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4718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二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供氧剂 、漂白剂 用途2Na2O2+4HCl=4NaCl+2H2O+O2Na2O+2HCl=2NaCl+H2O与酸反应2Na2O2+2CO2=Na2CO3+O2Na2O+CO2=Na2CO3与CO 2反应过氧化物(不属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类别过氧化钠氧化钠名称燃烧或加热时与 O2反应常温与O 2反应生成条件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与水反应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颜色状态Na2O2(O为-1价)Na2O(O为-2价)化学式三 钠的化合物见第 23 页知识点二四 碱金属元素及焰色反应见第 24 页知识点三、

2、四学习关键1 抓住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链,以钠为重点,弄清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再进行联想、对比、迁移、延伸到其他碱金属元素2 注意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或过氧化钠的二元混合物的相关计算,要掌握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训练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常用的方法有差量法、守恒法和极值法)学生练习易错题1 学案第 27 页易错2 18.4g 由 NaOH 和 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 2500C,经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6.6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 NaOH 的质量分数。3 有 Na2CO3、NaHCO 3、CaO 和 NaOH 组成的混合物 2

3、7.2g,把它们溶于足量水中,充分反应2后,溶液中 Ca2+、CO 32-、HCO 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后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共 29g,则原混合物中 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克?4 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量取 25.00 mL 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 15.00 mL,共收集到 224 mL(标准状况)气体。量取 15.00 mL 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甲溶液 25.00 mL,共收集到 112 mL(标准状况)气体。(1)判断:甲是_溶液,乙是_溶液。(2)实验中所发生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将 n mL 甲溶液与等体积乙溶液按上述两种实验方式进行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则 V 的取值范围是_3-2 铝及其化合物一 学习的关键1 熟记铝及化合物的性质及铝三角的转化2 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依托的图像题是图像计算题的经典,要注意总结 3 以 Al(OH)3 的制取为例,进一步体会并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过程学生练习二 易错题1 向 100ml3molL-1 的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1molL-1 的Ba(OH)2 溶液(1)写出至刚好出现沉淀总物质的量为

5、最大值时的离子方程式 (2)随着 Ba(OH)2 的体积 V 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 n 的变化如图所示.求出B 点和 C 点所对应的 Ba(OH)2 溶液的体积:B C 。2 将由 FeSO4、Ba(OH)2、AlCl3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用玻棒搅拌,充分溶解,一段时间后,向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 1molL1 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AB 段发生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 SO 42 2H 2OH =BaSO42H 2OBC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Al(OH)3、BaSO 4、Fe(OH) 2CD 点表

6、示的溶液呈酸性 D混合物中 FeSO4和 AlCl3的物质的量相等33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H+、Na +、NH 4+、Mg 2+、Fe 3+、Al 3+、SO 42 、CO 32 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 NaOH 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H+、NH 4+、Mg 2+、Al 3+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和 Na+C.原溶液中含有的 Fe3+和 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D.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2SO44 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可能是

7、AlCL3 溶液和 NaOH 溶液,现做如下实验 (1)取 440ml 甲液与 120ml 乙液反应产生 1.56g 白色沉淀(2)取 120ml 甲溶液与 440ml 乙溶液反应也产生 1.56g 白色沉淀(3)取 120ml 甲溶液与 400ml 乙溶液反应也产生 3.12g 白色沉淀通过必要的推理和计算判断:(1)甲液为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2) 乙液为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5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

8、分搅拌、过滤。(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 C 中生成的 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 B、C 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填标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 CO2气体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c.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

9、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 在 BC 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5)实验中准确称取 8.00g 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 BaCO3平均质量为 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4(6)有人认为不必测定 C 中生成的 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 C 在吸收 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3-3 铁及其化合物一 学习关键1 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不同见第 33 页2 Fe2+ 、 Fe3+的检验见第 35 页要点二4 Fe(OH)2的制备见第 36 页要点四二 易错题1 写出 FeO、Fe 3O4、Fe(O

10、H) 2分别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 Fe3O4、Fe(OH) 3分别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 方案一:将 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580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 0.02000molL-1的 KMnO4 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 25.00mL KMnO4 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KMnO4+FeSO4+H2SO4=Fe2(SO4)3+MnSO4+K2SO4+H2O(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式滴定管,理由是_;(3)根据方案

11、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和_(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 55.9 计)(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方案一_(填“准确” “不准确” “不一定准确” ) ,理由是_;方案二_(填“准确” “不准确” “不一定准确” ) ,理由是_。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 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制作银镜,并与 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边振荡盛有 2%的 溶液的试管,边滴入 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

12、几滴银氨溶液滴入 2ml 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置过程中,溶液的 pH 增大【提出假设】5假设 1: 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Ag。假设 2: 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 能氧化 Ag。【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 ,验证了假设 1 的成立。请写出 氧化 Ag 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 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思考与交流】(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 1 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 2 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溶液中的 和 都氧化了 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