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9312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屯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云南的歌会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2、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学习方法】:自主思考 圈点批注; 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课 时】1 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 、积累文中的词语并解释: (二)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在云南的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及其特点:形 式 特 点二、课堂合作研讨:(一) 、品读课文,合作研讨:1、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

2、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我们先来听听“ 对调子” 都唱些什么?2、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3、既然“对调子” 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4、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5、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6、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描写?7、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8、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呢? (二)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结果)三、

3、检测延伸:听民歌(1)听过民歌。(2)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3)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托音很长的山歌。(

4、4)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 “哎-” ,这个 “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 “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的对唱,还真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

5、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 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5)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 。 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的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6)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扎上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 MTV 中唱出, “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作者听民歌的经历的?文

6、章的结构有何特点?3、第 3 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 ,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第 4 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四、课后反思:北屯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端午的鸭蛋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门楣、苋菜、籍贯、肃然起敬、囊萤映雪”等词的读音、字形。2、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4、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5、培养自己关注日常生活的习

7、惯,引导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学习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自己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3、培养自己关注日常生活的习惯,引导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学习方法】:自主思考 圈点批注; 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课 时】1 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腌蛋( ) 粽子( ) 朱砂( ) 硝药( ) 元稹( ) 络子( ) 车胤 ( )浙江( ) 门楣( ) 苋菜( ) 籍贯( )肃然起敬( ) 大襟(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1)、上面用朱笔

8、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莫名其妙:(2)、 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与有荣焉:(3)、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4)、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囊萤映雪: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1)、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 )(2)、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一要挑淡青壳的 ( )(3)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 )4、文学常识填空。(1) 、本文作者 ,江苏 家。(2) 、 “曾经沧海难为水” 选自 代诗人 离思中的诗句,下句是 。5、课文中

9、作者写了哪些风俗?6、选词填空。(1)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 (A 、轻轻 B、淡淡 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2) 、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 (A、大概 B、也许 C、肯定)是不行的。(3)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A、也许 B、大概 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7、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 腌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C、无作用,纯属多余。D、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

10、蛋的质量好。8、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框架进行构思的? 二、课堂合作研讨: 1、抽查预习情况。2、文章主题写家乡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如此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情有独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有哪些?吃法上有何讲究?5、文章写的是高邮咸鸭蛋,最后却说到了苏北名菜及北京的咸鸭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三、课堂检测:阅读“我的家乡是水乡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文段,完成 15 题。1、选文第段的主要内容是 。第段的主要内容是 。2、第一段介绍咸鸭蛋,为什么从“鸭”写起?3、汪曾祺不喜欢袁枚,为什么却对他的腌蛋一文感觉很亲

11、切且要直接录用原文?4、画线句中“吱” 字能否去掉?为什么?四、拓展延伸:你的家乡也有一些特产,请你介绍其中的一种,可以介绍其制作方法,也可以介绍风味、吃法等。300字左右。北屯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吆喝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学习方法】:自主思考 圈点批注; 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课 时】1 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积累文中的

12、词语并解释: 2、自读课文思考:A、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B、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二、课堂合作研讨:(一) 、品读课文,合作研讨:1、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2、在清早、白天、夜晚三者中,重点写的是什么?3、在清早、白天、夜晚三者中,重点写的是什么?4、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 怎样吆喝?5、 “四季”这一段,写了哪几种吆喝?其中哪一种写的最具体生动?(二)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结果)三、检测延伸:阅读第 10 段,回答问题。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2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3为

13、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4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课后反思:北屯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春酒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很有情趣,品味精彩语言 。2、感受作者家乡春节的喜庆氛围。3 体味作者怀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学习方法】:自主思考 圈点批注; 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课 时】1 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积累文中的词语并解释: 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 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 体会文中深情。3、思考:作者

14、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来写?二、课堂合作研讨:(一) 、品读课文,合作研讨:1 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2、 “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3、什么情况下“喝会酒”?你了解故乡人那些品质?4、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文中的人物描写很生动,找出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6、谁的描写最出色?这样美好的快乐之乡,令人向往,你能说出你喜欢的情节吗?(二)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结果。三、检测延伸:1、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你能否举几个思乡的诗句?2、文中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媒介传播的?你能否举几个与酒有关的诗句?3、请同学们以春酒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在下句的横线上填上 你认为合适的词句,来抒发你读完此文的感受。春酒是 ,它 。4、 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 ,先体会文章中的细节,然后试着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此处巧妙运用_的修辞手法,本体是_,喻体是_。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