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9214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考试第3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医学院 2008-2009 学年第 学期200 年级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试卷(3)(卷面 100 分,占总成绩_ %)考试日期:200 年 月 日 考试时间:考试方式:闭卷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登分人 核分人单项选择题(共 100 题,每题 1 分,共 100 分。)【A 型题】1. 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DA. 临床试验 B. 干预试验C. 人群现场试验 D. 病例对照研究E. 防制实验研究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 A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E.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3.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 AA. 疾病、伤害、健康B. 病

2、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C.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 D. 死亡、患病、伤残E. 以上均不对年级_专业_班级_学号_姓名_.装.订.线4. 流行病学的最重要研究方法是 EA. 实验室方法 B. 临床诊断方法C. 统计学方法 D. 实验法E. 观察法5. 疾病年龄分布中的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是 EA. 不需要随访 B. 观察-时间断面的死亡率C. 将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的人划为一组 D. 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 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的变化6. 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 CA. 1 天 B. 1 个星期C. 1 个月 D. 6 个月E.

3、 1 年7. 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的特征不包括 CA. 短期波动 B. 季节性C. 间断性 D. 周期性E. 长期变异8.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 BA. 高血压发病率 B. 高血压患病率C. 高血压罹患率 D. 高血压死亡率 E. 高血压续发率9.“流行”是指 EA. 发病率超过 5%的状况 B. 发病率超过 10%的状况C. 在较大范围都发生了新病例 D. 某病的发病率明显地超过邻近地区的发病波动范围E.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例年发病率水平10. 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 C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E. 双盲法抽样11. 能够实现

4、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的方法是 AA. 普查 B. 抽样调查C. 生态学研究 D. 纵向研究E. 个案调查12. 欲调查某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应采用哪种调查设计方法 EA. 所有医院病例报告 B. 生态学研究C. 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普查 D. 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抽样调查E. 现况调查13. 某地区为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以及在不同年级,城乡中的分布状况,在全区 60 所中,小学中进行抽样调查。较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DA.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B.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C. 先整群抽样,再分层抽样 D. 分层抽样,再整群抽样E. 以上均不对14. 现况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具有哪方面特点:(B)A. 需要通过

5、追踪观察将来的暴露与疾病情况B. 特定时点或时期和特定人群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C. 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情况 D. A 或 CE. 以上都不对15.说明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A. RR 和 AR B. RR 和 PARC. RR 和 PAR% D. PAR 和 PAR%E. AR 和 PAR16. 下列有关队列研究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EA. 属于分析性研究 B. 暴露与疾病在时间上必须是前瞻性的C. 一般需要计算人年 D. 随访期间还需要继续收集有关暴露的资料E. 观察终点就是观察终止时间17. 在结核病住院的妇女中,某医师研究了经常性肺部 X 线检查对继发乳腺癌的影响,发现

6、射线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分别有 25%和 11.7%的人接受过异烟肼化学治疗。如果异烟肼可诱发癌症,在分析肺部 X 线检查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时,为了排除两组因服异烟肼人数比例不同而造成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最好 BA. 只在未使用过异烟肼的人中比较乳腺癌的发生率 B. 将射线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妇女分为用过异烟肼组和未用过异烟肼组,进行分层分析C. 进行配对分析,病例对照的比值等于两组中使用异烟肼人数的比值,再计算比值比 D. 对射线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使用异烟肼的分布情况进行校正,计算 SMRE. 以上都不对18. 欲了解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部分的大小时,常用的指标是?(D)A. 相对危险度B. 归因

7、危险度C.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D. 人群归因危险度E. 比值比19. 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B )A. 麻疹B. 鼠疫C. 艾滋病D. SARS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 自然疫源性是指( C )A.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依靠人在自然界中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他人B.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其他动物C.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D.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家畜中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E.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家畜

8、中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野生动物21. 下列哪些疾病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 D )A. 霍乱B. 白喉C. 脊髓灰质炎D. 流行性感冒E. 伤寒22.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C)A. 病人、污染物、易感者B. 微生物、媒介及宿主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 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E. 病原体、易感机体23. 确定对某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 B )A. 传染期B. 潜伏期C. 临床症状期D. 恢复期E. 病原携带期24. 某地 50 年代爆发一起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达 9 万多例,饮用河水患病率为2.05,6 倍于其他水源,

9、其最可能传播途径是:(B)A. 接触传播B. 经水传播C. 经食物传播D. 经土壤传播E. 垂直传播25. 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 D )A. 新生儿增加B. 易感人口的迁入C. 免疫人口的死亡D. 传染病流行E.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26. 2004 年 8 月 28 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种。 ( C )A、35 种 B、36 种 C、37 种 D、38 种 E、39 种27. 根据疾病监测的定义,下面不正确的是(B)A. 疾病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 疾病监测用来确定病因C. 疾病监测应对某病传播的可能性予以监测D.

1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E. 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28.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 HIV 抗体的筛检来了解艾滋病流行的概况属于( C )A、 主动监测 B、被动监测 C、哨点监测 D、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E、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29. 关于我国新时期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错误的是( B )A.预防为主 B、以城市为重点 C、中西医并重D、依靠科技与教育 E、动员全社会参与30. 通过提倡使用避孕套促进安全性行为来防止 HIV 的传播属于( A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常规报告 E、哨点监测31. 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一级预防( D )A. 预防接种

11、 B. 合理营养C. 消除病因 D. 定期复查E. 保护环境32.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设为( D )A 0 级 B I 级 C II 级 D III 级 E IV 级33.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设为( C )A 0 级 B I 级 C II 级 D III 级 E IV 级34. 下面关于伤害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 伤害死亡中男性比例低于女性 B. 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呈下降趋势 C. 总体上发达国家的伤害死亡高于发展中国家 D. 自杀是我国农村地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E. 儿童、青少年伤

12、害死亡呈下降趋势35.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流行特征( B )A. 时间分布各异 B. 地点分布无差别 C. 造成心灵创伤 D. 影响多处方面 E. 发生难以预测36. 食物中毒暴露时间的确定:( C )A. 第一例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 B. 最后例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 C. 发病高峰向后倒推一个平均潜伏期为爆发时间 D. 发病高峰向后倒推一个最短潜伏期为爆发时间 E. 发病高峰向后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为爆发时间37. 为预防伤害,美国一些州规定为儿童设置特殊座椅,这属于( C )A 工程干预 B 经济干预 C 强制干预 D 法律干预 E 行政干预38. 我国针对机动车伤害主要的干预措施不包括( D )A. 加强道路工程建设B. 加强上路前对车辆的安全检查C.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D. 加重处罚道路违规者E. 确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