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4960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试题(不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太原市 20122013 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段测评语 文 试 卷第一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礼”字辨“礼”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后在老子、 论语中被广泛使用。也就是 说在西周(公元前 500 年)以后才广泛使用。其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 为的规范之意,越到后来,“礼”字的含义范围就越小,单成了“礼貌、礼仪 ”之意了。 而要辨明“礼”字,不得不说到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 为“ 经”,弟子解 说“ 经”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礼,在西

2、周以前,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作 为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它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 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 时,随着社会的 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 为 的绳索,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春秋时各诸侯国虽然都在争霸称霸,但 毕竟还奉着一个周王 当时的中央政府,承 认有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等于 还承认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行 为规范。而五霸以后,东迁后的周,失去了号令诸侯的

3、能力,各诸 侯不再定期向天子述职和纳贡 ,周王室的收入因此而减少。这就是说,整个周朝的社会行为规 范至此已彻底崩溃。各 诸侯国不再承 认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因 为存在强大的同姓或异姓贵 族势力, 为了私有利益,无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致使君权 削弱, “权去公室,政在家 门 ”。卿大夫为了争权夺利,引起内乱频繁发生。这就是无视于周王朝的社会行 为规范而造成的后果,所以孟子称他们是三王的罪人。这就是从“礼制 ”到“ 法制”的演变。 “以礼治国”和“ 以法治国”哪个更重要呢?其实两个都重要,既要“以礼治国”,也要“以法治国”! “礼”,作 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有许多是人们约

4、定俗成的,并不见于法律条文,也不可能都纳入法律条文。比如爱 ,比如恨,比如孝,比如随机 应变、随波逐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比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等。法律不可能规定人们去爱什么、恨什么,不可能规定人们必须要孝敬作为罪犯的父母;不可能规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的行为方式。所以,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到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阶层、一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人们 的社会行为才会趋同。而人 们 的社会行为趋同,人类社会才会出现安定与团结的局面。 另外,要想获得快乐,就不得不选择行为方式,行为方式不对,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而选择行为方式,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 为规范

5、,如果不遵守,那么也达不到目的。因为人2们的社会行为不趋同,别的人就不 认可你的特立独行的行 为方式。所以 “礼”社会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中必须要有而且是重于法制的,因 为法律只是警戒和 惩治犯罪的人,而不能使人们的社会行为趋同。就拿家庭暴力 问题来说,法律只能 调解和很 轻地惩治施暴者,而家庭暴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恶 性案件, 这时法律惩处的就将是受虐者因 为受虐者的反抗将会超出法律的规定。而只要有了一定的社会公理解释体系和行 为规范,人 们的社会行为才会趋同,犯法犯罪的人才会减少。所以,“仁义礼智信”问题,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问题。使自己身心的愉悦能够保持得长久一些,人的 这一生也就是快

6、乐的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字,在老子 论语中被广泛使用,其在古代的含义范围较广,但后来, “礼”字的含义范围就单成了“礼貌、礼仪”之意了。B.礼,曾作为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是有其积极意义的。C.礼记虽得名于汉代,但却不止收录汉代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应该还有战国和秦时的文章。D.在历史发展中, “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它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制约性大于其对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素养的重要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权去公室,政在家门”指的是春秋战

7、国时期,各诸侯国无视周天子的存在,各自为政。B.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为了私有利益,无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整个周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已经彻底崩溃。C.卿大夫为了争权夺利,无视周王朝的社会行为规范,导致内乱频发,各国也开始由“礼制”转向“法制” 。D.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才会趋同,人类社会才会出现和谐的局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要想获得快乐并且使自己身心的愉悦能够保持得长久一些,就应该遵守“仁义礼智信”等行为规范。B.“礼”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不可能都纳入法律条文。因为许多生活方式,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

8、确定形成的。C.“以礼治国”和“以法治国”二者并不矛盾,一个社会既需要“礼”的规范约束,也需要有“法”的警戒惩治。D.针对当今社会家庭暴力问题,目前法律只能调解和很轻地惩治施暴者,因此,法律部门应该加大惩处力度,防止恶性案件发生。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3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余帛锦丝,缉成衣裳, 赐诸王妃公主,使知蚕桑艰难。遇岁旱, 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岁凶,则设麦饭

9、野羹。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 积之先备也。 ”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 贤宜厚。 ”帝为饬光禄官。帝幸太学还,后问生徒几何,帝曰:“数千。 ”后曰:“人才众矣。 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立红 板仓, 积粮赐其家。太学生家粮自后始。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 虽帝性 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 诛之

10、。后曰:“ 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 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 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 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 师,尚以礼全终 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 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 诸医乎?” 疾亟,帝 问 所欲言。曰: “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

11、而已。 ”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传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善之 善:善待(认为好)B帝廉之 廉:访查C轻易将不宜 易:更换D学士宋濂坐孙慎罪 坐:因为5.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马皇后“仁慈”和“智鉴”的一项是 ( )A.亲缉甲士衣鞋佐军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B.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C.余帛锦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杀之恐绝其后D.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氏虽为皇后,但随太祖征战多有贡献。她在江宁战事吃

12、紧时为士兵缝制衣鞋,还将宫中金帛全部拿出犒赏将士。B马皇后劝诫皇上对待自身要节俭,对待贤德之士应丰厚,要未雨绸缪,对灾年及早做好准备。C郭景祥之子、李文忠、宋濂曾被谣言中伤,险些被太祖杀了。幸亏马皇后从旁劝谏,才得以保命。D马皇后病重期间,还能为诸医着想,并希望太祖能够招贤纳言,让大臣和百姓好好生活。太祖在马皇后去世后就不再立后,并赐谥号为孝慈。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4(1)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2)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 诸医乎?(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柳 州 城 西 北 隅 种 柑 树柳 宗 元手 种

13、黄 柑 二 百 株 ,春 来 新 叶 遍 城 隅 。方 同 楚 客 怜 皇 树 ,不 学 荆 州 利 木 奴 。几 岁 开 花 闻 喷 雪 ,何 人 摘 实 见 垂 珠 ?若 教 坐 待 成 林 日 ,滋 味 还 堪 养 老 夫 。【注】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至富,给子孙留点财产。8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其思想感情。(6 分)9对诗的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作者希望橘树成林,清姚鼐则说作者“恐见柑之成林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

14、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3) 。将登太行雪满山。 ,忽复乘舟梦日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5 分)跟老爹共进午餐周波 爹推门进来时,撑着伞,有雨水从伞顶滑落。爹,您怎么来了?我赶紧起身。小子,这衙门只能你们当官的 进来?爹有点不高兴地说。乘了好长时间车吧,俺娘还好 吗?我边帮爹提东西边说。你娘当然好,不好能让我提这 些东西过来?爹收起伞说。我笑了。在老家,俺娘是最记得我的。瞧着爹大包小包的拎来好多,我就猜想肯定是俺娘又带好吃的了。我坐哪儿

15、?爹问。哟,只顾着找东西吃了。我咧嘴一笑,立马拉过来一把沙发让爹坐。看你馋的。爹说着掏出旱烟,然后,一脸幸福地看着我。5下班时,我和爹步出办公室。天放晴了。有同事在边上指指点点,我笑着迎上去,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俺爹,老家农村来的。爹扯了扯我衣服,我说本来就是嘛。爹就笑。我和爹走入一家大饭店,爹有点怯怯地 东张西望。就这儿吃饭?爹小声问我。是呀,我们单位经常这儿吃饭 的。这要很贵吧?我请爹吃饭,再贵也吃。爹咧嘴一笑,没再说啥,跟着我上了电梯。包厢里,有服务小姐侍候。闺女,你回家吧,俺父子俩聊聊。爹说。爹,这是服务员,专门给咱们倒酒上菜的。我笑着说。不行,俺吃饭从来没人看的,除了你娘。爹说。我只好向服务员挥挥手叫她出去了。今天爹来请客,这些年你小子出 门在外,当爹的 还没尽过啥 力呢。爹撸了撸衣袖说。哪有爹请吃饭的,当然儿子埋 单。我 说。埋单?爹张着嘴说。就是付钱。我笑着说。爹笑了起来,爹可能觉得这大城市有点怪怪的。那时刻,我觉得爹很开心,我好多年没听见爹这么朗朗的笑声了。小子,这鱼多少一条呀?爹问 。不知道。我说这酒多少一瓶呀?爹又问。不知道。我说。不知道价钱就坐下吃饭?爹惊疑地看着我。应该不会太贵吧,平时有客人来,我们都这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