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251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教程】(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专题微语 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

2、而境界全出。 题型一 炼字型 考点突破 明法悟道 题型解读 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要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艺术效果 举例 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 苏轼蝶恋花中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中的 “ 绕 ”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感性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 春风又绿江南岸

3、 ” 中的 “ 绿 ” 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 苏轼西江月中 “ 人生几度新凉 ” 中的 “ 凉 ” 字,指出了自然气候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时借写气候之 “ 凉 ” ,抒写人生之 “ 悲凉 ” ,指出了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表达诗人独特的个体感受,常常收到妙趣横生之效 王驾雨晴中 “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中的 “ 疑 ” 字,可谓 “神来之笔 ” ,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一 “

4、疑 ” 字让小园、蜂蝶、春色焕发异彩,新鲜生动。 典例 1 (2014四川 )阅读下面的清诗 , 回答问题 。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 注 ,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 一枝 ” 语出 庄子 逍遥游 “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 “ 老一枝 ” 意为终老山林。 典例剖析 简要赏析颔联中 “ 常 ”“ 偏 ” 两字的妙处 。 答: _ 【 审题指导 】 炼字型鉴赏题 。 颔联中 “常 ”“ 偏 ” 两字的妙处 。 【 答题指导 】 解答炼字炼词类赏析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理解词

5、语所在语句的意义。赏析词语的妙处,首先要把握词语所在的语句的意思,通过对语句意思的把握,最终确定词语的意思。这首诗的颔联描述了秋景特色:出句写秋天山峦映照在夕阳下的景色,对句写落叶时分新月升起的景 色。第二步,把握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在这个语境下,其中 “ 常 ” 就是 “ 常常 ” 的意思,即本来山色与周围的环境是一致的,但在作者的眼中,寒山经常是暮色苍茫的状态。这是主观的感受,主要强调的是时间频度。 “ 偏 ” ,是 “ 偏偏 ” 的意思,本来新月与落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诗人认为新月总是在落叶的时候特别明亮,是有意为之,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第三步,理解词语表达的诗人情感。诗人用 “ 常

6、”“ 偏 ” 两个具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来描 写秋天的景色,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悲秋的情感。第四步,规范答题。步骤一:解释该字的含义 (表层、深层 );步骤二: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步骤三:指出该字的特点 (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 )和所用的手法 (如比喻、拟人 );步骤四: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果是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联系诗 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 , 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 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 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 【 答案

7、】 “ 常 ” 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 “ 偏 ” 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 常 ” 与 “ 偏 ”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分析词语意思和效果,体会炼字妙处 解答炼字类题 , 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体会字词用法。 赏析炼字,首先要分析词语的词性,体会所炼字的功能。比如动词可以使形象更加准确鲜明、动态感强,形容词可以增强描写对象的色彩感和画面感,副词能够强调描写对象的范围和程度,数量词能够使描写对象更加精确等。同时,要注重分析词语的活用现象和被动句式等。 方法归纳 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炼字,能够多角度体现描写

8、对象的特征,比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方面表现出形容词体现的对象特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动态美等;被动句式中的炼字,能够更好地体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所以炼字既能够表现主体的特征,同时也能够表现客体的特征等。 2把握景物特征。赏析炼字,要先理解词义,然后多角度理解词语体现出来的景物特征。比如上述 典例 1, “ 寒山常带斜阳色 ” 中的 “ 常 ” 字,意思是 “ 经常、常常 ” ,强调的是寒山经常著落日之色,强调时间频度。 3体会景物情趣。结合诗歌内容深入理解炼字的意思,体会诗人赋予描绘对象的情趣、情感和诗意等。比如上述 典例 1中 “ 新月偏明落叶时 ”一句,诗人认为新月偏偏在落叶的时

9、候特别明亮,一个 “ 偏 ” 字体现了诗人对新月的责怪,诗人认为这是新月有意为之,真实地表现了诗人的情绪。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 甘草子 宋 柳永 秋暮 , 乱洒衰荷 , 颗颗真珠雨 。 雨过月华生 ,冷彻鸳鸯浦 。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针对训练 请简要赏析一下 “ 乱洒衰荷 ” 句中 “ 乱 ” 字的妙处 。 答: _ 解析 要赏析 “ 乱 ” 字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和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于景而言,“ 乱洒 ” 是诉诸人的视觉, “ 真珠雨 ” 是诉诸人的听觉,李商隐有 “ 留得枯荷听雨声 ” 之句, “ 真珠雨

10、 ” 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白居易的 “ 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妙句。而第二层意思可能被忽略,于情而言,乱的形、乱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绪的外在体现。 答案 “ 乱 ” 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描绘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所谓 “ 诗眼 ” ,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 题型二 诗眼型 题型解读 “ 诗眼 ” 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 赠汪伦 : “ 李白乘舟将欲

11、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 “ 深 ” 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出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 “ 深 ” 是诗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如杜甫的 江畔独步寻花 :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满 ” 和 “ 压 ” 就是诗眼。 诗 (词 )眼在句中的作用: 诗眼 的 作用 举例 用以 翻 出 新意 萧楚才改张乖崖 “ 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

12、杀老尚书 ” 之“ 恨 ” 为 “ 幸 ” , “ 恨太平 ” 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 “ 幸太平 ” 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借以 增 添 情趣 韩驹改曾吉甫 “ 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 ” 之 “中 ” 为 “ 深 ” 、 “ 里 ” 为 “ 冷 ” ,改动两个字,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 “ 白玉堂 ” 与 “ 水晶宫 ” ,转眼显得雍容高华,超凡脱俗。 靠它增强形象性 秦观的 “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 ,是取 “ 抹 ”“ 粘 ” 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关乎诗意的精确 齐己咏早梅: “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 郑谷将 “ 数枝 ” 改为 “ 一枝

13、 ” ,使 “ 一枝 ” 与 “ 早 ” 意丝丝入扣。 典例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 回答问题 。 闻泉 李咸用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典例剖析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 为什么 ?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答: _ 【 审题指导 】 从全诗的角度,分析此诗的诗眼。 要有简要分析。 【 答题指导 】 第一步,把握诗歌内容,寻找诗歌的诗眼。诗眼是最能体现诗歌情感或景物特色的词句,从词性的角度看多是动词或形容词等。 闻泉 一诗,写诗人夜宿山中,被泉声惊醒,引起遐思,从泉声中捕捉领悟到自然界的情趣。由上 面的分析可以

14、看出,最能统领全文的字就是 “ 闻 ” 。第二步,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诗眼特点。分析诗眼的作用或解说为什么某个字词是诗眼,就要分析诗歌描写的景物特征。比如 “ 闻 ” ,统领了诗歌内容:诗人在睡梦中被淅淅沥沥的泉声惊醒,然后听到这悦耳的泉声,并想要把泉声用琴弹出来。第三步,规范答题。步骤一:指出该字 (词 )的基本含义;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 (词 )写了哪些内容;步骤三:考虑该字 (词 )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 答案 】 “ 闻 ” 。全诗紧扣 “ 闻 ” 字:首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情状。 “ 淅淅 ” 写初闻之声,“ 梦初惊 ” 写泉声作用于梦中

15、人的听觉过程及引起的心态反映。接下来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处的环境。“ 更无人共听 ” 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五、六句转入正面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 “ 急 ”“ 低 ” ,想象泉水的 “ 穿岩曲 ” 和 “ 过石平 ” 。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水声音,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声,琴声无法与之相媲美。 关注词性和位置,锁定诗眼,准确赏析 寻找诗眼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关注词语词性。 (1)动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含义的动词。比如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中的“ 怨 ” 是诗眼,因为这个动词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境,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苦及对朝廷的不满。 (2)形容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 方法归纳 重意思的形容词。比如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中的 “孤 ” 是诗眼,因为这个形容词写出了环境的孤苦、人的孤苦等。 (3)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