币信贷统计:全科目上报1.1997 年实行了“全科目”上报统计制度;(1) “全科目”上报的意义(2) “全科目”上报体系1) 人民币业务统计指标;2) 外汇业务统计指标;3) 现金收支统计指标;4) 累放累收统计指标;2.2002 年进行了本外币并表;3.1994 年开始对外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4.在货币信贷统计的基础上编织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二)金融市场统计设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保险业等基

7、本的信息;按月统计。(三)金融稳定统计:新的尝试正在研究金融稳定统计的指标体系和分析评估框架;已经尝试着开始编制金融稳定报告。(四)信息披露:一般数据公布标准1.99 年以来,货币信贷等金融数据按月披露;2.2002 年 4 月 25 日,中国政府宣布加入 IMF 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 ,在 IMF 网站上定期公布中国的金融经济统计数据,以及相应的数据诠释和改进计划,意味着中国在宏观经济金融统计开始实行国际通用标准。5四、适应发展趋势,做好金融统计工作1. 改变观念,领导重视金融统计工作2.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相关人员自觉执行统计法规的意识,将金融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统计

8、执法要和业务工作相统一(2)统计执法不单是统计法制机构的工作,也是各业务处室的职责3. 加大金融统计程序开发力度,开发出适应金融业发展趋势的统计软件和系统。4. 提高金融业统计人员素质。5. 建立金融机构沟通合力机制6. 强化金融业和地方统计等部门的联系机制7. 重视对政策性银行业务、邮政储蓄的统计分析。8. 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尽快拓展金融指标体系(1)保险、证券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整体金融市场的监测指标,为国家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提供完整的决策依据。(2)表外业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代发工资、代理支付各项费用、代保管贵重物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种信

9、托服务和理财业务,从而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已逐渐成为银行除传统存贷款业务之外的重要业务与利润增长点,应尽快将其纳入金融统计指标体系,以准确反映金融发展状况。(3)为发挥央行稳定金融等职能,增设与地方经济统计和国民经济统计向关联的对比分析指标,如财政国库收支、税收结构、就业率和失业率、CPI/CPP、安全生产或事故、经济金融协调与矛盾等方面的指标。 (4)紧抓经济金融热点、焦点和亮点及其主要指标,增设能及时反映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统计指标,如中小(私民营)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6公交及城建,文教卫等行业的贷款投向指标,还有起到窗口指导的政策工具,如支农再贷款、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大款等,为宏观调控及调整信贷结构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