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7047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历届高考百题试卷答案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解析:考查河流防洪方面的问题,河流在防洪时中上游应该怎样做?中下游又应该怎样做?它要求考生了解淮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以及治理取得的基本成就。该题具有中等的难度。答案:D2.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上新出现的农业方式的变化的理解程度,属于人文地理的基本问题,作为考试试题则属于简单的问题。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日常大量接触的能源,是否有正确的理解。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氢等。答案:B4.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布

2、局常识和城市环境问题了解的情况,以及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答案:D5 解析:可以用排除法:匹兹堡、英国伯明翰都是典型的煤铁复合体型工业,硅谷则是代性的临空型工业。剩下的就是正确选项。答案:C6. 解析:考查核电知识点,考查背书能力。答案:B7. 解析:考查的是考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人口的国内迁移趋势。美国是这种迁移的有代表性的国家,其人口从发达的工业区,向生存优越的区域迁移。答案:C8. 解析:建立农业出口商品基地必须依赖当地的优势资源。该题主要考查高一下册“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有关知识。答案:A9解析:检查考生对主要城市产业结构的了解程度,四个城市中 1、4 都是冶金产业

3、产值全部产业的一半以上。答案:C10. 解析:当时香港属于发达地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香港来说是落后地区,地价便宜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导致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答案:C11. 解析:考查城市产业结构,大同是以煤炭工业为主。珠海为新兴的特区,城市面积小,没有传统的工业,所以,其产业构成中没有煤炭、电力、钢铁等传统的工业类型。答案:C12. 解析:考查城市布局,在 A、B 两个选项中,铁路运输为陆地运输的动脉,但是对城市居民有较强的噪声污染,故在城市的改造中,将铁路线由城市中心迁移出去是正确的;商业区布局有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一方面都不优,显然不正确。答案:A13. 解析:考查日常生活常识。答

4、案:D14. 解析:考查日常生活常识。答案:D15. 解析:该题给出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的生态工业模式。生态工业模式的优点是既节约原料、能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资源的消耗增加是错误的。答案 C。16 解析:考查几个大国的面积和人口密度的定义。三个国家中俄罗斯面积最大,而人口又是最少、显然应该是排列在最前边。答案:C17 解析:考查世界农业生产问题、粮食问题和人口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特点。答案:C18 解析:考查高一下册的工业布局的有关知识。答案:D19.解析:考查西北农业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同时考查学生对西北自然条件的了解程度。答案:D20. 解析:考查考生对我

5、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分布,以及中国自然带的的认知程度。答案:B21. 解析:表面考查核电站污染问题,实则是考查海洋污染问题。答案:B22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善于从坐标图中分析出城郊农业的特点,考查农业布局的有关知识。答案:B23 解析:考查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有关知识点。答案:D24. 解析:考查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答案:D25 解析:考查中国的自然带的有关知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在秦岭淮河一线,而此线位于 34N 附近,显然甲点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是无图考图。26. 解析:考核对基本概念归类的能力,属于简单题。答案:A解析:考查对影响商品价格各种因素的认识,可以用排

6、除法逐个排除错误答案。答案:C27 解析:该题给出的是以坐标图形式出现的示意图,用以说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大致情况。要求考生能够从图中曲线的图形变化上,分析判断出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和速度。三个发展阶段中,时期城市化水平低,速度缓慢;时期城市化水平快速升高;时期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发展趋于停止。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情况特点。答案:C28 解析:该题以坐标图形式给出了基础资料: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答案:C30.解析: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看选项中是否有完全不能在松嫩平原生长的作物。如该题中的油茶、冬小麦和黄麻。所以,解这

7、类题的方便的方法之一就是排除法,去掉不可选项。答案:A31. 解析:关键是从熟悉的一项入手。如熟悉六大古都,立即可以发现,第三幅图是古都分布图,正确选项必须在中间两项之中。发现东北边境的长白山是独特的,那第二幅图必须是自然保护区图。答案:B32.解析:考查考生对主要商品粮基地的掌握情况。答案:D33 解析:考查治理黄河问题的关键。治理黄河的重点在下游的水患,水患的成因在于泥沙含量太大,而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答案:B34. 解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所以对中游的支流的洪水灾害起不到解除的作用。三峡工程完工后,可以改善上游部分河段的航运条件,但是它有一个限度,不可能达到宜宾。答案:B35

8、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的了解程度,可以说是一道常识题。答案:D36. 解析:该题是强调掌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重要性。答案:D37. 解析: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中“永恒”的重点之一。这类的重点任何时候都应该了如指掌。答案:D38. 解析:该题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对重大地理时事关注的程度和重大地理时事的掌握情况。是一道“无图考图”类型的题目。答案:A39. 解析:除了会看图外,记住拉萨是全国太阳辐射高值区的城市,重庆则是低值区的城市。从拉萨到重庆地形变化大,太阳辐射量不会是直线变化,显然只有 B、D 符合条件,我国太阳辐射的最高、最低值的大体数量,是地理基础语言中的重点“

9、语汇”。当年的试题考得比较死要求记住两个端点分别为 200kK/cm2年和100kK/cm2年,所以这样考。答案:B40. 解析:第 40 小题考查学生根据所跨纬度判断两地间距离的能力。判断依据是一个经线圈的长度大约为 4000km,而一个经线圈为 360,即每个纬度跨地面 111 千米。问题是要知道 R 河的河口是在什么地方,按照约定,是在汇入 R 河第一条支流处,用尺子量出两地的距离后,再把这个长度拿到东经 130 度经线上,看这个长度是跨多少个纬度,约为 2.5 个纬度,所以就得 2.5111280KM。答案:B41 解析: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该平原为东北平原

10、,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该平原上多为沼泽地,所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从中可以看出,读图时一定要仔细,无论是图例、图都要用好。答案:D42 解析:在知道本地是东北平原后,就知道本区生产粮食的不利自然条件,或者从本区所处的纬度可得出结论。本题与 41 题一起,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能力。答案:A43 解析:主要从图中知道 P 平原是以沼泽为主,所以可以排除其他三个答案。答案:C44 解析:该题从水能资源的地区颁布情况入手,显然西南地区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就应该是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河流落差大。考查考生对我国水能资源地区差异的原因。该题有资料图

11、,没有全国的地图。在后一种意义上,仍然是“无图考图”。答案:D45 解析:该题从水能资源的地区颁布情况入手,考查考生对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分布等基本国情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该题有资料图,没有全国的地图。在后一种意义上,仍然是“无图考图”。答案:D46 解析:该题从水能资源的地区颁布情况入手,考查考生对我国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分布情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 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 128km,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其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

12、电。答案:B47 解析:考查世界主要国家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状况。这些知识,属于比较基础的东西。答案:C48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上就可以直接读出。答案:C49 解析:在判断 2001 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时,可能由于过多地信赖已有的经验,或疏于对图中提供的数字信息的注意,有约 77%考生选择了 A 项,认为当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西亚而非拉丁美洲。其实只要认真思考,把美国所有进口的石油路径搞清楚,把拉丁美洲的两个进口路径的量加起来,就可以得出答案。答案:C50 解析:本组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世界能源构成变化情况的了解程度,并由此判断图中各个图例表示的能源类别。出成“串题”,则在于

13、更好地降低“蒙分”的机会。两个题合在一起,加大题目的区分度。答案:B51 解析: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构成,在初中课本中就谈到法国是以水电为主、中国以煤为主,这样答案就在瑞士和英国之间,但是,英国由于是世界有名的产油国,所以应该以石油为主。答案:D52 解析:这是一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核题,属中等难度,考查对时间的换算。由于该小组所在地为 110E,在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120E 以西,和 120E 相差 10 度,所以当 120E 为正午时,110E 还不是正午,要等地球在自转 10 个经度后才到正午,而两个地区之间每相差一度就相差 4 分钟,所以相差 10就相差了 40 分钟。答

14、案:B53 解析:此题还是考查时间的换算,当该小组在 110E 地方进行观测时,是在北京时间 3 月 21 日,即春分日的 12:40 进行,此时旭日东升的地点是 6 点钟,所以,根据 120E 地方为 12:40 算出此时为 6点钟的地方在 20E 的地方。是答案:B54 解析:本题是考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该小组测得的竿影长度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竿影几乎都是朝向北方,所以,学校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影子最长的时候是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夏至那天,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影子一段时间在北方,一段时间在南方。只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正午时影子在正北方的时间稍微多些,赤道

15、到南回归线之间,正午时影子在正南方的时间稍微多些;因此图中为夏至日,为秋分日,为冬至日,春分日。北半球影子最长的时候是冬至日。答案:D55 解析:本题还是考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在图中点夏至日时竿影有点偏向南方,说明该地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答案:A56 解析: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以及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只要记住空气只能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就可以准确地选出正确的选项 D。答案:D57 解析:本题和 56 小题是一个连环题,只有在做出 56 题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完成的题目。从 56 题就可以判断该气压系统是一个低气压系统(或者说是气旋)。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

16、转,从示意图中可以得出该气旋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为南半球,1 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在低纬海域易形成热带气旋,因此答案选 C。答案:C59 解析:属于“无图考图”的题型。考查对重要运油路线的识记能力,具体考查从科威特海运石油到阿拉伯海之前依次途经的海湾、海峡名称。解题时,明确科威特和阿拉伯海的空间分布是关键,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幅心理地图:科威特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阿拉伯海,故选定 C。答案:C60 解析:运河在世界水运交通中具有重要地位。该题考查考生的比较和判断的能力。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找一个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地点作为突破口,比如确定 C 是苏伊士运河,所以答案就在 A 和 B 之间。到这步即使是测概率也有 50%,除莱茵河多瑙河外其他三条运河都是连通海洋,图中只有 B 没有海洋,所以,B 是莱茵河多瑙河,这样就可以知道正确答案了。答案:B61 解析:该题如果仅就一个国家来说似乎有些“偏”。可是如果从整个亚洲的概况来说,它又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题目。这里要考查考生能不能快速变换思维方式和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