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简答论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6155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史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书法史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书法史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书法史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书法史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史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史简答论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先秦书法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代书法的 诸要要素?应:正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址中,我们发觉,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方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改变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联合陈设上的章法美,以及正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要素所组成的品德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羊毫等书刻东西,审美看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从商到秦一致,汉字的蜕变体现出由繁到趋向,这种蜕变具体反映正在书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书法艺术的内涵因文字改变而显得越发富余。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正在品德上有哪些改变?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西周前期的金文品德

2、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 ,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全体上是线与块面联合的方式美。西周中期金文品德典雅温顺,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热和而畅快,笔画圆浑,但粉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加强,行款结构疏朗自如。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老练,笔画趋于一致,字型越发,品德也呈多样化,显现了籀文老练时期的品德特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周遭外形的团块,正在西周晚期基本消失。笔画的方式美变得清真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偏向演化,品德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严厉,极为富余。金文发展到西周,进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年龄战国时期的金文孕育发生了重要的影响。3、年龄战国时期各

3、系文字书风 的地域特 ?应:年龄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年龄早期齐系文字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年龄中期至战国早期结体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娟秀,书法精劲谨慎,结体上多有改变,逐步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到战国中晚期,用笔趋于简率。年龄时期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委婉妩媚而不乏率真。战国早期结体方整,朴实谨慎,到了晚期用笔简率,出现典型的战国书风。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剧烈的连笔熟悉、笔画的互相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

4、长,笔画细微尖锐,精劲富于粉饰美。楚系文字,早期的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中期的笔画屈曲蕴藉,有轻重疾徐的改变,有鸟虫篆;中晚期的楚系文字,结体由纵势向横势过渡,圆转宛劲,行款均匀,笔法一致,到了晚期,楚系文字用笔走向简率。秦系文字,年龄早期的秦系文字,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笔画细匀劲健。秦雄簋笔画瘦劲而委婉,是秦系文字书风的代表。石胀文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遒朴而有逸气,行款非常灵巧,横竖间距大要划一。总的来说,除秦系文字外,年龄早期各系文字书风大要继续和发展了西周晚期方正朴茂的品德,从年龄中期到战国早期的各系文字,书风逐步摆脱了西周的影响,体现为颀长秀美,并出现粉饰较强的鸟虫

5、篆,到战国中晚期各系文字书风总体走向简率。4、年龄战国到秦一致这段时期秦系文字 发生了籀文小篆的改 变,其代表作品有哪些?并论述其嬗变轨迹。应:代表作品:秦雄钟 、 秦雄鎛 、 秦雄簋 、 石胀文 、 商鞅方升 、 新郪虎符 。秦篆文字由籀文发展到小篆的大抵脉络:虢幼子白盘秦雄钟、秦雄鎛秦雄簋 石胀文秦雄大墓石磐刻石 新郪虎符 泰山刻石。5、解释:甲骨文应:甲骨文是殷商统治者的占卜记录。这些记录占卜活动的文字是用刀刻正在龟甲兽骨上的,因此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 、 “卜辞” 、 “殷墟书契”等。现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4600多个,目前可识1000多个。甲骨文是钻研商代文字、历史、

6、文化最重要的材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6、解释:金文应:正在青铜器上铸铭文,从商代中后期开端流行,到周代达到岑岭。秦称铜为金,因此把刻铸正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 。其铸刻文字有两种外形:一种是凹进的文,称为款;另一种是凸出的 文,称为识。故青铜器铭文又称“彝器款识” 、 “钟鼎款识” 。7、解释:大盂鼎应: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金文,清光绪年间出土。铭文敦厚灵巧,体势谨慎,起止之锐圆因势而异,常有粗画和肥厚的点团出如今字的笔划中,组成特有的节奏感,显现了朴厚的时代风采,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8、解释:散氏盘应: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铭文十九行,结构多变,取横势,重

7、心较低,粗放厚重,显壮实遒迈之气,是西周晚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9、解释:毛雄鼎应:毛雄鼎是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铭文32行,497字,为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最长的铭文。笔法圆润精严,结体劲瘦,全体浑穆磅礴,为西周晚期金文中最有代表的作品。与散氏盘相反,其字形趋长,取纵势,正在金文特有的凝重中增添了灵动和活泼的姿势。 大盂鼎的肥厚笔画和点团正在毛雄鼎中已趋于消失。10、解释:虢幼子白盘应:虢幼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笔画向更简洁、流畅偏向发展的代表作,其点黄美丽,行款疏朗空灵,显峻秀之气。作为这一时期的籀文的代表,对卖前秦系文字书法如秦雄簋 、 石胀文等孕育发生了很深的影响。11、解释

8、:侯马盟书应:侯马盟书是年龄中期至战国早期晋系文字最典型的代表。盟书为圭形的玉石片,上有墨书,更多的是朱书,这些朱墨文字,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其剧烈的连笔熟悉、笔画的互相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可看为这一时期“草篆”的典型作品。12、解释:石胀文应:石胀文是年龄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的代表。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遒朴而有逸气。 石胀文虽从西周金文发展而来,但差别于西周金文过多的粉饰,而显现出自然、朴质的艺术特 ,出现一种新的风采。其行款非常灵巧,横竖间距大要划一,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 。13、解释:隶变应:由篆而隶的书体蜕变过程中,依托快写、省略、假借、合并

9、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法,毁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谈判用笔方式,并正在改变中逐步组本钱人的规律。这种改变的规律逐步老练和普遍使用的时分,早期的隶书就组成了。我们把这一隶书书体的发展蜕变的景象及其内正在的规律称为“隶变” 。发生正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由古文字向今文字零碎的蜕变过程。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可以明确地寻到秦篆隶变的轨迹。 第二章秦汉书法1、联合秦代刻石概述秦代小篆的品德特 。应:秦代的小篆笔画圆转流畅,较籀文划一,主要用于官方文书、纪功刻石及印章中。现存的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相传为丞相李斯所书,这些刻石,结体均匀,字形呈长方,上下取纵势,恰恰旁部首基本稳定,

10、笔法圆转宛通,中锋用笔,躲头护尾,笔画委宛而刚劲,富于端庄美和严厉气,虽字字独立,然瞧其全体,互相依靠,正在章法上有行有列,并由其纵势孕育发生了行间大于字距小的布白特 。2、汉代简牍书法可分为哪两大 类,各有何特 ?应:汉代的简牍书法可以分为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两大类。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内容多为古代文籍,如马王堆的老子 、银雀山的孙膑兵法 ,其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书风多高古、稳重,用笔结构讲究富于改变。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枯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

11、书体上大抵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的作品是隶书。这些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率意而有天趣。3、汉代铭记书法可包括哪几大 类, 请联合实例论述种种另外 艺术品德?应:汉代的铭记书法主要包括:金文、汉代石刻、汉砖瓦铭文、西汉骨签刻辞。汉代的金文的品德大抵分为两类:一类体现为耸立峻险爽利的镌刻之美,如西汉的上林共府铜升铭 、 上林共府鼎铭 。另一类体现为柔韧浑厚圆转的品德,如东汉的光和斛铭 、 镜鉴铭 。汉代的石刻极为富余,有碑碣、摩崖刻石、墓志铭、石经等。其内容主要正在汉人祭奠、纪功、记事、教化、凭证及宣教等,书体主要是篆书和隶书。汉代的砖瓦铭文是指体现物

12、勒工名的砖瓦上的文字记号,如建筑、墓葬的展地砖、饰墙砖、瓦汉的纪年、吉语粉饰铭文、买卖地券的砖铭和墓志砖。汉砖瓦铭文的主要书体是宽裕粉饰意味的篆书和隶书。西汉骨签刻辞,是记录正在牛骨上的全国地方工官向核心政贵寓交供皇室和政府使用的种种手产业制器、用具和种种物品的一类骨刻文字。书体有篆有隶,也有草篆。4、汉代碑刻出现的时代配景是什么? 东汉时期隶书碑刻有哪几 类典型品德?试举例阐明。应:汉代非常重看书法教育,东汉灵帝设鸿毂下学,使书法教育上升不独立的艺术教育,扶植了一批书法人才。政府凭据尉律来选拔书法人才,以通经艺取仕,有力地促进了书风的风行。汉代以孝治天下,并有举孝廉制度,此风一开,厚葬风行,

13、加上士医生们好名之风每况愈下,逝世后皆立碑颂其生平,为汉代的书家提供了用武之地。客瞧上促进了汉代碑刻艺术的发展。东汉时期的隶书碑刻有三种品德。一端庄平正、法式疏松类的碑刻。有子游残石 乙瑛碑 袁博碑 张景碑 西岳西岳庙碑 史晨碑 熹平石经 王舍人碑 。二是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的碑刻。有礼器碑 孔宙碑 尹宙碑 曹全碑 。三是朴实高华、雄壮沈厚一路的碑刻。有裴岑纪功碑 鲜于璜碑 衡方碑 张迁碑 石门颂 封龙山颂 西狭颂 郙阁颂 。5、简述汉代各书体的蜕变过程,并举例阐明正在书体蜕变过 程中的笔法嬗变规律。应:汉代的书体中,小篆仍然是通行文字之一,正在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的仪典中书写。西汉初年,急

14、速的隶变大潮,使小篆发生了隶变景象,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属于古隶阶段,真正老练的隶书是正在笔画的波挑老练和掠笔的组成。正在解散隶书结构疏松的同时,组成了章草书,主要的特 是正在每字的结束时采和波挑法,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草书的组成,最早孕育发生于篆书的草写卖中,随间草篆嬗变为古隶,草书又继续朝古隶的快写偏向发展。楷书与行书的出现晚于章草,约正在东汉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楷书,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简易手写体,早期的行书该卖孕育发生早于早期的楷书与草书之间,楷书快写加上部分的草法组成了行书的特 。6、东汉后期主要文人书法流派有哪些? 对后代书法有什么影响?应:东汉后期文人书法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史

15、上文书法流派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主要有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崔瑗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和蔡邕的隶书流派。曹喜的篆书,开创了悬针法、垂露篆,对后代的邯郸淳、蔡邕皆有影响,直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都有曹喜的篆书品德。杜的草书硬瘦,其书法品德特 后来被张芝所继续,对魏晋南北朝书风孕育发生很大的影响,张芝的草书对魏晋时期的文人书法流派中组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流派的组成,为卖时文人书家确立了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并影响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书家群。7、解释:秦书八体应:秦朝正在小篆通行的大格式下,其它书体并未完整废尽。许慎正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籀文,二曰

16、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8、解释:秦诏版应:秦始皇一致六国后,为一致器量衡,向全国雄布一篇诏书,这篇诏书由政府核验,后由工匠授命制作正在量器上,或将铭文铸凿于权量之侧,或以印模制作于陶量之侧,称为“秦诏权量铭文” ,有制成刻有铭文的一簿片诏版,镶嵌于权量上,称为“秦诏版” 。9、解释:江淮汉简应: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内容多为古代文籍,如马王堆的老子 、银雀山的孙膑兵法 ,其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书风多高古、稳重,用笔结构讲究富于改变。10、解释:西北汉简应: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枯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