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65956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大后经济发展及展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北京召开,并于 2012 年 11 月 14 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这次大会,党诞生了新一代的领导集体:习近平被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自新中国诞生以来,依次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先进领导。我们从他们的领导中,看到了中国的步步崛起:从刚建国时的贫困艰苦,到现在的人民生活健康富裕,丰衣足食,家家奔小康。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因为有了毛泽

2、东思想,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新中国的建设;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我们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与世界交流。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表露了广大党员的核心人物和办事宗旨。而胡锦涛同志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紧密结合党在当代中国执政的新的历史主题,对党的建设理念和目标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党的建设内涵和具体路径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创新。我们看到了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渐渐发展为一个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诞生,也让我们有了新的期待和期望。作为最广大人民关心的问题,我想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作一简单分析,并对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做一综述,最后将对我国

3、经济发展进行美好的憧憬和展望,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我自己的简单见解和建议。1.纵观我国十年经济发展由胡锦涛同志的带领下,从 2003 年开始,至去年十八大结束,我国经济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 21 世纪新的科技潮流席卷全球,导致人们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另一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中央领导集体先进的领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而现在更是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条件。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

4、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我们可以将十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做一下对比。以下数据均来自网络:1. GDP 跃居世界第二位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 GDP 呈指数式增展,进入 21世纪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期,2001年至2011年,10年平均增长率达10.2%。 2004年我国 GDP 仅排世界第六位,到2010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2. 进出口额进出口是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十年来我国的进出口额一直高速增长(除2008年因国际金融危机有较大的下降之外) 。2002年我国的进出口额的居世界第五位; 2009年,我国出口值达1.2万亿美

5、元,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3. 外汇储备在1979年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10亿美元,甚至在几个年头还是负值。但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外汇储备开始迅猛增加。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位。4. 财政收入从1978年开始,我国财政收入成指数规律快速增长。由于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我们就有更多的钱用于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用于提高社会的现代化水平。2011年的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是2001年(16386)的6.3倍。5.高考录取人数想当初,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中国

6、只有570万人参加高考,仅录取27万人,录取比例是21:1, 即4.7% 。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从此迎来了高校发展新高潮。2012年高校录取新生为685万人,是2001年的268万人的2.6倍。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已寄居世界前列。我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经济强国。而进一步分析其他方面的数据可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以下原因:(1)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适应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使我国有足够的竞争力去抢夺经济资源,吸引外来人才和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已初见成效,人才犹如浪涌一般一批一批地袭来,而强大的人才竞争力更加加剧

7、了人才平均能力,造就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3)我国的经济制度使我国有了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适应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宏观调控为手段,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我们的主要经济特征。这为我们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宏观图景和发展目标。从这个核心制度出发,衍伸出的各种经济政策必须和经济制度相一致,而我们的共产党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宏观的财政政策到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正在努力地缩小城乡差距,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至此,我们已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实现共同富裕。2、横看十八大经济新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

8、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对我国经济地位重新审视的基础上,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并向广大人民作出了郑重的允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十八大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论述以及关于战略部署的六个“新”:新方位,新起点,新挑战,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这六个新一方面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完成了一个阶段的任务,另一方面则提出了我国将进一步将经济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实现更大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将更是困难重重。因为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可能会引起经济上的“蝴蝶效应” ,只要一个环节受损,则会可能引起全球的金融危机。即使这样,十八大还是提出了明确的经济目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其重要内容是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十八大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全面改革、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城乡一体、扩大开放。3、展望今后经济发展从十八大中我们隐隐看出了中国经济要转型的趋势,因为原来的经济形态已经实现饱和,只有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才能进一步适应全球化浪潮,实现新的突破。一个恒定不变的主题是要继续缩短城乡差距,而从经济发展来看,城乡各自的发展道路却不同。我想以历史的角度来分别谈谈城市和乡镇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山西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本省省

10、会太原的发展和我的家乡阳泉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都遵循大致的发展方式,而山西是一个煤炭大省,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努力发展采矿业以及由其发展起来的重工业:钢铁产业,化工产业以及火力发电等。而以前的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现代化社会更注重的是新型化产业:节能低耗无污染。由此,山西近年来一方面改进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则是发展其他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这迅速加大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并使山西进一步发展为一个文化型名省。其次,21世纪的信息化浪潮在山西也有所体现,各种电子化新型产品在山西引起了消费狂潮,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而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

11、提升的体现。另一方面,我的家乡(具体到乡镇的发展)则充分体现了现代城乡发展的特征:各种保障制度渐趋完善,各种福利有序下发,人民生活奔向小康,各种惠农政策也随之而来。家电下乡政策使广大农村村民享受了优惠,各种小型企业的发展解决了村民的转型以及就业问题。一方面,使农业的管理和生产实现了现代化;另一方面更使剩余的劳动力投入到其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从一个省看一个国家,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城市将发展各种第三产业,但工业仍是主导,而且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会更加迅猛。但是一切发展都会遵循低能耗,无污染,绿色环保的主题和宗旨,使各方面的发展都以方便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为目的。而农村的发

12、展则是实现各种产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现代化,人民生活现代化。并继续探索各种发展模式,使农村进一步向城市转化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最后,我将以一个大学生的独特角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1)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吸取经验,汲取教训,为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不走弯路做好保障;(2)加大我国的人才培养力度。这不仅仅在于培养一大批大学生,而是要培养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有各种专业能力的人才,并要对各种人才的培养加上权重,也就是说,要加大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如信息化产业,电子技术产业等。(3)要特别重视我国的科技发展,尤其是创新型科技的发展。具体到各个领域来说,也就是要加大自然科学的研究,因为只有对自然科学最根本性的研究,才有可能本质上做出创新。(4)加大国内外的人才交流,积极派送各方面的人才去挖取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信息理念,使我国不至于与国外脱轨。我相信,今后的经济发展会令世人瞩目。我国的实际行动将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的发展将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