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程师(一)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5092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工程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标准化工程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标准化工程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标准化工程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工程师(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笔记(标准化工程师)第一部分 标准化概论1、标准的概念、对象及本质;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概念: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本质:需求的扩大和统一。对象: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等被反复利用等等。使用价值:通过其适用性表现出来,是标准的自然属性。标准的适用性如何,可以作为衡量该项标准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尺度。价值:在标准的生产过程中物化在该标准(这项产品)中的一般性

2、人类劳动,是标准的社会属性。2、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概念: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作用: 1 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2 科学管理的基础3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4 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5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6 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详细作用1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2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3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4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5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6合理发展

3、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7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8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9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10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3、标准和标准化的关系(过程与产物的关系)标准化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而标准则是标准化过程的产物。4、标准化方法原理和标准系统管理原理方法原理(4 个):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1

4、简化原理简化的含义: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达到最佳。简化的两个界限:必要性界限;合理性界限。简化的应用举例:产品和原材料品种规格;工艺和工装;产品零部件;结构要素。2 统一原理统一的含义: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统一的应用举例:概念、符号;产品品种、规格和特性;产品零部件;数值和参数;程序和方法。3 协调原理协调的含义: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标准之间的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

5、协调的方式:单因素协调和多因素协调(按协调因素区分) ;一般协调和最佳协调(按协调效果区分) ;静态系统协调和动态系统协调(按系统状态区分) 。协调的应用举例:标准内部系统之间;相关标准之间;标准系统之间。4 优化原理优化的含义: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 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效果。优化的一般程序:确定目标函数;收集资料,给定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求解;分析、评价和决策。标准系统管理原理:1 系统效应原理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同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2 结构优

6、化原理标准系统的结构不同,其效应也会不同,只有经过优化的系统结构才能产生系统效应。系统结构的优化,应按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整和处理标准系统的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以及它们的合理组合。3 有序发展原理只有及时淘汰标准系统中落后的、低功能的和无用的要素,或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素,才能使系统由较低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推动系统的发展。4 反馈控制原理标准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机制是反馈控制;系统发展的状态取决于系统的适应性和对系统的控制能力。5、标准化的发展史 人类无意识的标准化行为 人类有意识的标准化实践 中国古代标准化(例:度、量、衡单

7、位和器具标准统一;秦对度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的标准化;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等) 近代标准化(例: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的科学阶段;1911 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4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正式成立) 现代标准化(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6、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第一阶段(1949 年1988 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管理特点是“政府主导,计划控制,强制实行”

8、;第二阶段(1988 年2001 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管理特点是“贯彻执行 1988 年 12 月 29 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从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管理,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初步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逐渐显得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2001 年 11 月 10 日起)这个新时期内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管理将发生重大变化,以我国加入 WTO 为契机,将把标准化事业还原为一项为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而不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亦不列入政府管理职能。7、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问题:1 国家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2 行业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3 地方标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 企业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难题:1 思想观念问题2 管理体制问题3 运行机制问题4 基础工作问题5 队伍建设问题强制性标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推荐性标准对象与作用标准性质适用范围法律约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