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常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7704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氏菌病防治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防治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病防治常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鲁氏菌病防治常识一、了解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 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可分为 6 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 4 型对人类致病,另 2 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 1020 分钟、湿热 806 分钟、煮沸 1-4 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

2、杀灭。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 5 日至 4 个月,在牛乳中可存活 2 天-18 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 14-47 天,尘埃中存活 21-72 天。因此,布病的感染主要集中在经常性的接触潜在布鲁氏菌易感动物的从业人员中,如屠宰分割,剥皮剪毛,动物生产时的接生及诊治人员中。正常的乳肉及其制品,只要通过煮沸、巴氏消毒法或超高温灭菌法就足以有效杀灭其中的布鲁氏杆菌。二、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 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

3、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三、传染途径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粘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四、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牧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多见。五、防控措施(一)加强传

4、染源管理:患病的家畜是布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我市对感染布病的牛羊,采取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的办法;对健康的肉牛和羊实行强制免疫;对奶牛场实行逐步净化。同时加强了牲畜交易市场管理,建立引进牲畜申报制度,防止布病病畜的输入;加强了畜间布病检疫和肉、奶制品流通环节卫生检测工作,杜绝病畜肉、奶上市。通过以上办法,从源头上保障了畜群健康,消除了布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二)切断传播途径:通过积极引导经常从事易感动物生产接生及治疗人员通过注射疫苗、加强消毒、佩戴防护器具、及时无害化处理动物生产过程排出物(包括死胎)、人工受精等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有效切断布病传播途径,防止人员接触性感染;通过将康的饮食习惯,如尽量不吃生的或不太熟的乳肉、人畜水源分开等防止经消化道感染。(三)保护易感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病科普,提高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意识,加强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能力,严禁徒手为动物接产及处理流产流出物,必要时也可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四)加强与卫生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市农业局已与市卫生局建立人畜共患病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轮流定期召会议各一次,交流和通报相关疫病在畜间及人间的发病及流行情况,商讨应对办法。此外,布病可防可控。在没有转入慢性之前,可以采取西药抗菌治疗;转入慢性后,可采取中医中药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