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54600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经复习重点整理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重点微观经济学概要: 消费者理论:偏好关系 - 理性偏好- 显示性偏好 - 效用(边际效用)、效用函数、间接效用函数与支出函数 -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 -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斯卢茨基方程)- 需求函数 - 弹性 - 吉芬商品、凡勃伦商品(物品分类)- 消费者剩余 。 不确定性: 期望效用定理 (阿莱斯悖论)- 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 阿罗-普拉特绝对风险规避系数)- 主观期望效用定理 生产者理论:生产- 生产可能性边际 - 生产函数 - 生产要素 - 成本(机会成本)- 成本函数 - 规模报酬 - 利润与利润函数 - 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 - 生产者剩余 局部均衡:产业组织理论

2、- 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 垄断(独占) (垄断性竞争(独占性竞争))- 寡头垄断(寡占)(古诺竞争、伯川德竞争与斯塔克伯格竞争)- 进入威胁(进入障碍) - 竞争性市场 一般均衡:埃奇沃斯框图 - 帕累托最优 - 瓦尔拉斯均衡 - 阿罗-德布鲁均衡 -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 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 外部性(网络外部性)- 公共物品(公共财) - 林达尔均衡 社会选择与福利:社会偏好关系 - 阿罗不可能定理 - 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函数 博弈论(赛局论):博弈 - 非合作博弈(非合作赛局)与合作博弈(合作赛局) - 策略、局中人与支付函数(博弈的表述) - 静态博弈 - 动态博弈 -

3、 重复博弈(超级博弈与无名氏定理) - 信息 - 混合策略 - 纳什均衡 - 颤抖手精炼 - 序贯理性 - 逆向归纳 - 子博弈精炼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 不完全信息博弈(贝叶斯博弈)与贝叶斯均衡 - 信念- 讨价还价理论 信息经济学(资讯经济学):信息的非对称性 - 逆向选择 - 信号传递 - 信息甄别 - 委托-代理问题 - 道德风险 拍卖与机制设计:收益等价原理 - 事后效率 - 机制 - 执行 - 激励兼容 - 先验有效 数学方法:逻辑 - 集合论 - 函数与对应 - 拓扑学 - 微分与积分(微积分)- 拉格朗日方法 - 库恩-塔克定理 - 二阶条件(非线性优化(非线性最佳化)) 以

4、下是我的上课笔记标记的重点: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定要记住!2、 原理二:机会成本:实例: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这种权衡取舍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此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用另一种物品来衡量的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两个基本经济模型: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第四章: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力量(特别重点)1、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成反比)供求规律: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

5、成正比)2、买者决定需求卖者决定供给。3、差别形成垄断(垄断竞争市场) ;替代形成竞争(竞争市场) 。4、区分需求与需求量;区分供给与供给量。需求量的变动: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所有决定需求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变动时,该物品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动。需求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当这些变量(物品的价格、买者的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买者的嗜好、预期和买者的数量)中的一个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变动。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所有决定供给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变动时,该物品的供给量会发生什么变动。供给变动:供给曲线的移

6、动。当这些变量(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和卖者的数量)中的一个变动时,供给曲线会发生变动。4、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5、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6、 过剩与短缺(P81)7、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P82)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1、中点法: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2、需求价格弹性:P96 图公式: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3、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小于 1)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大于 1)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

7、(价格弹性正好等于 1)时,当价格变动时,总收益不变。4、需求收入弹性:公式: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收入变动百分比5、低档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减少。其收入弹性为负数。6、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公式: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 1 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物品 2 的价格变动百分比7、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重点一致)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1、价格控制: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在均衡点之下,引起短缺。(租金控制)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在均衡点之上,引起过剩。 (最低工资法)2、税收归宿,即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分配方式。税收归宿并不取决于

8、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而是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因为市场的这一方难以通过改变购买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3、运用供求工具研究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影响。4、经济受两种规律支配:供求规律和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特别重点)1、市场上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即在均衡点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2、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及生产者剩余(P140,P146)3、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支付意愿)买者的支付量(市场价格)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市场价格)卖者的成本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 + 生产者剩余= 买者的

9、评价卖者的成本4、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5、效率:资源配置是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6、有效率的市场(实现总剩余最大化):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7、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评价,而供给曲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8、市场力量(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外部性(市场影响不参与市场的人)是一种被称为市场失灵的普遍现象的例子。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特别重点)1、表示消费者的偏好:(1)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

10、费者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无差异曲线不相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的两个极端例子:当物品很容易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呈现较小的凸性;(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当物品难以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呈现极大的凸性。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2)效用:(描述偏好和最优化)概念:效用是消费者从一组物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和幸福程度的抽象衡量。边际效用:消费者从多消费一单位该物品中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边际效用为正的商品称为经济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已经拥有的某种物品越多,额外一单位

11、盖物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就越低。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一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 另一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的比率2、最优化:效用最大化: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在最优点上,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组合要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等于相对价格(市场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在消费者最优时,消费者对两种物品的评价(用边际替代率表示)等于市场的评价(用相对价格表示) 。所以在这种消费者最优时,不同物品的市场价格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的评价。3、无差异曲线与效用的关系:更高无差异曲线上的物品的组合提供了更高的效用。无差异曲线是“等效用”曲线,即

12、消费者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所有各点上的满足程度都相同。4、正常商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低档商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5、难点: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发生在两条无差异曲线上)替代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发生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6、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最优点,即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7、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8、劳动供给曲线:P456(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3、)第十章:外部性1、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2、正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是有利的。 (教育)负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是不利的。 (污染物排放)3、外部性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4、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5、负的外部性是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有正外部性地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6、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

14、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权利分配决定了经济福利的分配)7、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 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阻止社会无效率)(2)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1:矫正性税收与补贴(使外部性内在化)(3)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2: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P213 的图 10-4)8、 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1、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特点:(1) 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

15、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2) 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类别:(P220)(1)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2)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搭便车者问题: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3) 公有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的物品。(4) 自然垄断(半公共物品,混合公共物品):有排他性无无竞争性的物品。2、 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第十三章:生产成本(特别重点)1、 生产函数:(P265)整个生产函数:Q = f(L,K,N,U )= (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家财产)短期的

16、生产函数:Q = f(K, L)= (不变,变)长期和短期的区别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投入要素的变化;长期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2、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配合比:人与社会的配合比;劳动力与设备的配合比)3、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4、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5、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6、 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而随着产量增加,生产函数却越来越平坦。7、 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固定成本(T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厂房,设备,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成本无论生不生产,都有折旧。可变成本(TVC):随着产量变动为变动的成本。 (劳动力,原料,能源,动力)企业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TC = TFC + TVC)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ATC = TC / Q)平均固定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