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农行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508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分析农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报表分析 2008-12-25 09:03:10| 分类: 财务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主要的财务报表其实并不复杂,只有三张,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相信许多在银行信贷岗工作的朋友们每天都要接触。而且,在国内比较有意思,大多数企业一般只编前 2 张报表,这可能与在计划经济时代只重视利税表现有关。就这几张报表,能反应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吗?能说明企业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吗?且听下回分解。在讨论财务报表的时侯,想结合银行经营的特点一起分析。第一,了解信贷对银行的重要性。现在一谈银行,“存款立行,贷款兴行”这八个字,已经人人都会讲了,但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这与

2、每个人所处的时期、位置和角度是分不开的。好了,不扯远了,回归正题。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信贷利差, 90 年代中期的统计数是 95%左右,现在应该下降了,但至少也在 70%以上。所以说,信贷业务就是国内银行的主营业务没有任何争议 (国外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已可与信贷利润一争长短了),信贷业务的好坏决定了银行经营业绩的好坏,所以现在的银行,贷款的重要性已有超过存款重要性的趋势。第二,信贷业务中的还款来源问题。信贷的具体业务很多,如贷款合同的签订,资金划帐和借据的保管,催收通知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借款企业的还款来源。企业的还款来源可分为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来自于企业的现金,第

3、二还款来源于企业的财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而第三方担保的来源又可循环地来源于担保企业的现金和自身财产。第三,还款来源和财务报表的关系。第一还款来源主要要分析企业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第二还款来源中的财产抵押主要要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下一次重点谈一下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资产负债表很简单,反应的是该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某个时间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是一个静态时点数。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说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析时有一个很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左边用减法,右边用加法。所谓资产,2001 最新版会计制度如是说“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4、益。” 位于资产负债表的左方。用减法去读资产是指关注资产时,要尽可能的减去“非企业拥有和控制的,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无效资产。企业在作帐务处理时,因为“粉饰报表、错误理解、合理运用” 等多种原因,有些列示出来的资产对银行而言是无效的,如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如无特殊情况,这些资产基本上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减去。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这是按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划分的。如何用减法去读上述内容呢,容我从上到下一一说来。货币资金,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与该时点的库存现金对上就行了,一般数额也不大。但我有一次遇到的一户企业报表所反应的现金数

5、居然是负数,我到目前为止都没想明白原因( 除了作帐错误外) ,难道是报表日前一天库存现金被盗空且小偷留下字条说明天还要盗取若干余额,报表日又因报案繁忙而未取现金,会计根据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在报表日预先进行处理所致?在这里请高人指点一下。银行存款,好象也不应该有问题,但请注意,在银行存款科目后面,还有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反应的是企业银行存款余额和银行对帐单的差异,因此不要受报表银行存款数的迷惑,记住要看看银行对帐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述两项资产,如果核对无误,一般无大问题,但需要谨防企业伪造银行对帐单,这在上市公司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其他货币资金,则更有意思了,按企业会计制

6、度规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进行处理,大家想想证券公司目前的状态,再想想什么叫挪用客户保证金,再联系一下,政府主要保护个人的保证金,就明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本科目了。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是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会计信息记录下来并通过财务报表向报表阅读者传递财务信息,要非常精通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具体核算分录。而财务分析则不一定要会作所有的分录,但一定要弄明白每一个会计科目所反应的信息。回到主题,刚讨论完货币资金,现在想讨论一下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股票,债券,基金,取得的方式有现金购入、投资投入、非现金抵债、非货币性交易换科,委托贷款。

7、要说的主要有如下几点:1、对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短期投资过多并不一定是好现象(用闲置资金购买货币型基金、低风险债券等理性理财除外) ;2、帐务处理的原则一般是按投入资产的帐面价值减去已到期利益(已宣告但尚未领取股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有补价的,按支付和接受补价作帐面加减处理即可。正因为按帐面价值入帐,所以在期未计提跌价准备时,要相当注意,是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通俗点说,就是从低即谨慎性原则,市价高于成本,按成本价算,不提准备,低于成本,按差价计提准备) 提够了准备,未提够,用减法。3、对于委托贷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现行法律规定,一切信贷归于金融机构,不允许企业超范围借贷

8、,企业之间的借贷融资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委托贷款。好的贷款户,会为贷款企业带来投资收益,差的贷款人,则要考虑用减法了。接下来谈谈“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及应收利息”。应收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都是作银行的,这其中的差别就不用讲了,大家肯定更喜欢银行承兑汇票,有些商业承兑汇票也是要用减法的。管理好的企业会设置“应收票据备查薄” ,大家在贷前调查时,可以看看。应收股利是指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注意是现金股利。这里要提一个另外的话题,财务与税务的问题,好的财务人员一定要精读税法,特别是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处理得好坏差异实在太大了。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为避

9、免双重征税,从国内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要作已纳税额的调整。具体原则是投资方税率与被投资方一致或低于被投资方,分回利润不用交税;投资方税率高于被投资方,就差额部分征税。管理好的企业可以根据这一政策进行相关的避税。应收利息,要注意分析利息额与本金的合理性,应收利息到帐的时间,不合理的债权投资收益就如同银行不良资产收不到利息一样。我想多花点功夫谈一谈 “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坏帐准备”。应收帐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这是资产负债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如果余额较大,也是银行贷前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分录来进行简单分析:企业发生应收款时,

10、一般的分录如下:借:应收帐款-XX 客户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本科目有问题,将在资产作减法的同时,以前确认的收入和利润也将出现水份,这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一个企业的评级。所以,非常有必要看一下应收帐款的明细帐,并进行帐龄分析。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服装厂去作贷前调查,在查看应收帐款明细帐时,发现居然有很多长达 20 年的应收款,这也太。那个了,当场晕倒。其他应收款,从会计科目设置的角度看,不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主要用于反映应收的各种罚款、赔款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按理说,余额不应该太大。但在我的记忆中,很多贷款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帐款是半斤八两,不相上

11、下。坏就坏在这 “其他”两个字上。企业在进行帐务处理时,不好处理的各种应收款项,当然会情不自禁地使用本科目,包括许多违备现行法律法规的事项,如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基本上都会用到本科目。我觉得很奇怪的是,既然法律明文规定企业之间不得私相借贷,而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居然会被允许合法的入帐,真是自相矛盾。当然,不许私相借贷,对金融机构是一种准入性法律保护。按规定,应收款项要计提坏帐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问题解答(一)明确规定,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可以选用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劣,企业也经常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计提。有

12、想多提的,如上市公司重组前多提准备,次年冲回,一下子就扭亏为盈了。有想少提的,是为了实现当年的盈利目标。总之一句话,“ 屁股指挥脑袋”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作为银行信贷人员,一定不要为帐面数所迷惑,对于应收款排名前 5 名和超过 2 年的大额应收款项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不然,你发放的贷款,就会慢慢的变成一些帐面上的应收款,变成不良资产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业务,即应收帐款的保理业务(应收帐款出售业务)随着跨国公司及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而在国内逐步开展起来,所谓保理业务,即企业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向企业的债务人收款。这是专门针

13、对应收帐款的一项服务,因此,信贷员要时刻关注应收帐款。接下来是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比较简单,但也不能忽视。谈到这,我想再回到报表这个角度来谈科目。对于银行的贷前调查而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太多,注定了我们不可能象作审计那样对所有的科目都进行核查,一定要有重点的分析,财务分析有很多分析的方法,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等,应该说也是挺有用的,但我个人总认为不太直观,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我喜欢用结构分析法,即计算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对于比重大的资产重点分析,比重小的资产,就借签审计中的“重要性”标准予以忽略。回到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所要采购的材料或资产应该是比较紧俏的,因为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属于

14、“过剩” 经济,大多数的生产资产都供大于求。如果,在预付帐款中发现反常,贷款企业无故存在大量预付帐款,一定要非常警惕。因为按税法规定,预收帐款是要预交流转税的,这些不明的预付帐款很有可能就是企业资产流失的一种通道。而且,也说明企业的内控机制有问题,或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有空虚化企业的可能性。对这样的企业,贷款要谨慎。不妨回顾一下以往的预付帐款的到货情况和帐期,并看一下预付对象,分析一下预付的原因是否合理。顺便,就我所了解的国内商务中的付款条件一般惯例作个简要介绍。目前,对于较大额的采购,比较流行的付款方式有 3,3,3, 1。或者 3,6,1。前者是指,签合同后预付 30%,到货后再付 30%,

15、初验后 30%,质保尾款 10%;后者是将到货和初验合二为一。上述比例并不固定,将视双方的谈判和控制能力及其他商务条件而变化,仅供大家参考,下次,我们讨论一下存货,存货非常有意思,用一名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是“水很深”。我工作之初的银行和目前的银行体制还是有些区别的。当时,银行还有很多专业银行的背景,如工行注重流动资金贷款,建行注重固定资产贷款,中行注重外贸类贷款,农行注重面向农业贷款。我个人认为,这甚至是目前各家银行资产质量差异的一个重大原因。随着大量的国有企业的亏损和机制转换,工行的资产质量直线下降,尽管到目前,工行仍是所有商业银行的老大;而建行则或多或少地占了一点基本建设的便宜,给大量的电

16、厂、高速公路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了款,资产质量在所有四大行中是最好的,2004 年年底银监会的考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中行的外贸企业也不行,但海外业务不错,一直是这一细分市场的老大;农行因面向广大农村,不免要差了一些。上述差异,纯属闲扯,请勿对号入座。中国银行从业人员,目前看肯定过百万人了,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数字,当年打过长江的也不过是百万大军。业内藏龙卧虎,高人不少。希望有机会和往昔的同行一起探讨业务,百家争鸣,才能提高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银行员工,特别是信贷岗员工,为什么需要作财务分析呢?一句话,规避信贷风险。银行贷前关注的重中之重,企业还款能力。企业的还款能力,可以用许许多多的方法进行判断。而财务分析,就是了解企业实力的方法之一。在作财务分析时,也不用过分注重在会计方面进行纠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个例子,宝钢在 2003 年调整会计政策,加速了企业的折旧,这对企业的实力有报表反应的那么大的影响吗?换而言之,90 年代,钢铁企业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但若有银行在 90 年代对大型钢铁企业(因为大,所以难倒,正所谓 “百足之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