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5115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试题第三次测试 第 1 页 共 8 页九年级上期中(八年级)第三次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20 分 检测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煞( )白 zhn( )桥 2读下面文字。改正两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 (4 分)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果戈理说,书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惠普尔说,书藉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读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收获却不多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去感悟。(1)错别字:_ 改为_ ;

2、_ 改为_(2)修改病句:_ 3.名著阅读(4 分)A 想了想,走到树前,把直褂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沉,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 A 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至少两个词语概括)是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关于A 的另一个故事: 。4填空。 (5 分)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7、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

3、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 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5.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 分) 历史已雄辩地 ,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挑起岛屿争端、参拜战争罪犯、扩张军事实力,充分 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贪婪野蛮的军国主义本性。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市为 “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追求优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A

4、. 证实 表露 践行 B. 证明 暴露 践行 C. 证明 暴露 实现 D. 证实 表露 实现6综合性学习(4 分) “十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单位:元)指 标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1)概括从表格中获取的信息。_ _ _(2)假如你是总理,看了这个表格后会作出哪些决策?(1 分)_二、阅读(共 50 分)(一)欣赏古诗(4 分)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

5、西楼。【注】劳歌:送别歌。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 分)7.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 分)8.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二)对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1 分)(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谡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八年级语文试题第三次测试 第 2 页 共 8 页五十里之地

6、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乙)唐睢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日,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日:“何谓也?”对日:“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 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日:“无忌 谨受教。 ”注: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卒然:

7、突然。 “卒” ,通“猝” 。无忌:信陵君的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3)破秦军,存赵国 (4)事有不可知者 10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11 (甲)秦王对唐睢说“灭韩亡魏”的事实目的是什么?唐睢拒绝易地的理由是什么?(2 分) 。12 (甲)第二段是课文故事情节的 ( ) (1 分)A开端 B.发展 C.高潮 D.既是发展也是高潮13. (甲)第二段中的一组对话表现秦王 的性格,又表现了唐睢 的精神。 (2 分)14.选文

8、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两语段的异同。(4 分)相同点: 不同点: (三)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1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1)会天大雨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念鬼 (4)楚人怜之 16下列句中“亡”的意思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分)A亡魂丧胆 B.亡故 C.亡国奴 D.亡命徒17翻译下列句子。 (1 分)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10、宜多应者。18回答下面问题。(1)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9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 (1 分),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 (14 分)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A.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11、?”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八年级语文试题第三次测试 第 3 页 共 8 页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B.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我看了看他的

12、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C.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20.选文 A 段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谁?这与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