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9087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府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专题实验方案文章来源:原创 加入时间:2010-6-21 21:22:00修改时间:2010-6-22 8:17:00 点击次数:124 次“引导自主学习 培养读书能力”“自读发现探究运用”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时代背景现代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课改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的语文语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

2、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本课题旨在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内驱力上作研究。一、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自趣” ;二、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三、通过长期的“发现探索”学习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促进终身学习。3、自主创新的呼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创新总是与主体性、自主性联系在一

3、起的,没有主体性和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主体性和自主性是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建立适合学生“自我建构”的“发现探索”教学模式。本课题着力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这一途径,学会自我建构知识,这样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4、现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我们的课堂采用的是仍然是以“师讲” 、 “师问”为主的教学, “师讲”的实质就是“满堂灌” ;“师问”就是“问答式”的满堂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得太浅,没有问的必要;问得太深,只有部分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其他学生一无所获,其实质也只能说用“好生的说”代替了“教师的讲” 。课堂上仍然以教师讲为主,占用了课

4、堂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的时间,占用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发展,长期这样下去,越教学生越不会学。本课题探索的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其过程是自己学习的学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感悟到学法,这是他自己的体验,这个学法对他来说终身享用,这个“学程”对他来说才是“自教”的过程。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发现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因此,学生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 “探索者” 。 “发现法

5、”教学模式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 。2、布鲁纳掌握探索方法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于发现,方能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一个人越有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所得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或调查研究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可能是遇到的任何工作都有用处。 ”他认为发现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通常没有一个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习者的是一些信息、事实,以及需要学习者探索才能得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一理论在

6、本课题中的应用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探索的、富于创造性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主动探索才能得以实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目标通过课题实验,使学生能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外能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 1、构建科学的“自读、

7、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针对目前“师问”教学的弊端、现代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发现探索”教学模式,力求使模式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通过研究,着重探索以下几条操作策略:一、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发现”的策略。二、学生“探究”的策略。三、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的策略。四、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引探”的策略。2、构建“自读、发现、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模式本身应该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本课题要探索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1、建立科学的“自读、发现、探究、应用”教学

8、模式()构建“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探索培养“自学、发现、探究、应用”兴趣,培育“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方法,训练“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能力,养成“自学、发现、探究、应用”习惯的策略。()完善“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2、构建“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行为评定量表。() “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能力和习惯的自评量表。3、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4、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兴趣与习惯。5、子课题规划:(1) “尝试自学发现质疑讨论理解训练感悟实践运用”五

9、环自主创新学习模式;(2) “观察阅读积累练笔”习作教学四部曲初探;(3) “自主阅读,愉快习作”读写结合研究。 (4) “先学后教”策略研究;(5) “当堂达标”策略研究。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2 经验筛选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借鉴成功的经验,并对其进行改革,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分析,然后把有用

10、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总结阶段。3、调查法。 (1)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师问”和“质疑”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情况;(2)对目前学生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运用采访、座谈、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4、实验法。实验班采用“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及保障措施1、建立研究组织,形成研究队伍。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健康运行,成立五府山小学课改实验小组:组长:郭邦根 副组长:姜鸿华 成员:王方庆 陈一洋 张红英 叶瑞文 郑小玲 陈丽萍等一批骨干教师从事研究工作。2、加强学习教育

11、,普及研究知识。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定期向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学习材料,经常开展学习辅导活动。3、开展研究活动,提高研究水平。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会、汇报会,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4、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研究经费。学校拿出一定的研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保证研究经费得到落实。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基本情况: 此次研究我们重点对三年级语文学科随机抽取四个班级进行,以坂心完小、高洲完小三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中心小学、甘溪完小三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对比班进行研究。七、课题进度安排与成果形势(一)准备、提出模式试行阶段(2010.2-2010.5 ) 1、学习理论,重点学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

12、文课程标准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组织学习洋思、杜郎口、等校的课改先进经验。3、设计研究方案 4、成立课题组,使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及要求 5、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二)重点实施、形成构建模式阶段(2010.6-2011.7 ) 1、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研究(1)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式有:教给自主预习的方法;指导 “看” “说” “读” “写”的能力;教给质疑的能力;(2)重视实践活动。鼓励课外识字、观察、收集等实践活动。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阶段预期成果形式: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报告、阶段小结

13、 (三)总结、推广模式阶段(2011.8-2012.7 ) 总结成果,进行结题鉴定。 预期成果:教师优秀教学实录、实验总结、研究论文。八、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略) 五府山小学2010 年 2 月(2)茅坪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主题词: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一、课题的提出背景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新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14、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 “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成为了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而教学过程也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成

15、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为使我校的教学改革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为使我们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拟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二) 、我校的实际需求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诸多陋习仍严重影响着现今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存在大量后进生,教师此束手无策。我校自建校以来,曾经历过多次课堂教

16、学改革,比如:读书指导法、目标评价及其教学、读写与创新、探究性教学、英语情景教学等,但仍回避不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很难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有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渐入误区,其原因何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新课改理念?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三全”方针?当务之急,应该是“远学洋思,近学武汉” ,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课题的界定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 ,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本课题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点,从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新型的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