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6399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坚持科学发展 弘扬城市精神 建设美好常熟在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王 翔(2010 年 12 月 30 日)(征求意见稿)同志们:这次市委全体(扩大)会议是在我市总结“十一五” 、部署“十二五”,深入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苏州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今年工作,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任务,重点部署明年工作,审议中共常熟市委关于制定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搏进取,在新的征程上推进科学发展、 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把常熟的

2、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一、关于今年以来工作的简要回顾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强投入促 转型,重民生促和谐” 为主线,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 务。1、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52 亿元,增2长 16%,地方一般 预算收入 100 亿元,增长 28.1%,增幅分别高于去年 4 和 16.8 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值 3650 亿元、销售收

3、入 3298 亿元,分别增长 21.2%和 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440 亿元,其中工业投入 240 亿元,分别增长 21.9%和 21.8%。新增注册外资 20.9 亿美元,到账外资 8.7 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 162 亿美元,其中出口108 亿美元,分别增长 38.7%和 38.3%。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 195亿元,累计注册资本达 720 亿元,继续在全省县(市)保持领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60 亿元,增长 18.2%,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1000 亿元,其中服装城市场交易额突破 650 亿元,增长 18%,虞景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商 业街” 。成功 举办“上海世

4、博常熟主题周”活动, 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过 1500 万人次,旅游 总收入突破 200亿元,分别增长 8%和 20%。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42%,服务业一般预算收入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近 40%,居全省县(市)首位。常熟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一组团,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0 年中国大 陆最佳县级 城市” 第二名。2、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 56.2%,产值增长 34.6%,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34.4 和 11.7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

5、幅超过 36%,软件与服务 外包产业接包合同额、离岸执行额分别增长38.9%和 63.4%。“1126”企业产值、销售分 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 47.7%和 51.8%。引资质量不断提升, UPM 增资 、丰田汽 车研发中心项目成功获批,奇瑞量子整车项目顺利推进,首家外资总部经济企业住友橡胶中国总部正式落户。常熟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3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创建首批“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家 级大学科技园,常熟科创园引进大学研究院 6 家。新认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1 家、省级以上高新企业 35 家,新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9 项、国家火炬计

6、划 17 项,新增省企业院士工作站 3 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9 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2.1%。申请专利超过 10000 件,被列为“国家知 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制定出台2010-2020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成功举办“ 国际精英周创新创业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引进省 “双创人才”5 名、“姑苏人才”3 名,新认定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 名(个)。“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圆满成功。3、城乡一体加快推进。顺利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按照“一城四片区”的城市形 态布局,有序推 进发展 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

7、务一体化。全面实施县南街、琴湖片区综合改造,加快建设江南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二期、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完善市域干线交通网络,沿江开发高等级公路常熟段、224 省道常熟南段、海虞北路延伸段竣工通车,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全面启动,沪通铁路常熟站区域片区规划和对接沿江、通苏嘉城际铁路前期规划加紧编制。启动 500 千伏常熟南变电站建设,新增天然气用户 1.2万户。 农村客运中心全部建成投用,农桥改造“三年计划” 两年完成。有序推进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工作,首期 87 万平方米置换房小区全面开工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水稻规模化经营面积累计达20 万亩, 高效农业占比达 77.7%,建成全省首家国家

8、农业科技园区,成功举办全国县域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研讨会。深入开展村企4结对挂钩工作,确定 20 家企业与 20 个经济薄弱村结对。编制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 划” ,加快实施昆承湖、南湖湿地生 态修复工程,完善城乡绿地生态系统,新增绿化面积超 2 万亩。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工程抓紧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40%,被住建部列为全国首个“村镇污水治理县域综合示范区”。启动“六小一无”行 业专项整治, 培育低碳社区典型,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年度任务。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9%,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54

9、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4550 元,分别增长 11.8%和 12%。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新型农保制度,全面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保管理,全市新增农保转城保 4.5 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和“无地无保障” 老年居民生活 补贴进 一步提高。全面完成 48.8 万平方米老居民小区综合改造,经济适用房“金枫家园 ”交付使用。研究制定常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浒浦高级中学落成投用,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顺利封顶。在全国率先实行医学检验资源集中统一管理,设立市医学检验所,建成市医疗卫生急救中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及率和人

10、口覆盖率均达 100%。整合各镇公益性养老机构,积极筹建市级公建民营养老公寓工程,全年新增养老床位 1200 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加强,文艺创作量质并举,舞蹈姑苏井、锡剧小戏追鱼荣获全国“群星 奖” 金奖。成功举办 第二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第十一届服博会、第十二届世界杯花样游泳赛,中国影协江南影视基地落户虞山尚湖,江南文化名城形象进一步彰显。圆满完5成绵竹市土门镇对口援建工作。5、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常德盛同志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各 级 党 委 中 心 组 学 习 不 断 加 强 ,学 习 型 党 组 织 创 建 活

11、 动 全 面推 进 。扎 实 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完善差额选任办法,全 面 推 行 机 关 中 层 干 部 交 流 轮 岗 和竞 争 上 岗 ,实施年轻干部“一线工程” ,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基 层党内民主推进年” 活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公推直选,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制度,深化农村基层干部“双培双挂 ”工程。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筹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协会,非公党组织覆盖率达 61.8%。深化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建立全市重点项目审批跟踪督查制度、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效能督查制度,大力推进网上审批,

12、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机制。建立常熟市便民服务中心,开通 12345 便民服务热线。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深化“碧水琴川” 廉政文化品牌建 设 。积极探索在非公企 业中开展党的纪律监督工作,建立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委员会 27 个,实现党委建制非公企业“全覆盖” 。深入推 进“法治常熟 ”、“平安常熟 ”创建,做好“环沪护城河” 世博安保、校园安保工作,通过国家“五五”普法工作验收,被评为省法治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全国平安畅通县(市)。市委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履行职能,老干部工作、人民武装工作、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得到加强。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

13、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企业自6主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发展动力仍需进一步强化;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任务仍然十分紧迫;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我们将积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2010 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一五 ”画上了圆满句号。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常熟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举措,合力拼搏奋进,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挑战,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

14、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预计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5%,今年人均 GDP 超过 20000 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24.7%和 22%;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 1669 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超过 1000 亿元,为今后经济增长积蓄了强大后劲;转型升级实现新的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预计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 28%,比“ 十五”期末提高 17.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效,行政管理体制、财政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纵深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层次

15、和水平快速提高,形成“两区两园” 和镇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五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 571 家,其中世界500 强企业 10 家,累计实现注册外资 81.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38.8亿美元,分别比“ 十五” 时期增长 25.4%和 11.7%;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确立“ 一城四片区” 的城市空间格局,城 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文明等“五个对 接” 全面推进,城乡生态环7境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生 态市” ,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荣获“ 江苏省人居环境奖” ;群众生活得到新的提升, “十一五”期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民人均纯收入年

16、均增长11.6%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全市养老保险覆盖率、社会养老保障率、农村合作医疗参入率均达 99%以上,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过去五年,我们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进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四个坚持” :始终坚 持率先争先、又好又快的 发展 导向,始终坚持转型升级、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追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发展特色。这些经验对“十一五” 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对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良好基础,科学运用积累的基本经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推动常熟“十二五 ”发展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二、关于 “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常熟推 进转型升级、跨越 发展的攻坚时期,更是确立常熟城市定位和区域地位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十二五” 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常熟发展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