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7390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16 单元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为,是 曾经 既然这样那么 2、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享受他自己的乐趣。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3、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4、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5、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等。6、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

2、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二、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1. A 负 (背着) B陈 (摆放) C 去 (离开) D 一 (全)2(1)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D 5.略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2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作者 遭遇 原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人生态度或政治抱负柳宗元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通过写山水来表达自己乐为忧的另一种情感,以凄苦为主调来摆脱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3、。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忧乐!表现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情欧阳修被贬醉能同其乐。太守并非抱有纯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知其乐也。则含蓄的表现出作者政治仕途落魄,在山水中寻找快乐。(三)1、对比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你最欣赏哪一位?请说说你的理由?当然是范仲淹啦!与民同乐是天下所有古人仁所向往过的!正如杜甫所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多么豪情,多么激昂!这是很博大的胸怀,是充满着对国对家的爱,把个人荣辱看的很轻的胸襟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32、如果你也像他们一样,遇到了比较大的挫折,你会怎样面对? 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的

4、比较阅读1、交错相通 有时2、甲:进得桃花源中,一片祥和景色映入眼帘。乙:尽览岳阳楼的美景,不由想到自己的远大抱负,由衷感叹。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道呢?5、沙鸥翔集,锦麟游泳水波之上,有鸥在飞翔,成群结队,翱翔于天际之间。水面之下,波光粼粼,斑斓的鱼儿也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着光彩。水之上,水之下皆有美景,相映成趣。飞鸟,游鱼尽得之,何谈不美?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练习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练习20、a21、(1)涯:边 (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 (3)绝:停止 (4)反:通“返”,返回 (以上四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 分)22、(1)我

5、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4以上每小题 2 分,共 4 分。“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23、雄伟 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都得分;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可得分。以上 1、3 两空每空 2 分,第 2 空 1 分。共 5 分。5 单元一 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 吴均 ,字 叔庠 , 南朝梁

6、(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 艺文类聚 。与朱元思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富春江的山水“奇”在哪?“异”在哪?“山”奇在峻峭,有活力;“水”异在清,急。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5二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陶渊明 ,名 潜 ,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 (朝代) 。课文选自

7、陶渊明集 ,体裁是传记。五柳先生传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介绍五柳先生身份,称号,生活,性格特点等,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闲静少言,不慕荣利。5.“常著文章自娯。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我认为不

8、过时。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7.“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 ,却“不求甚解”?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68.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形象:率真随性、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三 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 退之 , 唐代 (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韩愈文选 ,体裁是说。马说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

9、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3.下面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5.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6.马说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托物寓意手法。文中的“伯乐” 、“千里马” 、 “食马者”分别比喻当时社会中的什么人?抨击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文中的“伯乐”是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比喻人才;“食马者”是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7.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 ” 。八下语

10、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78.本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9.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 ,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到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10.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言之成理即可)四 送东阳马生序 的作者是宋濂。字 景濂 ,号潜溪 ,明代(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文体是 赠序。送东阳马生序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本文作者通过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

11、给马生,目的是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5.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6.作者在写自己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他不慕富贵,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8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8.读

12、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9.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作者以学为乐的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或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例: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也应该当下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六比较阅读: (一)删(三)删(二)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哪两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 A E )9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 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 、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 ,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