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9266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吉林养蜂科学研究所牛庆生随着养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大养蜂者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引进优良蜂种已成为现代养蜂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饲养技术水平相当的基础上,获得养蜂高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则取决于所饲养的蜂种。引种的方法很简单,但引种后如何应用、扩繁则是该蜂种能否在当地立足的关键环节,笔者将在生产实践中摸索的一些经验归纳整理,以期能对引种者有所帮助。1 种王外表观察: 养蜂者收到种蜂王后,首先要确定邮寄王笼内的蜂王是否存活?如已死亡应按育种场的有关规定处理,不要拆开王笼,将其退回,以便补寄。对存活的种王要仔细观察肢体是否健全,个体大小等。在邮寄过程中,王笼的通风铁纱很容易将蜂王的

2、足刮断或将翅膀刮残破,虽说这不影响种王后代的任何性能,但对种王的产卵性能及维持群势能力会有一定影响,养蜂者也不认可接受这样的蜂王。种蜂王个体大小也是养蜂者要观察的一项内容,一般说来,邮寄到养蜂者手中的种蜂王个体远比在正常产卵蜂群内的蜂王小,因在邮寄过程中,种王无处产卵,得不到王浆饲料,腹部自然收缩,故个体略小。另外,黄王(如黄环、美意、原意、澳意或松丹2号等)的个体比黑王(如黑环系、卡蜂、松丹1号等)大,这是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不能放在一起来比较其个体大小。需要说明一点,种蜂王的个体大小只能表明其自身的发育状况和产卵力,不能代表其后代的繁殖和生产性能。2 安全介绍种蜂王2.1引种者收到

3、种蜂王后,首先给其喂清水少许,用手指沾水,在铁纱上滴几下,不要过多,更不能将蜂体淋湿,以满足蜜蜂对水分的需要。2.2组织诱王群:选晴暖天气,蜜蜂飞翔采集正常时,从强群中分别抽取正在出房的老蛹脾两张,另放一箱,抖入幼蜂23框,将该箱放在新位置即组成诱入群,该群应有蜜粉脾1张,保证饲料充足,新组成的蜂群经12天充分飞翔后,即可诱入蜂王。若收到种王后正值阴雨天气,组织诱王群则较困难。可采取下面方法:抽取正在出房的老蛹脾一张,蜜粉脾一张,另组一群,然后从大群内抓新羽化出房的幼蜂1000只左右,将蜂群单独放一新址,当天即可介绍蜂王。2.3诱王:诱王时要考虑蜜蜂的数量、蜂龄、外界气候和蜜源条件。若诱王群全

4、部为新羽化的幼蜂,外界气温适合,蜜粉源条件俱佳,有经验者不妨将王笼打开,放入箱内,让蜂王自行爬出上脾,1小时后轻轻提脾检查看是否被接受。如蜂群或外界条件不理想,认为直接放王无100%把握,则将王笼用框线挂在蜂路间,王笼与诱入群应提前30分钟混合气味。为防止蜂王在放出过程中飞逃,最好在室内进行。 3 种王产卵力观察:种蜂王介绍成功后,一般应在7日内开始恢复产卵,速度由慢到快,卵圈集中连片。此外,蜂王的产卵力与蜂群群势、外界气候、蜜源条件密切相关,群势弱,蜜源条件差,温度低等都影响蜂王产卵力的发挥。4 种王后代体色观察:蜂王产卵21天后,后代工蜂陆续出房,应通过观察后代工蜂来考察该蜂王的纯、杂程度

5、。以我场的种蜂王为例:松丹1号(白山5号)蜂王本身为黑色,其后代雄蜂黑色,工蜂花色,黄体色蜂偏多,极少数工蜂为黑色,培育新王时也是如此,这是其正常的体色遗传表现型;松丹2号蜂王为黄色,雄蜂多为黄色,极少数黑色,工蜂花色;黑环系(卡尼鄂拉)等黑色种王,蜂王、工蜂、雄蜂均为黑色,只有少数为提高其生活力进行嵌合授精的蜂王后代出现花色工蜂,少数出现黑色雄蜂和工蜂。养蜂者应对这些种王的遗传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免造成误会,影响该蜂种的使用。5 培育新王:养蜂者引种的目的就是培育新王,以更换本场蜂王。培育优质蜂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养蜂者应联合所在地附近蜂场,集中大量培育优质种用雄蜂,削除劣质雄蜂或患病

6、蜂群的雄蜂,待种用雄蜂封盖后再着手培育蜂王。也可利用时间差或地域差进行育王,其最终目的保证优良的处女王与优质的种用雄蜂交尾。如控制不了非种用雄蜂,处女王与劣质或染病雄蜂交尾,其后代表现效果必然较差,如繁殖力差,经济效益低,发病率高,造成引种染病的误导。6 后代观察;引种后,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应选培育一部分新蜂王更换原有蜂王,和原有的蜂种在同等条件下对比,考察种王后代在繁殖力、生产力、抗病力、抗逆性、越冬越夏性能等方面与原有蜂种相比有无优势,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如差异显著,说明该品种适合在当地大量扩繁推广,反之应再引其它品种。7 轮回换种:从蜜蜂遗传育种的实践看,一般杂交一代优势最

7、为明显,第二代有所下降,三代以后只在组配特别适当的前提下才有优势,因此,生产上用种最好每年更换一次,避免累代使用造成优势衰退。蜜蜂引种的若干注意事项牛庆生 刘阳养蜂者引进蜂种切忌追求完美,任何一个蜂种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各种优点都具备。1、根据生产目的与地域条件科学引种蜂种的优劣与其所在地区的气候、蜜源条件及养蜂者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蜜蜂良种,如黑体色蜜蜂(卡蜂、高加索蜂等)生产蜂蜜能力强于意大利蜂,耐寒,饲料消耗少;但王浆主量低于意蜂,耐热性差,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春季群势发展慢,秋季停产早。2、根据生产目的与地域条件科学引种以生产蜂蜜为主的蜂场,应引进黑体色蜂种或其杂

8、交种,如黑环、卡蜂、松丹1号、高加索等。以生产王浆为主的蜂场,应引进王浆高产蜂种如浆蜂。蜜浆兼顾型蜂场应使用黄环、松丹2号等。北方寒冷地区引进抗寒蜂种,如卡蜂、黑蜂、松丹1号等。南方蜂场则应引进意蜂或其杂交种。3、新引进品种示范引种后不宜立即用新种全部取代原来饲养品种,应先培育部分蜂王用于生产,经过一个花期后再确定该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蜜源条件,然后再大规模更换蜂种,这样才能保证引种效果。4、定期换种生产性蜂场一般每年换王1-2次,为防止近亲交配导致杂种优势退化,应定期换种,引进不同品种或同品种不同品系的良种蜂王进行重新杂交。已经使用过且表现优良的蜂种引种后即可直接实行全场换种,提高蜂群的

9、生活力与生产力。5、延长良种蜂王使用寿命种王群应精心饲养,蜜粉饲料充足,保证幼虫发育良好;群势中等,防止发生自然分蜂飞逃;日常管理过程中多留意蜂王所处位置,避免挤伤;预防盗蜂发生。节选自蜜蜂杂志 2005年4期喀(阡)黑环系、松丹1、2号双交种蜂及其管理要点吉林养蜂科学研究所牛庆生薛运波吉林省蜜蜂育种场(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为省属科研事业单位。1989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种畜禽场,1992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许可证,2000年被列为国家蜜蜂种质资源场,我场的蜜蜂育种实验室于2001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经过十余年的育种实践锻炼,已掌握了蜜蜂原良种繁育所必须的人工授精技术、蜂场育种

10、、蜂群饲养三位一体的现代蜜蜂育种技术和实验室、蜂场测试技术,形成了保种、选育、制种、扩繁、推广等相互配套的原、良种繁育体系。我场现保存17个蜜蜂原种,9个蜜蜂良种,是全国最大的蜜蜂资源库。年可推广优良种蜂王5000只以上。为使广大养蜂者更好地了解我场推广的良种蜂王的特性,以便因地制宜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蜜源条件的蜂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我场供应的部分良种蜂王介绍如下:1.喀(阡)黑环系蜜蜂:喀(阡)黑环系蜜蜂是由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凤晨等经多年选育而成,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目前已向全国推广2万余只。1.1生物学特性:蜂王黑色并有棕褐色环带,工蜂、雄蜂均为黑色。腹部细长,吻长6.

11、256.60mm,平均6.45mm;肘脉指数2.193.23,平均2.61;第四背板突间距4.34一4.64mm,平均4.50mm,跗节指数53.4961.3%,平均57.33%,前翅长9.079.44mm,平均9.29mm,前翅宽3.173.37mm,平均3.26mm。工蜂体长1214mm,蜂王体长1618mm,雄蜂体长1416mm。该蜂适应性较强,育虫节律陡,消耗低于国内其它任何蜂种,分蜂性中等,最大群势可维持15框左右。纯度高94%,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性情温驯,抗病力强,对白垩病抵抗能力尤为突出。越冬性能优良,节省饲料,与意蜂杂交后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12、。1.2生产能力:同等条件下,喀(阡)黑环系蜂群产蜜量比本地意蜂增加20.3%,在一个椴树花期,强群可产成熟蜜7080kg,丰年产量可达100kg以上。王浆产量比意蜂低,蜜源丰富时群框可达35一50g;蜂胶生产能力一般。越冬群势削弱率比意蜂低18.6%,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13.7%。黑环系杂交种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13.3%,产蜜量增加46.8%,产王浆量增加32.2%,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5.5%,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32.9%。2.松丹1、2号双交种蜜蜂松丹1、2号双交种蜜蜂由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风晨等经多年选育而成,曾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1993年以来,先后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

13、自治区。2.1生物学特性:松丹1号双交种蜜蜂,蜂王黑色,腹部背板有棕色环带,雄蜂黑色,工蜂花色,少数黑色。平均初生重12.5mg,吻长6.52mm,第34背板长4.85mm,肘脉指数2.17,跗节指数57.04%;工蜂体长1214mm,蜂王体长1618mm,雄蜂体长1416mm。该蜂种繁殖力强,能维持较大群势,强群期可保持17框蜂。抗病力强,性情温驯,育虫节律较陡,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可兼顾生产蜂蜜、王浆等多种蜂产品。松丹2号双交种蜜蜂,蜂王黄色,雄蜂黄色,工蜂花色。平均吻长6.58mm,第34背板长4.48mm,肘脉指数2.04,跗节指数59.44%;工

14、蜂体长1315mm,蜂王体长1719mm,雄蜂体长1517mm。该蜂种繁殖力强,育虫节律平缓,能维持较大群势,强群保持期可达18框蜂。性情温驯,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抗病力较强。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可兼顾生产蜂蜜、王浆、花粉等多种蜂产品。2.2生产能力:一个椴树花期,松丹1号强群可生产成熟蜜8090kg,丰年产量可达100kg 以上。松丹1号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17.1%,产蜜量增加70.8%,松丹1号生产种王浆产量比本地意蜂增加14.4%,外界蜜源丰富时,群框产浆量可80100g,蜂胶生产能力中等。与本地意蜂相比,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23.7%,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1.9%。同

15、等条件下,松丹2号双交种蜜蜂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24.5%,产蜜量增加54.4%。一个椴树花期可生产成熟蜜6070kg,丰年产量可达80kg以上。外界蜜源丰富时,群框产浆量可达90g 以上。生产蜂胶能力较强,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5%。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14.9%。3四季管理要点(以长白山区为例)3.1消除螨害:早春出窖排泄后、椴树花期结束、越冬紧牌之前。这三个阶段蜂群内无子脾或子脾较少,蜂螨大多寄生在蜂体上,应及时用药物彻底治螨 l2次,减少对蜂群的危害。3.2饲料充足:平常每框蜂应有0.5kg 封盖边角蜜,子脾有蜜粉圈,饲料缺乏应及时补足。3.3场地选择:放蜂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干燥之

16、处,雨后场内无积水,周围有排水沟,水质洁净,距公路不宜太近。3.4春季管理要点:及时排泄,重新布巢,检查蜂王、饲料状况,加强内外保温,保持蜂多于脾,适时扩大卵圈。早春应给蜂群补充水份,减少无谓消耗。后期及时修脾扩巢,防止分蜂热。强群可进行蜂王浆和花粉生产。尽早培育新王更换老劣蜂王。3.5夏季管理要点:此期外界气候稳定,蜜粉源丰富,应及时进行蜂蜜、王浆、蜂花粉的生产。特别要在大流蜜前组织强大采蜜群;利用生产王浆延缓或防止分蜂热。流蜜期停止修脾,保证群内虫脾不间断,高温天气蜂箱遮荫,流蜜后期留足饲料,严防盗蜂,适当紧脾缩巢,调动蜂王积极产卵。3.6秋季管理要点:利用蜜源丰富期造 l2张新脾,平衡群势,合并弱小群或饲养双王群,淘汰劣质蜂王,繁殖健壮的适龄越冬蜂。晚秋适时断子,补喂越冬饲料,平衡蜂群,布置越冬蜂巢,控飞防盗。3.7冬季管理要点:无论室外越冬还是室内越冬,均要求越冬小环境温度、湿度相对恒定,防止震动、噪音等人为干扰,严防鼠害。尽量不移动蜂群,根据外界天气变化进行局部调整。引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