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园记》本事考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8247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园记》本事考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景园记》本事考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景园记》本事考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景园记》本事考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景园记》本事考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园记》本事考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园记》本事考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明传奇景园记本事考源摘 要:景园记是明末王元寿的传奇作品,讲述的是张幼谦与罗惜惜的爱情故事。元明清三代记载该故事的小说和戏曲文本有很多,但“张罗故事”最早的出处却不得而知。本文即对“张罗故事”进行归根溯源,指出“张罗故事”最早出自元代郭霄凤的志怪小说集江湖纪闻 。关键词:景园记 ;本事;江湖纪闻景园记 ,又名石榴花和巧联缘 ,作者王元寿,讲述的是张幼谦与罗惜惜才子佳人间的爱情故事, 远山堂曲品著录,题石榴花 。其故事情节大致如下:浙东人张幼谦与前街罗仁卿之女罗惜惜同年同月同日生,算命先生李半仙道八字相同者合为夫妇。两人自小同窗学习,男才女貌,互生情愫,遂指花为盟,私定终身。后罗惜惜父亲也允了

2、二人亲事。不料富豪子辛无文从中作梗,罗惜惜与张幼谦两人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得赵葵之力终得团圆。此故事结构巧妙、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真乃“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景园记条评:“伯彭喜为儿女子传情,必有一段极精警处,令观场者破涕为欢,若此记罗惜惜寻花下之盟,竟致误约是也”但景园记故事并非王元寿的原创,而是戏曲作者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而成。 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研究戏曲亦是如此。因此对景园记故事进行本事考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景园记的本事, 中国剧目词典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

3、考 、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及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 景园记条均言本事见情史 。董康曲海总目提要卷十八石榴花条亦言“本据情史。而加以点缀” 。情史是冯梦龙根据前人作品辑录加工而成,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籍,且编纂在景园记之后。事实上,在景园记之前,仅明一代便有绿窗纪事 、 艳异编 、 百家公案 、 轮回醒世等小说集有关于“张罗故事”的记载。而最早记载“张罗故事”的应是元代的志怪小说集江湖纪闻 。江湖纪闻 ,元代郭霄凤编,全称新刊分类江湖纪闻 ,是元代非常重要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有前后两集。其前集便有“张罗故事”的记载,列入“人伦门卷之二姻缘”部。目录题为“惜惜因缘” ,正文则题为“张幼谦罗惜惜

4、因缘” ,应是抄书人的疏忽所致。此书约成于元至元、大德间,作者当为由宋入元人,故书中所记皆为宋元江湖奇闻奇事。张幼谦、罗惜惜为南宋末年时人,遂江湖纪闻为最早记载二人故事的小说文本当无疑。江湖纪闻中张幼谦罗惜惜因缘原文如下: 浙东张忠父与罗仁卿邻居,张宦族而贫,罗崛兴而富。宋端平间,两家同日生产,张生子名幼谦,罗生女名惜惜。稍长,罗女寄学于张。人常戏曰:“同日生者,盍为夫妇。 ”张子罗女,私以为然,密立券约,誓必偕老,两家父母罔知也。年十数岁,尝私合于斋东石榴树下,自后无间。明年,罗女不复来学。张子虽屡至罗门,闺院深邃,终不见女。至冬,张子书词,名一剪梅云:“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

5、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伺其婢,连日不至,又成诗云:“昔人一别恨悠悠,犹把梅花寄陇头。咫尺花开君不见,有人独自对花愁。 ”一日,婢至,与之云:“斋前梅花已开,可托折梅花递回信来。 ”去无报音。明年,随父忠父馆寓越州太守斋,两年方归。罗女遣婢馈钱,箧中有金钱十枚、想思子一粒。张大喜语婢,欲得一会期,且复书一诗云:“一朝不见似三秋,真个三秋愁不愁? 金钱难买尊前笑,一粒相思死不休。 ”尝掷金钱为戏,母见诘之,云得之罗女。母觉其意,遣里妪问婚。罗父母以其贫不许。曰:“若会及第做官则可。 ”明年,张又父随同越州太守

6、,候差于京。又两年方归,而罗女受里富室辛氏聘矣。张大恨,作词名长相思云:“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遣里妪密送与女。女言:“受聘乃父母意。但得君来会面,宁与 君俱死,永不愿与他人俱生也。 ”罗屋后墙内有山茶数株,可以攀缘及墙。约张候于墙外,中夜令婢登墙,用竹梯置墙外以渡。凡伺候三夕而失期。赋诗云:“山茶花树隔东风,何啻云山万万重。销金帐暖贪春梦,久在月明风露中。 ”复遣里妪递去。女言三夕不寐,无间可乘,约以今夕灯烛后为期。至期,果有竹梯在墙外,遂登墙缘树而下。女延入室,登阁,极其缱绻。遂计后期,以楼西明三灯为约。如至墙外止一灯,不

7、可候也。自后无夕不至,或一二夕,或三四夕,明三灯,则墙外亦有竹梯矣。月余,又随父馆寓湖北帅厅。先数夕相与泣别,女遗金帛甚厚,曰:“幸未即嫁,则君此归,尚有会期。否则君其索我于井中,结来世姻矣。 ”其年,张赴湖北,留寓试毕,归里。则女亦拟是冬出适,闻张归,即遣婢订约今夕,且书卜算子词一阕云:“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直是情难舍。本是好因缘,又怕因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 ”张如约至。女喜且怨日:“幸有会期,子无为又去湖北去,又不务早归?纵今若无夜不会,亦只两月余矣。当与君极欢,虽死无恨。君少年才俊,前程未可量,妾不敢以世俗儿女态邀君俱死也。 ”相对泣下。久之张索笔和其卜

8、算子云:“去是不由人,归怎由人也。罗带同心结到成,底事教弃舍? 心是十分真,情没皆儿假。若道归迟打棹篦,甘受三千下。 ”自是遂无夜不至。半月余,为罗父母所觉,执送有司。女投井不果,令妇人日夕随之。张到官,历历具实供答。宰怜其 才,欲贷其罪,而辛氏有巨赀,必欲究竟。张母遗信报其父,父恳湖北帅关节本郡太守。未几,湖北帅寓试揭晓,张作周易魁,旗铃就圄中报捷。宰大喜,延至公厅贺之,送归拜母。申州请旨,邑方逮女出官,中途而返。太守得湖北帅使书,而本县申文亦至。辛氏以本县擅释张子,赴州陈诉。太守晓辛曰:“罗氏不廉女也,天下多美妇人,汝焉用泥是为?当令罗氏还尔聘财。 ”辛辞塞。太守命吏取辛情愿休亲状,行移本

9、县,追理聘财。密书与宰,今为张罗了此一段上因缘。宰具剳招罗仁卿公厅相见,即贺其得佳婿,盛礼特宴,具导守意。罗归,之张来赘。张明年登科,仕至倅。夫妇偕老焉。张幼谦罗惜惜因缘虽为文言小说,但相对于其他短篇文言小说而言,篇幅较长。全篇一千多字,娓娓叙来,情节曲折离奇、完整动人,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主题思想鲜明突出,堪称文言小说中的上乘之作,故为后世小说戏曲的改编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作了很好的铺垫。注释: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年,第 39 页。郭霄凤.新刊分类江湖纪闻 抄本。参考文献:1(明)王元寿景园记a.古本戏曲丛刊本,北京:商务印 书馆,1954。2董康曲海总目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3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m中国戏曲史资料丛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齐森华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年。5 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