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5684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试题b(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管理心理学试题(二)一、选择题1 ( C )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B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C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D 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 C )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实验法C.调查法 D.测验法 3 ( D )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斯特恩B斯科特C罗利斯伯格D闵斯特伯格4. ( C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5 ( A )由于缺乏或期

2、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 ,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26. ( C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A.系统管理理论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 ( C )下列属于内在激励因素的是 。A晋升B福利C责任感D表扬8. ( B )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 ( D )下列关于非

3、正式组织缺陷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小道消息传播的渠道;B非正式组织往往会抵制变革;C非正式组织是造成员工从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D非正式组织减少了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渠道;10. ( D )行为发生的原因与行为的预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行为是由 引起的,那么行为是否会再发生则很难确定;如果行为是由 引起的,那么就可以推测出该行为者的许多特点,并对该行为的再次出现进行预测。A外部条件;内部条件B内部条件;外部条件C内部原因;外部原因3D外部原因;内部原因11 ( D )强化理论以斯金纳的 为基础。A操作理论B条件反射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操作性学习理论12( D )能力具

4、有 与 的特征。A跨空间;跨情境B跨时间;跨地点C跨空间;跨地点D跨时间;跨情境13 ( D )勒温提出 ,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A群体气氛理论B群体相互作用理论C群体效能理论D群体动力学理论14 ( C )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5 ( A )许多研究发现, 工作取向且 关心人的领导,比其他类型的领导更能促使员工有高绩效和高工作满意感。A高;高度B高;低度C低;高度D低;低度416( B )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弱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且群体凝聚

5、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弱17 ( B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如果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则 领导可以带来高的绩效和满意度,而对于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 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多余的,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命运的内控型下属对 领导更为满意。A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B支持型;指导型;参与型C指导型;参与型;支持型D参与型;支持型;指导型18. ( D )根据布雷克管理方格图,下列管理方式中对工作抓的最紧的是 。 (注:横座标为重视工作,纵座标为重视员工)A.8.4 B.3.7 C.2.8 D.9.2 19 ( B )某公司的组织设总经

6、理一人,领导三个部门销售部(设经理 1 人,销售员 6 名) 、采购部(设经理 1 人,采购员 7 名) 、财务部(设经理 1 人,员工 2 人) 、人事部(设经理 1 人,员工 2 名) ,则该公司的组织结构为 ,管理层次为 层。A直线式组织结构;2B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3C事业部型组织结构;3D职能型组织结构;320. ( A )勒温认为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解冻、变革和 。5A.再冻结B.激励C.管理 D.目标二、改错题1. 质有好与不好之分,气质的类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 “评价中心”是用于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 ( )3. 需要转化为动机和

7、行为有两个条件,即需要的强度和诱因。 ( )4.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创造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个职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内在奖励”的环境。 ( )5.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种:亲密形态、互利形态、勉强形态和冲突形态。 ( )6. 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 )7. 压力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所以压力对于个体是有利的。 ( )8. 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 )9. 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 )10. 只要采取某种方法,传言是可以杜绝的。 ( )三、名词解释1.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

8、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 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2. 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3.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4. 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 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 往的过程65. 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

9、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6. 能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7. 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 ,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 1 至 9 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 产程度的标准8. 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9.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10

10、. 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关于个人和团体特征的知觉,包括个人知觉和人际关系知觉四、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 (1)课题的选择、 (2)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假设、 (3)调查和实验的设计、(4)研究的取样、 (5)数据的收集、 (6)数据的统计分析、 (7)做出结论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 (一)规模因素、 (二)战略因素、 (三)环境因素、 (四)技术因素、 (五)权力控制、 (六)文化因素 3、管理机制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答:管理机制有效性条件:(1) 、参与约束;(2) 、激励相容;(3) 、信任;(4) 、绩效评估4、心理压力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11、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 (1)保持一定压力,才能集中精力、发挥潜力做好工作; (2)适度的压力,能更好地调动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3)适当的压力,使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调动更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问题。 2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 (1)压力过大,会抑制人的行为,使要工作效率更低; (2)持续的、超强 度的压力,对身体特别有害。 75、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1)客观因素:宣传者的威信、宣传者的隐藏动机、宣传者的人格魅力; (2)主观因素:自尊心、智力水平、需要、性格、性别。6、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答: (1)分析与确定问题; (2)组织诊断; (3)

12、计划并执行变革方案; (4)对变革作效果评估。7、简要比较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在信息传递活动中的优劣。答: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但双向沟通由于信息的传递有反馈,准确性高,易保持良好的气氛 和人际关系。从程序上看,单向沟通安静、规矩,易于保持信息传递的权威性,而双向沟通混乱无秩序。 单向和双向沟通各有长短,在组织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沟通方式。8、心理的实质是什么?答: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4)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9、简述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

13、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群体的团结。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成员团结的重要基础。 (2)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体的效益。而凝聚力是 工作效率得以发挥的前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方法。(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1) 人们长期从事某种工作,心理上有安全感,而急剧的变革,打破了人们原来心理上的平衡, 从而产生抵制变革的心理。 组织中多数职工容易安于现状,求稳怕乱,对那些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变 (2) 革往往缺乏坚定信心,这种心理惰性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 无论人事或技术变革,都

14、会涉及到人的 (3) 地位的变化。他们不情愿失去权力地位,在行动会以各种形式抵制变革。 部分人担心改革会影响个 (4) 人的经济收入,经济利益得失的顾虑往往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组织因机构需要精简,或因用工制 (5) 度的变更而调整职工队伍时,会对非正式群体产生冲击,因而遭其反对,成为变革的一种阻力。 (二)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 (1) 统一认识。组织变革只有变成全体成员的需要,认识得到统一,才会有群体8成员的观念和行 为,以克服群体对改革的阻力。 积极参与。在组织变革中,吸收组织成员参与变革方案计划制定和 (2) 实施十分必要,它有利于提高成员责任意识,进而推动变革。 威信。组织变革的决策与领导

15、权应由 (3) 领导能力强的人来掌握,借助其影响力,强化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心理适应。 (4) 组织变革需要时间,组织成员需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操之过急。 群体作用。当群体心理与行为需要 (5) 变革时,应注意引导,循循善诱,使成员在目标、价值观、情感、行为等方面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以 克服群体对改革的阻力。2、请谈谈公平理论的要点及在管理中的应用?答: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不公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 到公平更为密切。员工对报酬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感到满意, 不仅受到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每个人都需要保护分配上的公平感, 只有产生公平感时,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 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 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管理者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是否能做到公 平合理,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