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637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2008 年 5 月三级真题)A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答案】B 【解析】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 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重点解决客观经济现象( )的问题。A是什么 B怎么样 C应该是什么 D本质【答案】C【解析】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2、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_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2007 年 5 月三级真题)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 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 D劳动力需求量【答案】B【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 T 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 B劳动力供给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供给量【答案】C【解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

3、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s1 BEs0 DEs1 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当 Es1 时,供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2008 年 5 月二级真题)A调节资源的配置 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答案】B【解析】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4、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7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 )。(2007 年 5 月二级真题)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 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答案】B【解析】实际工资是指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8( )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2004 年 6 月三级真题)A等级工资 B岗位工资 C绩效工资 D计件工资【答案】D【解析】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5、) 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件工资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9一般而言,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水平是( )。(2004 年 6 月三级真题) A0103 B0203 C020 4 D0205 【答案】C【解析】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 0.2 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 0.4 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 0.20.4 之间。10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接近(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A0 B05 C1 D0 或 1【答案】C11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

6、尼系数接近(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A0 B05 C1 D0 或 1【答案】A【解析】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 0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 1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12( )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 的条件及最高限 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A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B基本劳动时间标准C最低社会保障 D最低工资标准【答案】A13收入差

7、距的衡量指标是( )。(2007 年 11 月三级真题)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 GDP D需求弹性【答案】B【解析】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方法简单(用一个介于 0l 之间的数值即可表示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程度)和可比性强的特点。14(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2007 年 11 月二级真题) A财政政策 B收入政策 C金融政策 D。货币政策【答案】D【解析】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

8、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15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个体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会出现( )的状况。(2004 年 11 月三级真题)A隐蔽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潜在性失业 D公开性失业【答案】B【解析】技术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16周期性失业属于( )失业。(2003 年 6 月三级真

9、题) 。A选择性 B结构性 C摩擦性 D总量性【答案】D【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因为经济周期不能科学预测,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周期性失业属于总量性失业,即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的失业。 17实际上,不论是出于工资水平的考虑,还是出于岗位技能等级考虑的选择性失业,都有( )的色彩。(2004 年 6 月三级真题)A自愿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答案】C【解析】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

10、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 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18总量性失业是指( )。A劳动力需求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供给量B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量C劳动力供给数量等于社会对它的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结构小于对它的结构需求量【答案】B【解析】总量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总量性失业的直接表现是大量求职人员找不到工作,一些已就业的人员被辞退;其间接表现则是就 业人员过剩、人浮于事、开工不足、在职失业等。19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 )。(2007

11、 年 5 月三级真题)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答案】A【解析】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20(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2008 年 5 月三级真题)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答案】D【解析】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亦可理解为非自愿失业) 的主要原因。21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

12、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答案】C【解析】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造成劳动力在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22总供给等于( )之和。 A消费+储蓄 B投资+储蓄 C投资+收入 D消费+收入【答案】A【解析】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劳动+资本+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 储蓄。二、多项选择题1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2008 年 5 月三级真题)A暂时的稀缺性 B绝对的属性 C相对的稀缺性 D

13、永久的属性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答案】BCE【解析】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 )。A能从事劳动的人 B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C在一定年龄之内 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E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答案】BCD【解析】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

14、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3.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2007 年 5 月三级真题)A就业人口总量 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答案】BC【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4( ),与其它市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A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是劳动力 B_劳动力市场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C劳动力具有交换价值 D劳动力具有流动性E劳动力的无形性【答案】AB【解析】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5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2007 年 5 月二级真题)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获同样工资C体现工资差异 D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E增大工资总额【答案】ABD【解析】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