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8027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1)http:/ 2012-02-25 14:50为什么法国孩子比较乖?美国自由撰稿人帕梅拉德鲁克曼在巴黎生活几年后发现,美国孩子爱闹,经常把父母折腾得筋疲力尽,而法国孩子较乖,不那么让父母头疼。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恼人假期几年前,德鲁克曼和丈夫带着当时一岁半的女儿比恩去离巴黎不远的一个海滨城市度假,本以为两个大人“对付” 一个小孩儿轻而易举,去了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夫妇俩带着孩子兴冲冲地下馆子吃海鲜,可是没等菜上桌,比恩就开始“造反” 。先弄翻小盐瓶,接着撕开砂糖包,把糖撒得到处都是,随后挣脱出婴儿椅,一心要在餐馆里走,一不留神,她又跌跌撞撞地奔向餐馆门外的

2、码头。无奈之下,夫妇俩放弃了细细品尝海鲜美味的打算,改为速战速决,进餐馆一落座就点菜,让侍者赶快拿出一些面包,同时上开胃小菜和主菜。夫妻俩轮流吃饭和照看女儿,饭后留下数额不菲的小费,借以为孩子把餐桌弄得一片狼藉表达歉意。这样手忙脚乱吃了几顿饭后,德鲁克曼注意到带孩子就餐的法国人大多能悠闲自得地享用美味,他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椅子里,等着上菜或者吃给他们的那份食物。德鲁克曼说,美国孩子和法国孩子的区别不仅在饭桌上。在游乐园里,法国孩子不像比恩那样爱乱发脾气,德鲁克曼的法国朋友很少因为孩子要什么东西而匆匆挂断电话,法国人的起居室也不会堆满过家家的玩具。美国人带孩子拜访德鲁克曼家时,往往不时

3、停下谈话,去管孩子争吵这类事,或者扶着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圈,或者坐在地上陪孩子一起搭积木。而法国人来串门时,大人尽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天,法国孩子高高兴兴地自己在一边玩。大人时间德鲁克曼的女儿现年 6 岁,一对双胞胎儿子 3 岁。这些年她一直留意美国人和法国人教育孩子的区别,把心得写成一本书养育宝贝,今年 2 月出版。她在书中写道,法国人与美国人一样在孩子身上下功夫,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给孩子读书,送孩子学网球、绘画等,不过,法国人与美国人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理念有些不同。法国人认为,大人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得其乐。一名巴黎妈妈对德鲁克曼说:“对我而言,晚上的时间属于父母。我

4、女儿愿意的话可以和我们在一起,但那仍是大人的时间。”德鲁克曼的法国朋友、美女律师德尔芬波尔谢说:“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玩时也开心。 ”德鲁克曼援引 2004 年一项调查教育孩子理念的结果说,美国母亲认为鼓励孩子自己玩耍“比较重要”,而法国母亲认为“很重要”。学会等待一个星期六,德鲁克曼去位于巴黎东郊的波尔谢家串门。进门时,波尔谢的丈夫正在看电脑,1 岁的孩子奥邦在一边睡觉,3 岁的保兰在厨房帮妈妈做茶杯蛋糕。当保兰试图插进德鲁克曼与波尔谢的谈话,波尔谢就说:“再等 2 分钟,宝贝,我们正在说话呢,” 口气亲切,却极其坚定。波尔谢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培养孩子耐心,比如他们会给孩子买

5、糖果,但是要求到下午 4 点加餐时间才能吃,即使这样要等几个小时。法国人在孩子很小时就规范他们的行为。两三个月大的孩子就能睡整晚,因为父母不会一听见他们醒来哭就去抱,而是尽量让孩子学会醒来后接着睡。同样,法国孩子在餐馆里安心坐在位子上等上菜,不像很多美国孩子那样整天吃零食,而是按点吃饭,这些都是从小培养的结果。美国家长也希望教孩子学会等待,但是不像法国父母那样坚持。而且,美国人倾向认为孩子有没有耐心是天性,全看父母运气。法国人不理解美国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德鲁克曼认识的一对法国夫妇多年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居住,与一个美国家庭交情不错。两家人约好一个周末聚会。这对法国夫妇至今忘不了美国朋友的孩

6、子“为所欲为” 的样子:不停打断大人说话、吃饭不定时、什么时候想吃就打开冰箱。“让我们吃惊和看不惯的是,他们的家长根本不拦着,” 他们说。法国人谈到教育子女时爱说“框架” 一词。他们给孩子制定严格的 “框架”,但在“ 框架”内给予孩子充分自由。家长权威德鲁克曼羡慕法国人看似不怎么费劲就做到让孩子听话。“法国孩子不会老跑开、回嘴或者跟家长讨价还价,”她说。就在德鲁克曼对如何让孩子听话不得其门而入时,邻居弗雷德丽克给她上了一课。一个星期天,德鲁克曼带着 2 岁的儿子莱奥去儿童游乐园。他让莱奥在沙坑里玩,自己和弗雷德丽克聊天。莱奥非常好动,老想往沙坑外面走,每次往外走,德鲁克曼都要追上去把他拽回来,

7、与弗雷德丽克的谈话屡次中断。弗雷德丽克告诉德鲁克曼,对孩子说“不” 要坚决,于是等莱奥再要 “逃跑”时,德鲁克曼把“ 不”的声调提高了许多,可惜没起作用。“看见了吧,办不到, ”德鲁克曼沮丧地对弗雷德丽克说。弗雷德丽克解释,用坚决的口气说话不等于大嗓门,而是说话时,家长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权威,认真地发出指令。德鲁克曼细细体会弗雷德丽克说话的意思后,等莱奥再去试图离开沙坑时,她用平静但是相当严肃的口气制止他。莱奥小心翼翼地看了妈妈一眼,似乎终于明白了妈妈的意思,继续在沙坑里跟其他小朋友玩。“那一刻,或许是头一回,他变得像个法国孩子,” 德鲁克曼感叹道。 (欧飒)(新华社特稿关键词:帕梅拉德鲁克曼(

8、Pamela Druckerman)相关链接:棉花糖测试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上世纪 60 年代在斯坦福大学工作时设计过后来广为人知的“棉花糖测试”。测试人员把四、五岁的孩子分别带进一个房间,桌上放着一颗棉花糖。测试人员告诉孩子,如果能等测试人员回到这个房间再吃糖,他可以吃两颗,否则只能吃一颗。多数孩子等了大约 30 秒就吃掉棉花糖,只有三分之一孩子等到测试人员 15 分钟返回后才吃。米舍尔和同事后来跟踪这些孩子的成长情况,发现那些坚持到底的孩子更能集中精力做事,更能承受压力,学业成绩更好。米舍尔没有对法国孩子做过棉花糖测试,但是凭最近几年在法国生活的感受,他也觉得法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差别相当

9、大。“美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差,” 米舍尔说。(欧飒)老美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独立,自立能力又强,是因为老美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被训练的缘故。宝宝出生后,老美就给小 BABY 喂冰奶,为什么老美的孩子不怕冷,大概就是从小喝冰奶的关系吧,他们也会喂母乳,只是方式大不同,我们中国人就直接喂奶啊,老美则是把母乳用吸奶器吸出来,放进奶瓶,丢进冰箱,给宝宝喝冰的,相同的方法来泡奶粉,所以老美的孩子都不太会感冒哦。呵呵。我的 SARAH 是冬天出生的,我妈妈当初给 SARAH 穿好衣服哦,里三层外三层,前几天带 SARAH 看医生,DOCTOR HO 说我的女儿实在穿太多,拜托。我只给 SARAH 穿

10、两件 TEE,一件背心而已哎。老美的孩子从小就“受冻”,即使大冬天也绝不穿两条裤子,我经常看到大人穿大衣的时候,他身旁的小孩只有一件 TEE 而已。老美的孩子从来不抱,也不哄。SARAH 出生后,是我们全家的宝贝,大家轮着抱。可是老美的孩子,出生后就直接进摇篮或者婴儿床,大一点了就坐推车,大人们可是不会花力气来抱的哦。更别说哄了,如果宝宝哭,在确定不是肚子饿或者尿片问题的情况下,检查下孩子有没有生病不舒服之类的,就让宝宝哭个够,老美觉得哭是孩子在做运动,哭累了就直接睡觉了,等宝宝大一点了,就不需要大人哄着睡觉,丢上床让他自己搞定,而且老美的孩子一出生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要是孩子进了幼儿园,被老

11、师知道和大人睡一起,大人会被骂的很惨哦。大家都知道带孩子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我深有体会。可是现在我学习了很多老美的方法,自己真的有变轻松很多哦。老美会训练孩子一个人玩,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一堆玩具,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绝对不理睬宝宝无谓的哭闹哦。宝宝们很聪明,会发出很多声音来吸引大人的关注,要是大人被牵着跑的话,真的很累,我的 SARAH 现在会拿着玩具,一个人玩很久,有时候真的考虑要不要再生一个陪她一起玩,哈哈。其实并非老美的方法都很好,我就比较反对老美的饮食,给孩子吃太多油腻的东西,什么炸鸡啊。还有 CHEESE,胖死人了。我还是坚持中西合并,SARAH 没有肥胖的问题。不过,老美贪轻

12、松,所以生完孩子,身材都恢复不了呢。哈哈哈哈哈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 S( ?( C2 # j& L# U3 ! 4 D L/ V v$ f* o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

13、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2 J- a- z2 Q7 p) _ C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Y, K# H S- b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

14、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 ! V3 j v L9 D! z$ _3 v; v/ L2 W7 o$ k4 g; I+ M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p% b0 D. O2 6 j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

15、,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P p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

16、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 ”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 ”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