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174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 1 至第 2 页,第 II 卷第 3 至第4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参考公式:如果事件 A 与 B 互斥,那么 ;如果事件 A 与 B 相互独立,那么()()PABP()()P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 是虚数单位, 表示复数 的共轭复数,若 =1+ ,则 + =izzzizi(A)-2 (B)

2、-2i(C)2 (D)2i(2) “ ”是“ ”的0x0)1ln(x(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34 (B)55(C)78 (D)89(4)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x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 的参数方程是 (l3,1tyx为参数),圆 的极坐标方程是 ,则直线 被圆 截得的弦tCcos4lC长为(A) (B)2141(C) (D)22(5)x , y 满足约束条件 若 z=y-ax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 a 的值为.0

3、2,yx第 2 页 共 12 页(A) 或-1 (B)2 或21 1(C)2 或 1 (D)2 或-1(6)设函数 f(x)(xR)满足 f(x+)=f(x)+sinx.当 0x 时,f(x)=0,则 =)623(f(A) (B) (C)0 (D)22321(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 (B) (C)21 (D)18321318(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 60的共有(A)24 对 (B)30 对 (C)48 对 (D)60 对(9)若函数 f(x)=|x+1|+|2x+a|的最小值为 3,则实数 a 的值为(A)5 或 8 (

4、B)-1 或 5(C)-1 或 -4 (D)-4 或 8(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向量 a, b, |a|=|b| = 1 , ab = 0,点 Q 满足 = (a+b).曲xOy O2线 C=P| =acos +bsin ,0 2 ,区域 =P|0r | | R, rR若 C 为两段分PP离的曲线,则(A)1rR3 (B)1r3R(C)r1R3 (D)1r3R第卷(非选择题 共 100 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 3 页 共 12 页(11

5、)若将函数 的图像向右平移 个单位,所得图像关于 y 轴对称,则 的最小正值)42sin()xf 是 .(12)数列 是等差数列,若 a1+1,a 3+3,a 5+5 构成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则naq= .(13)设 a0,是大于的自然数, 的展开式为nax若点 ( =0,1,2)的位置如图所示,则.210 nxaxaL),iiAa= (14)若 F1,F 2分别是椭圆 E: (0b1)的左、右焦点,过点 F1的直线交椭圆 E 于 A,B2y两点若 , 轴,则椭圆 E 的方程为 .BA13x2(15)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 a,b,两组向量 x1,x 2,x 3,x 4,x 5和 y1,

6、y 2,y 3,y 4,y 5均由 2 个 a 和3 个 b 排列而成记 S=x1y1+x2y2+x3y3+x4y4+x5y5,S min表示 S 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S 有 5 个不同的值若 ab,则 Smin与 无关a若 ab,则 Smin与 无关b若 ,则 Smin0b4若 ,S min= ,则 a 与 b 的夹角为a2284三 解 答 题 : 本 大 题 共 6 小 题 , 共 75 分 解 答 应 写 出 文 字 说 明 、 证 明 过 程 或 演 算 步骤 解 答 写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区 域 内 (16) (本小题满

7、分 12 分)设ABC 的内角 A,B,C 所对边的长分别是 a,b,c,且 b=3,c=1,A=2B.()求 a 的值;()求 的值.4sinA(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 5 局仍未出现连胜,则判定获第 4 页 共 12 页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 ,乙获胜的概率为 ,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3231(I)求甲在 4 局以内(含 4 局)赢得比赛的概率;()记 X 为比赛决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 X 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 (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函数 ,其中 23()1)fxax0a()讨论 在

8、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当 时,求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 的值.0,x()fxx(19) (本小题满分 13 分)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 : ( )和 : ( ) ,过原点 的两1Expy1202Expy20O条直线 和 , 与 , 分别交于 , 两点, 与 , 分别交于 , 两点1l2l2A2l11B2(I)证明: ;1BA2()过 作直线 (异于 , )与 , 分别交于 , 两点记 与 的面积分Ol1l1E21C21CBA2别为 与 ,求 的值1S21第 5 页 共 12 页(20) (本小题满分 13 分)如图,四棱柱 ABCD-A1B1C1D1中,A 1A 底面 ABCD四边形 ABC

9、D 为梯形,ADBC,且 AD=2BC. 过A1,C,D 三点的平面记为 ,BB 1与 的交点为 Q.(I)证明:Q 为 BB1的中点;()求此四棱柱被平面 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若 AA1=4,CD=2,梯形 ABCD 的面积为 6,求平面 与底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21) (本小题满分 13 分)设实数 ,整数 , .0c1p*Nn(I)证明:当 且 时, ;x0px1)(()数列 满足 , ,证明: napc1nnacapnca1第 6 页 共 12 页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B (

10、4)D (5)D(6)A (7)A (8)C (9)D (10)A二填空题(11) (12)1 (13)3 (14) (15) 123yx三解答题(16) (本小题满分 12 分)()因为 ,所以 BA2BAcosin2siin由正、余弦定理得 aba2因为 , ,所以 , 3b1c123()由余弦定理得 1629os bcA由于 ,所以 0 3os1in2A故 624)1(24icsi)4sin( A(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用 A 表示“甲在 4 局以内(含 4 局)赢得比赛” , 表示“第 局甲获胜” , 表示“第 局乙获胜” ,kAkB则 , , =1,2,3,4,532)(k

11、P1)(kB() )()()() 432132121 BPA)()(4321APBAP 86)3()3()( 222 ()X 的可能取值为 2,3,4,5,95)()()()()( 2121211 BPAPBAP第 7 页 共 12 页92)()()()()()3( 321321321321 BPAPBAPBXP444,810)()()()( 4321321 )5( XPXP故 的分布列为2 3 4 5P9581024810423EX(18)(本小题满分 12 分)解:() 的定义域为 ,()fx(,)2(13fxax令 , 得0f1212434,a所以 12()3)(fxx当 或 时, ;当

12、 时, 120f12x()0fx故 在 和 内单调递减,在 内单调递增()fx1,)(,)x1,()因为 ,所以 0a2当 时, ,由()知, 在 上单调递增,42x()fx0,所以 在 和 处分别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f1当 时, ,0a2x由()知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f0,2,1x所以 在 处取得最大值fx2143a第 8 页 共 12 页又 ,所以(0)1,ffa当 时, 在 处取得最小值;()x1当 时, 在 和 处同时取得最小值;af0当 时, 在 处取得最小值41()x(19)(本小题满分 13 分)()证:设直线 , 的方程分别为 , ( , 0) ,则1l2x

13、ky121k2由 得 ,,12xpyk),(121pkA由 得 ,,2),(12同理可得 , ),(211kpB),(2kpB所以 ,)1,1(),( 2212121 kA ),(),( 121212122 kpkpkB故 ,所以 21Ap1B2A()解:由()知 ,同理可得 , ,121C2B1A2C所以 ,1CB2因此 221AS又由()中的 知 ,211Bp211pA第 9 页 共 12 页故 21pS(20) (本小题满分 13 分)()证:因为 , , = , = ,BQ1ACDBQAD1所以平面 平面 ,从而平面 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相互平行,即 ,1 C1故 与 的对应边相互平行,于是 ,QBCADQBAD所以 ,即 是 的中点2111()解:如图 1,连接 , ,设 ,梯形 ABCD 的高为 ,四棱柱被平面 所分成上下两部QhA1 d分的体积分别为 和 , ,则 上V下 aBCaD2图 1,ahdVADQ31231 ,aBC4)(所以 = + = ,下 ADQ1BCV127又 ,ahdBCA31所以 = -上 AD1下= -27第 10 页 共 12 页= ,ahd12故 7下上V()解法 1如图 1,在 中,作 AEDC,垂足为 E,连接 A1E,ADC又 DEAA 1,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