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473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继续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一、 判断题1. 科目是学习领域的下位课程元素,比学习领域更加具体。A2. 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A3. 高中新课程方案在我国课程发展史上再次利用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来建构高中课程体系和结构,从而使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B4. 模块是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它是以科目内容为基础,遵循学科逻辑,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构成的相对完整的课程。B5. 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学科中的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A6. 一个好的课程结构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要素的完整性。第二,课程结构的适应性。第三,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第四,课程结构的发展性。A7. 课 程 内 容 是 不 同 时 代 社 会 知 识 的 精 华 , 是 历 史 和 现 实 知 识 的 融 合 。 课 程 内 容 不 是 处 于 社 会 发 展之 外 , 而 是 在 社 会 发 展 之 中 , 不 断 吸 取 社 会 成 果 而 完 善 和 发 展 的 。 A8. 当前,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国际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划分学习领域 2增加高中课程的可选择性 3对课程的修习时间和课时分配作出限制。A9. 选课制是随学分制而

3、来的。B10. 学分制管理方案应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选课指导、学籍管理四大要素。A11.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A12. 新课程倡导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体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2以学校内部评价为主,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作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量化的评价与质的评价并重,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4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评价的结果与过程并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A13.

4、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对国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因而它发挥着指导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功能。A14. 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要突出选择性,目的就是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B15.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功能,应该整体地、全方位地去考虑课程结构,而不只是增加或减少几门课程的问题。A16. 学生个性是指学生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动机、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A17. 就普通高中来说,可以把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等四个基本方面。A18. 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

5、学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A19. 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具有广适性。第二,具有长效性。第三,具有固定性。B20. 选课指导制度的形成与学生自订学习计划不相连,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B21. 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性质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础性、大众性、终身性。A22. 普通高中是中等教育的前期或中级阶段,是使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或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基础性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23. 发展性评价制度的目的是继续以往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功能。B24. 学习领域的

6、设置体现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它一方面避免了传统学科课程之间相互隔离的状况,加强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关照了学生的发展和经验。A25. 模块改造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形的梯状序列,使课程内容得以多开端、多系列、多层级的方式组织,从而实现了课程内容之间的纵横沟通及相互联系。模块为学生和教师的经验介入课程提供空间,为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过程提供前提,也为科学技术进入课程提供整合的空间。模块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性。A26. 新课程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选修课的目的是保证学生的基础性,避免学生偏科导致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及赋予选修课程以重要的价值,改变了以往选修课程不受重视的局面。

7、A27. 科目是学科,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位。新课程中除了综合实践活动外,其他7个领域设置了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12-13个科目,新设艺术和技术科目。A28.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国家规定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为选修课,三年为15学分,再加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际的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学分为23学分。A29.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和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A30. 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A31. 新时期高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是社会

8、的发展要求改革高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A32.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上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基本条件的课程管理制度。B33. 我国高中课程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主要针对国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使高中课程更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B34.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标志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代。B35.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9、内容,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和时代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体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试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高考科目的设置要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课程实施和管理上,注重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建立完善的选课指导制度和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课程改革的实施。A36. 课程目标基本价值取向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设计目标价值取向的变革具体表现为:升学和就业并重;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养成,培养合

10、格的公民;注重基础实施和基本技能的养成;提倡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相统一。A37. 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课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改革提供动力和支持。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由重视过程的评价转向结果评价;由量化评价走向质性评价;评价的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B38. 成长记录袋则是本次课改主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A39.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活动。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及学校的专业发展。A40. 模块成绩的认定应遵循校内自主的原则,可

11、以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模块测验的成绩和平时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A41. 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查,更在于诊断和促进发展。A42. 选课指导制度是学校为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修习的课程,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种制度。A43. 选课指导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选课指导手册和教师指导制度。A44. 高中课程标准强化了终结性和筛选评价的功能,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工具。B45. 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后,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任课教师和学校等。B46. 课程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B47. 课程标准改变教学大纲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传

12、授的状况,在课程目标中不仅重视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而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A48. 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主体。A49. 课程标准渗透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积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积极设计者的理念。B50.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A51. 学分制有利于学习年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崇尚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教学计划的弹性化。A52.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1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A53. 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构建时代性、选择性和基础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A54. 学科发展的需要趋势要求打破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的局面,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经验课程逐渐进入到课程领域。A55. 课程改革的使命就是,通过对课程各个要素的调整,谋求学校特色化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B56.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4周。B57.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

14、或能力。A58. 对于选修课,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状况进行设置,保持学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对于选修课,它属于地方课程开发范畴,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一方面体现学校的特色,一方面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A59.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的选择。(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3)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60. 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之一是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成功者。A61.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必修课的区别在于,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具有生成性和适应

15、性的特点。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的课程。A62. 学生发展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潜能尽可能得到发挥,学生能主动发展,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奠定基础。A63. 学生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从教育产生至今,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围绕人-学生来进行。A64.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领域。A6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应试教育的核心环节。B66. 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主体,关照自然、社会和学生自我

16、三个方面。A67. 教师不在是学习者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的指导者。A68. 课程内容秉承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使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发展由同一走向多样化。A69.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参加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取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B70. 给予学生课程的自主权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和课程提供的选择的可能性来进行选择。A71. 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A72. 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学生课程的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课程,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主的选择。B73. 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容涵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