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425543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预防医学重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医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

2、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公共卫生监测: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 ,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社会活动。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策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有氧运动:是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

3、身体活动(如长跑、步行、骑车、游泳等) 。身体活动总量:是个体身体活动强度、频度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的综合度量,其数值上等于三个变量的乘积。运动处方:是指对从事运动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测试与体适能测试) ,按其健康、体适能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方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类型、强度、时间及频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疗的目的。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表现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计划免疫: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

4、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也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范围较小的疫源地(如只有一个传染源)称为疫点,范围较大的疫源地称为疫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 ,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呼吸性粉尘:所采集的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 7.07 微米以下,而且空气动力学直径 5 微米粉尘的采集效率为 50%,此粉尘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能沉积于肺泡,对人体危害很大。食品安全:

5、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卫生系统反应性:卫生系统在满足人们对系统中改善非健康方面的合理性期望的程度。卫生保健公平性 :按照需要公正、平等地分配各种可利用的卫生资源,使整个人群都能有相同的机会从中受益。卫生服务需要: 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的客观要求。卫生服务需求: 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

6、的过程。医疗保险: 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保险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医疗保险基金) ,用于补偿个人(被保险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医院安全管理: 通过对医院有效和科学的管理,保证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和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不受医院内在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伤害。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初级卫生保健:又称基层卫生保

7、健,它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复习题: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健康决定因素的构成?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个体因素:(1)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2)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3)个人的卫生习惯(4)个人的能力和技

8、能 物质环境: 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该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构成了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社会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 卫生服务:包括拥有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和质量保证的服务网络,一定的经济投入,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以及保证服务的可得性,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筛检的应用原则?1.被筛检的疾病或缺陷是当地重大的卫生问题。2.对被筛检的疾病或缺陷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与条件。3.对发现并确诊的病人及高危人群有条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且应有统一的标准。4.了

9、解被筛检疾病的自然史,有可供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或测量的标志。5.筛检试验要快速、简便、经济、可靠、安全、有效及易为群众接受。 决定筛检频率的因素?1、疾病的病理特点和速度 2、筛检方法的灵敏度:灵敏度高,筛检的频率主要根据疾病的病理发展的速度来决定灵敏度过低,需要增加筛检的频次适宜筛查的技术如何确定?确定疾病筛检项目时需遵循的最低标准: 疾病方面 1、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必须是严重的(即有较高的死亡率或发病率)。2、对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的预防效果及其副作用有清楚的认识。 3、清楚所筛检疾病或状态的自然史,所筛检疾病应有可识别的早期临床症状或体征,且有足够长的领先时间实施筛检。 筛检试验方面 1

10、、 筛检方法或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患病人群被遗漏(假阴性)可降低筛检方法的灵敏度 健康人群被错误地认为患有疾病(假阳性)可降低筛检方法的特异度 2、筛检方法的可接受性: 筛检方法必须是快速、简便、廉价和安全,以避免在时间、人力和金钱方面的成本过高,便于为受检者所接受,同时也不能给受检者带来任何的伤害。 医疗保健系统 1、 对筛检阳性者能实行有效地追踪,以确定是否患病。 2、 在开展一项特殊疾病的筛检计划前,患病者应该已经得到有效治疗。 3、 必需治疗筛检和诊断过程发现的疑难病症者。4、 干预措施应该易于被筛检人群接受。 5、 应该明确定义筛检的目标人群。 6、 应该明确筛检的负责人和用于判断

11、筛检试验阳性结果的截断值,应该清楚如何使筛检结果成为受检者常用医疗保健场所的医学记录。 伦理学方面 1、 遵守尊重个人意愿、有益无害、公正等一般伦理学原则2、 受检者“知情” 3、 有益无害原则在筛检实施的标准中有明确体现 4、 个体的预期寿命是否长于无症状患者早期筛检的获益时间5、 公正原则要求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 健康管理的内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内容: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基本策略: 生活方式管理: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需求管理:通过帮助健康消费

12、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疾病管理: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 灾难性病伤管理: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它关注的是“灾难性”的疾病或伤害。 因工残疾管理:针对因工作导致的伤残人员进行评估以及体能和心里恢复的过程,目的是促进因工伤残人员的身心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尽早返回工作岗位,以减少费用代价。 综的群体健康管理:通过上述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对一个确定的群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管理。影响人们的卫生服务消费需求的因素?患病率 反应了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水平。感知到的需要 个人对疾病重要性的看法,是否需要寻求医疗服务。病

13、人偏好 强调病人在医疗服务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医生的职责是帮病人了解这种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如个人的经济支付能力、残疾补贴、保险中的自付比例、疾病补助等。健康促进的策略?1.倡导 是指通过社会舆论和行动,就某一议题获得社会的接纳、政策的支持以及政治承诺。 2.促成 是指健康促进工作者以增权的方式与服务对象个体或群组一起共同采取行动的过程。其中增权(empowerment)指:增:内在能动性的发挥和增强权:自主和决定的能力3.协调 是指让利益冲突各方围绕促进和保护健康而妥协的过程。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个体心理方面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动

14、机和行为意向。强化因素: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促成因素:实施某行为必需的技术、资源或其他社会因素。个体水平的健康行为改变常用理论及其内容?常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式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 3方面的认识:(1)威胁及严重性。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如死亡、伤残、疼痛等;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如工作烦恼、失业、家庭矛盾等。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认识,包括对医师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身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2)困

15、难及益处。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有效时,人们才能自觉采取行为。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所遇困难的认识,如费用的高低、痛苦的程度、方便与否等。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困难具有足够认识,才能使行为维持和巩固。(3)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综上所述,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

16、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然后,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二)阶段变化理论概念 简单定义 干预措施无打算阶段 未意识到问题存在,未想到要改变行为提高需要改变的意识;提供个体化的改变行为可得益处,不良行为后果的信息打算阶段 想在最近(6 个月之内)进行行为改变 动员、鼓励病人制定特定的计划准备阶段 制定一个月行动计划帮助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设定阶段性行为改变目标行动阶段 实施特定的行为(保持 6 个月) 协助信息反馈、解决问题、社会支持,强化维持阶段 继续行为的改变 (6 个月以上,甚至终生)协助应对可能问题、设置提醒物、寻找替代品、避免反复.(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根据三方互动的原因解释心理现象。根据这一互动的因果模型,人的能动性是其个人内部因素(认知、情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