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标准叫高考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9105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种标准叫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种标准叫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种标准叫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种标准叫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种标准叫高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种标准叫高考高考又被称作国考,是国家选拔,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因此,国考备受关注。如今之国考制与明清之科举制异曲同工,皆为一种“取士”之标。明清科举,科别有四:即院试、秋闱、春闱及殿试。今之高考当于春闱,即会试,若可题名杏榜,即为会元。毕竟国考,连日诸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全程报道。过犹不及,总似煞有“时尚消费国考”之介事。然对高考之关注,从某种意义而言也可认为是种意识觉醒!就像有人认为:高考是种政治手段;有人认为:高考是经济消费行为;也有人认为:高考是项娱乐活动。而我则认为:高考仅是一种衡量标准。高考首日午后,窗外,依旧迷蒙地下着细雨;窗内,一片湿湿地感觉!我于窗前危坐,心,空旷忽而,朋友

2、来息询问关于 2013 年安徽高考语文卷作文题之相关讯息,我复:不知。朋友随即复息:材料作文,引用西方文豪萧伯纳一句话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得息后,我拨通了自己今年参加国考的表妹的电话以求证,答案确是如此!那一瞬,心绪里并无激昂,反倒多了些许平静。材料,话题作文易写,如在其前加“高考”二字便难若蜀道上青天。因了命题者多为“学院派”出身的专家、学者,且在他们命题后便将自己的观念以权威之势成为“主流文化思想” ,无异于对作文者学识、思维、视角等野蛮绑架!?例如前天,我在一小报摊购得新安晚报一份,其闻十之七八

3、乃高考资讯,上有一版面曰:大考 2013。里面有内容是各名校名师对 2013 年高考作文题的解读、剖析某市重点中学特级教师认为考生应从语言细节入手;某县城一中高级教师解析若考生立意“梦想”恐跑题,难获高分;某乡村优秀教师释疑称需将由“中国梦”衍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相串联,形成高度;某报刊著名评论员则高考作文也是应试作文,它必然有自己的潜规则。坦而言之,这样的命题我可以写就却也无法写就,或许我会臆测却缺乏内心的文字。或许这也是为何多数的考场作文文字里都缺乏灵性之缘故!其实材料“为什么不能这样?”辩证性极强,据读者学识、视角、高度而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此时我欲问难为什么不能这

4、样?就像同一事或物在不同当事者看来便产生迥异之意识,而判断的标准在于此事或物与主体的利害关系。故而,从何角度解读亦无可厚非罢?即有能者对某事某物以数学之逻辑,哲学之思辨,艺术之视角,词赋之才情去解读,若不可将命题者意图全然意淫,恐不足以堪评佳作罢?社会对国考的关注是一种意识觉醒吗?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观点罢?国考是政治手段?经济消费行为?娱乐活动?还是一种标准?昨天上午,去学生家给学生做辅导,得知其表哥刚参加完 2013 年高考。我到她家的时候,她及她的父母正在谈论关乎高考事宜,见我敲门进入,倒也没停止话题。当时,客厅的左角有张方桌,桌上有台正在运行的电脑。学生见了我,立即站了起来,半笑着说了句

5、:“叶老师好” 。她的父母对坐着,见我后随即站了起来与我寒暄了几句。见时间尚早,学生的母亲给我拿了张椅子,倒了杯茶让我稍坐。我笑了笑,点了点头,轻轻地坐下去。这时,学生突然缓缓地转身拉了下她父亲的胳膊小心翼翼的诡笑着说了句:爸,这作文好有趣!如今的高考与明清经考, “八股取仕”有何异?当下同样“学而优则仕”,有多少考生,寒窗十载,终凭一纸试卷“论英雄” 。读了大学即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方面能力 ?学生父亲轻蔑的扔出了这么一句,最终还是欲言又止。语调平抑,只是止言时略略地摇了摇头。我对“学优则仕” 、 “八股取仕”并无兴趣,我此次去县城为我侄儿送考,我觉得那些在考点校区租赁房屋的家庭

6、颇具商业素养 ! 这是学生的母亲堆出的高论。叶老师,你怎么看?学生的父亲向我发问这一句时,语调较之先前愈加舒缓,仿佛使用眼神在询问。高考或许只是种标准,强行将它与政治、经济、娱乐等联系开来未免有失偏颇。我端杯抿了口茶水,扬起嘴角淡而哂之,心,空前地平静!国考却有政治因素,这点无可辩驳!因了国考,国家指定刊发教材成了统治意识工具。犹如明清“经考” ,乃为国家意志。任何一项制度皆具不完善之处,中国当前教育及高考制度可以批评,设若全然指谪其为“阶级奴化教育”实则过之。再浅谈时下由高考衍生的“高考经济”一说, “高考经济”实则并非通常理解之实体经济,而是一种因民众对于国考过于关注而产生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市场所出现的短暂性经济趋势也是由这种影响所附带的,高考本身并未创造实体价值,何来消费一说?最终,说说国考的娱乐层面,无非是好事者在网络上搜索些关于高考的反面的但也具教育意义的新闻。例如,高考零分作文,当它被关注便有人刻意为之,以求“扬名” ,反其道而行之,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相悖。其实,仅是从侧面宣扬社会正能量,我们便无法接受!高考或许只是一种标准,一种检测的方式。尽管高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检测方法!若实在寻不得平衡点,不妨思考如此一样的国度,相同的制度,同样的检测标准,我失败,你失败;但是,他或她如何得以成功了呢?云凌于肥东桥头集浅记2013、0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