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8236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 理 心 理 学课程论文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08人力(1)班 0080163 张裕 A01摘要:非正式群体也称非正式组织,自然群体。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群体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群体。本文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着手,通过对一个企业家在管理中遇到的关于非正式群体问题的案例展开分析。结合对非正式群体发展阶段、类别的分析,揭示了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关键词:非正式群体;沟通;凝聚力fs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中型企业,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销,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订单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公司一直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自从公司的前厂长离开自

2、己创业后,整个形势就开始慢慢地变化。老总开始物色具有丰富服装生产和出口经验的管理者,结果前后来了三任厂长都改变不了车间混乱的状况,生产的服装几乎每批都被外贸公司退回返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一方面让公司大幅亏损,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也导致员工的工资锐减。一时间公司内部流传着各种消息,如:又要换厂长了;刚做的一单又要返工;这个月的工资老板会压着不发;老板准备放弃这家企业等等。而这时公司的老总正在和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谈判,希望能获得一个 100万元的海外订单,在离开公司之前虽然他也知道公司内部人心不稳,但他认为只要能签到大额的订单就可以稳住员工的心,然后生产也会走向正常。结果,当

3、他给员工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回到车间却发现已经有 40%的员工集体在领到工资后就已经辞职。他发现这些一起离开的员工大多是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从非正式群体角度研究。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也就是相对公司的正式群体来说的一种群体和团体.文中所描绘的离开的员工,可以说是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应该是:1、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2、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这种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其成员就相对地固定下来.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同一个地方来的,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员的心理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规范行为准

4、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3、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4、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一般不表现为单个成员与公司上司进行对抗,而是以群体形式与对整个公司的基础进行松动,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老板在管理中很明显忽略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开始并不完全就是反公司的,但是由于前面的例子使大多数人都有了一种共有的思维模式和担忧,出现群体极化现象是很正常的.让员工留下的办法不应该是靠钱,而是靠公司集体的力量.让人内化的离不开公司,而不是给他们外在的原因.外在原因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一个

5、借口.一、非正式群体内涵,形成原因及发展阶段内涵: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中,出于某些共同的需要、利益、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相互吸引、接触、交往、影响而自发形成的自由结合体。非正式群体不是由外部力量所决定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自然性。(一)为什么在企业内部会自发形成群体?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是着重从个人及组织方面做分析。 1.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其理性的一面和非理性的一面。由于非理性一面的存在,必然引起本能和感情的要求,如摆脱孤独并获得心理上的稳定、交往的

6、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等。2.追求共性。人一般都有追求共性的心理倾向,喜欢以这种共性为特征有别于其他人,追求共性的因素有性格倾向、目标利益一致、兴趣爱好相近等。 3.获得更大的发展。个人在面对组织时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立无助,而群体正好能满足个人的归宿情结,为成员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成员得以借助群体增加与组织抗衡的筹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4.逃避单调乏味的组织生活。在现实的组织工作中,机械单调的工作内容、严肃的工作环境、规范的工作制度等使得员工感到乏味和压力,他们需要从工作之外放松自己,而群体的特性正好满足员工的这种需求。(二)同其他群体一样,非正式群体也有其发展阶段,但因为他有自己的独特性

7、,发展阶段与其他群体不尽相同。1.吸引阶段。多发生在新组织的建立或新个体加入组织时,在这一阶段,由于以上分析的原因,组织成员会出现一些聚集或某些成员向某些群体靠拢的现象。2.形成阶段。处于混乱的状态,相互聚集或靠拢的成员会通过相互了解熟悉、各自摸索可以被群体内部大多数成员接受的行为规范。3.震荡阶段。成员感受到群体的初步形成或“圈子” 的存在,成员会因为彼此的地位和影响力或其他分歧产生暂时的摩擦,表现出局部的不和谐。4、规范化阶段。成员找到了自己的“ 位置”和彼此之间合适的距离,会自然涌现出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形成默认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有效的奖惩办法和牢固的情感纽带,表现出一定的内聚力,出现了

8、行为趋同现象,群体也相对稳定。二、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别及其影响非正式群体的界定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1.消极型:这种非正式群体凝聚力比较低,群体也没有清晰的目标,对企业目标的认同也比较低,可能存在个人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的思想。这类群体暂时不会对企业产生多的大负面影响,但随着消极因素的积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企业对立的立场,形成潜在威胁。2.兴趣型:他们是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的,成员之间自娱自乐,使企业氛围活泼而有生机,有益于企业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3.破坏型:这种群体有很高的凝聚力,但群体目标与企业目标相违背,出于群体利益而不惜损害企业利益。同时,内部成员不接受企业的领导,

9、而听从群体内领袖的命令。这类群体严重威胁到企业安全和生产率的提高。4.积极型:群体可以作为组织的补充,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成员能及时了解群体内外的情况,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高度一致,员工和企业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类群体的影响力能极大地促进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三、对非正式群体的应对策略与管理方法(一)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不能漠视、回避他的存在,也不能一刀切简单地将其禁止、取缔,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别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1.对于消极型的群体,要找出有影响力的成员,谋求与他们的合作。管理者应对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进行

10、有效沟通,使其理解和接受组织的目标。2.对于兴趣型群体,应理解其存在及立场,对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其成员提供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组织中也能得到需求的满足,引导其群体的目标和价值观与组织的一致性,使他们慢慢向积极型群体转化。3.对于破坏型群体,当教育、引导不能使其向有益于企业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对群体中极具破坏性的人物要坚决清除,使其接受应有的惩罚。4.对于积极型的群体,应有意识的对其进行方向性的引导,使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与企业文化接轨、群体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二)除了以上应对策略,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还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保证组织成员之间能有有效的沟通。防止不必要的误解和信息扭曲,使成员确信企业在运行上保持公正和宽松的民主氛围。2.引导和建立非正式沟通机制,从而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沟通,缓解工作压力,增进人际关系。3.企业的领导人应加入到非正式群体中主动与员工接触,尽可能地参与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使得组织的领导者者同时又是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使非正式群体的行为和利益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