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前期研究报告范文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1882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前期研究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题前期研究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题前期研究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前期研究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前期研究报告范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课题研究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课题编号:BHA060030实验单位:福清市江镜初级中学 项 目 负 责 人 :林世生一、课题实验的总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以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和规定的课程内容为指南,以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等为根据,结合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开发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课时“三维目标”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三维目标”达成评价的文本。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对象,对各年级应达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细化,按教

2、学课时列出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2制订课时教学评价标准对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达成状况进行评价;3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来验证“三维目标”及“评价标准”制订的合理性程度。三、本课题研究的进程:按照省课题的统一布署,研究时间自 2007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2月,分阶段推进。课题实验研究期间根据进展情况,通过课题组集中研讨会议、专家指导、检查评估,及时反馈整改,直至结题验收。目前进展情况:本课题已于 2007 年 11 月底进行申报和课题开题报告,经过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积极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提高研究的理论水平,现已初步拟定了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时- 2 -“三维目标”和课

3、时教学评价标准,为下阶段的课题研究、课堂实践提供蓝本,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下一阶段工作:2008 年 9 月11 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制订课题实验使用手册2008 年 12 月迎接上级中期检查2009 年 2 月2009 年 11 月,实验方案在成员校试用,随时收集信息,及时修正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有关数据和课例材料,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制作课堂教学实录的光盘等。2009 年 12 月完成课题研究,进行结题验收。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几点共识:1从城乡均衡发展的角度看,欠发达的农村学校课改的推进远远不及发达地区。基于本校硬件设施和教师能力水平的限制,本课题实验的“三维目标”达成评价标准仅限

4、于课时教学,不涉及课后的阶段性评价和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学业终结性评价。2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是道德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是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长期教育的结果。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活动,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让家长参与德育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基于农村学校的环境和社会风气等因素的限制,在课题实验中,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仅限于课内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测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差异及过程方面,还无法涉及家长评价形式。3每一课时的教学“三维目标”及达成评价标准的制订是对-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的细化和分解,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

5、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然而作为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仅仅以课时目标达成评价为标准无法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也是本课题实验的一个薄弱点。4考试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根据考试评价来设计教学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知识和技能是显性的,可以通过量化来评价,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是一时无法评估的。由于传统“指挥棒”的魔力仍在发挥作用,旧有的学校及教师管理评价方式也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仍然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只是在原有的经验上做一点改良,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平时的教学与课题实验的教学存在“两张皮” ,大多数的课堂可能呈现出的还是只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即使是对其它方面有所关注,大多也只是停留在浅层面上。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和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呢,这正是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也是本课题实验的一个突破点。5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作为本课题实验的内容,但教师的教学实施与教学水平可能影响到学生能否完成课时学习任务,从而影响该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这是本课题实验的一个关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