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49072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信息课程编码:31016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类型:B 类 课程属类:职业能力课程课程学分:8 参考课时:128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化学工程系适用专业(层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五专)先修课程:化学、数学、物理等后续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化工产品分析与检验、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技术、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等职业资格:有机合成工制 订:无机化学课程开发团队课程负责人:桑潇批 准 人:姜义林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教学内容起点与高中化学教材相衔接,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物理、化学等必备知识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

2、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及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

3、思路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 号、教高200616 号、教高厅函200747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4、在课程内容上,根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编写而成,体现“必需” 、 “够用”的原则。全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绪论,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过渡元素。实验部分包括:无机化学实验须知,无机化学实验及其基本操作。个别章节还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技能体系系统化的目的。达到课程

5、内容来源于真实,而又高于真实的目的。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服务学习,把以“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理念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想,有机地融入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从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四、课程培养目标(一) 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基本理论;掌握溶液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结构

6、、变化规律和用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二) 知识目标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熟悉化学平衡定律; 掌握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及 pH 值的有关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应用;掌握溶度积概念和溶度积规则,熟悉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基本知识和计算;熟悉氧化还原平衡、能斯特方程相关计算;熟悉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熟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价键理论,并能运用上述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掌握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命名;了解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及离子鉴定等有关知识。(三) 能力目标独

7、立进行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掌握分析天平、离心机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根据实验要求,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描述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记录。(四) 素质目标1感受并认同化学在社会发展和化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3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4热爱化学,热爱本专业,学习态度认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为医化学事业的发展学习化学的志向。五、课程内容和要

8、求序号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与要求 单元学时 实践考核项目与要求 实践学时1 化学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无机化学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2.要求: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21.考核项目:实验室基本要求及基本仪器认知2.要求:认识常用仪器22 化学基本量和 化学计算1.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2)气体标准摩尔体积(3)溶液的浓度(4)化学方程式及计算2.要求:掌握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掌握溶液的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81.考核项目:仪器洗涤及溶液配制2.要求:仪器洗涤干净,会配制简单的溶液43 碱金属

9、与碱土 金属1.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认知(2)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性质(3)钠、钾、镁、钙重要化合物(4)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2.要求:掌握并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了解并比较典型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了解并比较典型碱土金属盐类的溶解性。81.考核项目:碱金属、碱土金属性质2.要求:掌握焰色反应操作方法,练习坩埚的使用方法。24 卤素认知1.教学内容:(1)卤素性质(2)卤化氢和氢卤酸。(3)氯的含氧酸及盐。(4)氯的含氧酸及盐性质比较2.要求:掌握卤素及含氧酸盐的氧化性,卤素离子的还原性,次氯酸盐、氯酸盐氧化性的区别。81.考核项目:卤素性质2.要求:掌握氯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制

10、备方法。了解氯、溴及氯酸钾的安全操作。试纸的使用方法。25 原子结构及元 素周期律1.教学内容:(1)原子结构(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81.考核项目:粗盐的提纯和精制2.要求:学会固体物质的提纯方法。学会沉淀、过滤、蒸发、4(4)元素基本性质及周期变化2.要求:了解原子结构,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会应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结晶等操作方法6 分子结构1.教学内容:(1)化学键(2)分子间力及氢键(3)晶体的基本类型2.要求: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理解分子间力及氢键,了解晶体的基本类型。67 化学反应速率 及化学平衡1.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平衡

11、。(3)化学平衡的移动2.要求: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81.考核项目:蔗糖水解及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2.要求:了解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仪的正确使用方法48 电解质溶液1.教学内容:(1)强弱电解质。(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4)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5)盐类水解(6)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2.要求: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掌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理解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盐类水解、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原理81.考核项目:醋酸溶液电离常数的测定2.要求:学会测定溶液的酸度,

12、并通过溶液的酸度计算酸的离解常数。学会酸度计的使用。学会溶液的稀释方法及滴定管的使用技术29 硼族、碳族元 素认知1.教学内容:(1)硼族元素(2)碳族元素2.要求:掌握碳族、硼族主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61.考核项目:硼族、碳族重要化合物性质2.要求:掌握碳族、硼族主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的测定。410 氧化还原反应 和电化学1.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2)电极电势(3)电解及应用(4)金属的腐蚀与防腐2.要求:掌握电极电势的计算及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了解电解的应用电化学腐蚀与防护。811 氮和磷认知1.教学内容:(1)氮族元素通性(2)氮的重要化合物(3)磷及重要化合物2.要求:

13、掌握氨的性质,熟悉铵盐的性质,熟悉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硝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61.考核项目:氮族化合物性质2.要求:掌握氨的实验室制备技能,初步学会检验氨、铵盐和硝酸根离子。412 氧和硫认知1.教学内容:(1)氧族元素的通性(2)臭氧及过氧化氢。(3)硫化氢及金属硫化物。(4)硫的含氧酸及盐性质比较2.要求:熟悉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熟悉硫化氢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了解金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条件;掌握浓硫酸的特性;了解硫代硫酸盐的性质。81.考核项目:氧族化合物性质2.要求:掌握 H2S 的实验室制备技能,能够进行离心操作,熟练进行沉淀洗涤操作。413 配位化合物1.教学内容:(1)配合物

14、基本概念(2)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3)螯合物简介及配合物的应用2.要求:掌握配合物的命名,组成。了解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了解螯合物简介及配合物的应用。614 过渡元素认知1.教学内容:(1)过渡元素一般性质(2)铜和银(3)锌和汞(4)铬和锰的重要化合物(5)铁、钴、镍及重要化合物2.要求:了解过渡元素一般性质。了解铬和锰的重要化合物和铁、钴、镍及重要化合物6合计 96 32六、教师任职要求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专业能力要求 专业能力要求教学能力要求专业教师要满足每一年级学生 100人的教学需要,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教育等本科及以上相关专业,分别能够完成 2 门以上主干课程的课程

15、教学。兼职教师要满足每一年级学生 100 人的教学需要,来自化工生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能够完成工艺操作与控制、分析检验岗位的现场操作指导、开发设计及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1. 能够较好的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2. 在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3. 具备教研教改能力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教学经验; 4. 具有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能力。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一)教学条件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采用现场教

16、学、实践项目教学等,创设工作情境,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二)教学设施1. 多媒体教学设备、网上教学平台(包括课件、试题库、教学录像等) ;2. 综合实训装置。八、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教学组织课程教学由教研(科)室主任负总责,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 成立教学组和实验供应组, 教学准备, 课程教学,辅导答疑, 课程考核,总结反馈。教学组实施备课、大课讲授、实验课指导、自学辅导、指导性自习、多媒体课件、考试与考查等教学活动;实验供应组进行实验器材的准备,协助实验课教师指导、管理实验等。2. 教学方法本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当安排指导性自习,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无机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树立整体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