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425558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1. medical psychology: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2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 研究心身相互关系及其机制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5) 研究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特征及增进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2、。3.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4. 医学心理学有哪些分支、相关学科?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异常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第二节 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2.生物医学模式:采用物理的和化学的研究手段,探索人体的奥秘,从整体到系统、器官,直至现今的分子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和疾病的预防。3.biopsychosocial model,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

3、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4.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疾病谱、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医疗体制、历史文化背景5.医学心理学的思想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有何影响?1) 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应激和心理行为障碍增加,促进了医学模式的改变。2) 医学心理学有关知识在医学工作者中的普及,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转变。6.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主要认识是什么?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始终坚持用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来看待疾病和健康关系,坚持整体观和系统论的观点,把人看成

4、是一个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自然人+社会人4)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7.常用的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有:个案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个性特征。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第二节 认知过程1.Cognitive process,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

5、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忆象思维语。2.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可分为 5 外(视听嗅味肤)3 内(运动平衡内脏)3.感觉的特征: 简答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可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把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称为绝对感觉阈限,把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成为差别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弱持-增强。感觉的对比,指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在性

6、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左冷右热,先苦后甜。感觉的相互作用,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红色,暖和+空间变小。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补偿是指当人的某种感受器受到损伤后,在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的影响下,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大大的提高的现象。发展是指人的感受器在长期锻炼中可以大大提高和发展。联觉,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甜蜜的笑容。4.Percep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5.知觉的基本特征 简

7、答题 :1) 知觉的选择性,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给人的知觉也是不同的。2)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3) 知觉的理解性,感知当前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还要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4) 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知觉的形象保持恒定不变。6.Illusion,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7.Memory,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

8、持、再认和再现。8.记忆的分类1) 按内容分,形象、逻辑、情绪、运动记忆。2) 按加工方式或保持时间分,感觉记忆,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0.252s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保持的记忆 5s2min 信息储存量有限,7+-2 个chunk;长时记忆,信息经过深入加工在头脑中长期储存,时间长容量大。9.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出时有困难, (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错误的再认或再现) 。遗忘的规律:快慢、材料的性长、个体心理状态、个体学习程式1)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2) 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3) 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

9、理状态有关;4) 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10.thinking,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分类:1) 思维方式(动作+形象+ 抽象思维)2) 思维的指向性(聚合+发散/求同+求异)3) 思维的独立程度(常规+创造思维)11.Attention,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注意分类:1)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2) 有意注意(有目的,一定的意志努力)3)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注意的品质:1) 注意的广度;单位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的对象的数量2) 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3)

10、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4) 注意的转移,个体有目的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1.emotion&affection,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情感侧重于内部体验。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常常蕴含着情感。区别:情绪,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表现为外显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情感,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表现为内隐性;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独有,发生较晚。3.情

11、绪的功能 简答 :1) 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生物进化的条件,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2) 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情绪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体现在人的生理活动和认识活动中。3) 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活动规律,对其他心理活动和人的行为具有组织作用,4)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情绪具有服务于人际沟通的功能。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有助于人的社会适应。4.情绪状态的分类:1) Mood,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2) Intense emotion,一

12、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激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是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体验。3) Stress,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5.举例说明情感的分类。1) 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2) 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中所产生的情感。3)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动力性(增减力) 、激动性(激动平静) 、强度(强弱) 、紧张度(紧张轻松)表情,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特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特征。6.情绪的基本理

13、论。1) 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2) 坎农-巴德情绪丘脑理论;3) 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4) 沙赫特-辛格情绪三因素学说。第四节 意志过程(略)第五节 人格1.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与个性:个性着重强调人的独特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人格是强调人的整体性,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人生哲理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2.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3.人格特质理论。1)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将人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5+162)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14、理论,人格是由两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外向内向维度 E+情绪稳定不稳定维度 N,第三维度精神质维度。3) 大五人格理论,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OECAN.4.Need,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起源(生理性+社会性) 、对象(物质+精神)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 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放。2) 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 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后面的三个层次

15、的需要才能依次出现并得到满足。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4) 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但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忽视了人的多种需要往往是同时存在、互相制约的。6.Motivation,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7.Frustration,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只是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影响因素,个体挫折承受能力、实际结果、挫折=主观期望值/实际结果。8.Ability,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

16、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实际能力+潜在能力9.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论述题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1) 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 营养状况,严重营养不良将影响脑细胞的发育,影响心理功能的发展。3) 教育,包含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4) 社会实践,不同职业的劳动实践因其特殊要求不同制约着人的能力发展的方向。10.Intelligence 常考 ,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集中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上。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其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记忆、理解能力。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与教育文化有关,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11.Temperament,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天赋性、稳定性。气质的类型:Hippocrates 气质体液学说,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12.Charac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