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9089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一、名词解释1、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 , “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NLS)。2、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 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3、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盘旋结构。4、非组蛋白主要是指染色体上与特异 DNA 序列相结合的蛋白质,所以又称序列特异性DNA 结合蛋白

2、。5、核型是指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6、用核酸酶与高盐溶液对细胞核进行处理,将 DNA、组蛋白和 RNA 抽取后发现核内仍残留有纤维蛋白的网架结构,将其称之为核基质。因为它的基本形态与胞质骨架很相似,又与胞质骨架体系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也称为核骨架。7、一个生物储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genome)。8、常染色质(euchromatin)是指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9、异染色质(heteromatin)是指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

3、的那些染色质。10、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是指各种类型的细胞,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DNA 包装比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基本没有较大变化的异染色体。11、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是指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12、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一物种专一的内在的 RNA 作模板,把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在加到染色体的 3端。13、在某些生物的细胞中,特别是在发育的某些阶段,可以观察到一些

4、特殊的体积很大的染色体,包括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这两中染色提总成为巨大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14、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停留在双线期的 染色体,它是一个二介体,包含 4 条染色单体,此时同源染色体尚为完全解除联会。15、多线染色体来源与核内有丝分裂,即核内 DNA 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产生的子染色体并行排列,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阻止染色质县委进一步聚缩,形成体积很大的多线染色体。16、如用很低浓度的 DNaseI 处理染色质,切割将首先发生在少数特异性位点上,这些特异性位点叫做 DNaseI 超敏感位点(DNase I hy

5、persensitive)17、基因座控制区(LCR)是染色体 DNA 上一种顺式作用元件,其结构域含有多种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序列,可能参与蛋白质因子的协同作用,是启动子处于无组蛋白状态。18、隔离子(lasulator)能防止处于阻抑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的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 DNA 序列,称为隔离子(insulator)19、高等真核细胞的间期核内除染色质与核仁结构外,最近几年在染色质之间的空间还发现含许多形态上不同的亚核结构域,统称为核体(NBs)二、填空题1、胞质环,核质环,辐,栓2、非重复的单 DNA 序列,中度重复的 DNA 序列3、A 型,B 型,Z 型;Z 型

6、 DNA4、组蛋白;碱;H1,H2A,H2B ,H3,H45、多级螺旋模型,放射环结构模型6、常染色质,异染色质7、中央结构域,串联重复的卫星 DNA 8、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与个体性,空间排布,同源染色体配对9、核内有丝分裂10、核基质,核纤层,染色体骨架11、致密纤维组分12、颗粒组分,核糖核蛋白颗粒13、染色体、基因组 14、DNA 复制起始序列、着丝粒 DNA 序列、端粒 DNA 序列15、基因 16、锌指结构 17、核小体18、核内膜、核外膜 19、核孔、核孔复合物 20、染色单体、着丝粒 21、异染色质22、碱性23、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卫星 DNA 序列,小卫星 DNA 序列

7、,微卫星 DNA 序列24、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25、结构性蛋白质, 功能性蛋白质26、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27、串联重复的卫星 DNA28、中着丝粒染色体,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29、动粒结构域,中间间隙,外板30、染色体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染色体的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三、选择题1.D 2.A 3.A 4.B 5.C 6.D 7.C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A 15.B 16.A四、判 断 题1. 2., 存在于没有核小体的基因调控区 3.,H1 不参与 4.,防止受体没有接受信号时进入到细胞核 5. 6. 7. 8

8、.,H1 位于缠绕核心组蛋白 DNA的入口处 9. 10. 11. 12.,核定位信号是永久性的, 不会被切除 13. 14.,是染色质 15.五、问答题1、简述核被膜的功能。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它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和功能区域:DNA 复 制、RNA 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就避免了彼此互相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更加秩序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 DNA分子免受由于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另一方面,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有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这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2、亲核蛋白入核转运的步骤。

9、(1)亲核蛋白通过 NLS 识别 importin,与可溶性 NLS 受体 importin/importin 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2)在 importin 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3)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4)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 RAN-GTP 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被释放;(5)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 RAN 返回胞质,在胞质内 RAN-GTP 水解形成 RAN-GDP 并与importin 解离,RAN -GDP 返回核内再转换成 RAN-GTP 状态。3、简述非组蛋白的特性。(1)非组蛋白具有多样性和异

10、质性;(2)对 DNA 具有识别特异性;(3)具有多种功能;4、核小体的结构要点包括哪几个方面?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 200bp 左右的 DNA 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 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由 4 个两聚体组成;146 bp 的 DNA 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 1.75 圈;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 DNA 相连;组蛋白与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沿 DNA 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5、概述活性染色质的主要特点。A.活性染色质具有 DNase I 超敏感位点B.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具有特殊性a.活性染

11、色质很少有组蛋白 H1 与其结合b.活性染色质的 4 种核心组蛋白虽然以常量存在,但是与非活性染色质相比,活性染色质上的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c.与非活性染色质相比,活性染色质的核小体组蛋白 H2B,很少被磷酸化d.核小体组蛋白 H2A 在许多物种的活性染色质中很少有变异的形式存在e.HMG 蛋白是染色体非组蛋白中一组较丰富不均一富含电荷的蛋白质。其中 HMG14和 HMG17 只存在于活性染色至中,与 DNA 结合。6、详述端粒 DNA 序列的特点。(1)真核细胞染色体端粒的重复序列不是染色体 DNA 复制时连续合成的,而是由端粒酶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末端;(2)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具体

12、逆转录酶的性质,以物种专一的内在的 RNA作模板,把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再加到染色体的 3 端;(3)迄今为止只发现在生殖系细胞和部分干细胞里有端粒酶活性,而在所有体细胞里则尚未发现端粒酶的活性,因此说端粒起到细胞分裂记时器的作用。7、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和及主要功能。1.细胞核主要有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及核骨架组成。a.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核被膜(包括核孔复合体)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它们不仅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界限,而且还控制着核、质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流。核被膜是双层膜,膜厚约 78nm,膜间为宽 1050nm 的核周腔(perinuclear space) 。 核

13、被膜可分为三个区域:核外膜:面向胞质,附有核糖体颗粒,与内质网相连。核内膜:面向核质,表面上无核糖颗粒,膜上有特异蛋白,为核纤层提供结合位点。核孔(nuclear pores):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又称核孔复合体,直径为50100nm,一般有几千个,核孔构造复杂,含 100 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 ,酶、组蛋白、mRNA 、tRNA;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核纤层是紧贴核内膜的一层厚度为 2050nm 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成分为中间纤维蛋白,称为核纤层蛋白(lamin)。核纤

14、层与细胞质骨架、核骨架连成一个整体,一般认为核纤层为核被膜和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 b、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化学成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只是分别处于不同的功能阶段的不同的构型。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内由 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 组成的线形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形式。固定染色后,在光镜下能看到细胞核中经许多或粗或细的长丝交织成网的物质,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和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常染色质呈细丝状,是 DNA 长链分子展开的部分,非常纤细,染色较淡。异染色质呈较大的深染团块,常附在核膜内面,DNA 长链分子紧缩盘绕

15、的部分。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缩聚而成的棒状结构。染色质的主要成分:D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 、少量 RNA。蛋白质有祖蛋白和非祖蛋白,组蛋白(histones )富含 lys,Arg,碱性,能和带负电荷的 DNA 结合,分为H1, H2A, H2B, H3, H4 五种;非组蛋白是参与 DNA 复制和转录的酶。 染色质的结构单体为核小体,直径约 10nm,相邻以 1.52.5nm 的细丝相连,核心由4 组组蛋白( H2A,H2B,H3,H4 )构成,DNA 缠绕在核心的外周,核小体之间为连接DNA,上有 H1,1 个核小体上共有 200 个碱基对,构成染

16、色质丝的一个单位。c、核仁细胞核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没有外膜,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或多个核仁,核仁富含蛋白质和 RNA 分子。核仁由颗粒组分,纤维中心和致密纤维组分三大部分组成。核仁组成成分包括 rRNA,rDNA 和核糖核蛋白。核仁是 rRNA 基因存储,rRNA 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核仁组织区 (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即rRNA 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d、细胞核骨架核骨架是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架结构,其蛋白成分按道理说细胞质骨架有的,核骨架也应该有。但现在在核骨架中只发现有角蛋白和肌蛋白质成分,在某些原生动物核骨架中还发现含有微管。同时在核骨架中还有少量 RNA,它对于维持核骨架三维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是必需的。在进化趋势看,核骨架组分是由多样化走向单一,特化。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 DNA 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