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4578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一、案例分析模版:(模版仅是指导,可以这样做,不是指令,不是非得这样做)第一步:读题,做辨析判断。第二步:提炼观点 适当举例原理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观点与原理:1.教学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恰当,重点难点是否指向语文学习等。2.教学内容:是否充分并恰当地运用教材等文本资源、学生动态学习资源及其他母语资源等。3.教学过程:学为主体,学习实践探究过程是否丰满;教师引导是否有效适当等。教学方式方法是否能帮助学生达成目标。4.教学评价:诊断是否准确;激励是否有效;能否根据反馈信息,灵动调节教学进程;评价方式是否得当;是否重视全面育人等。第三步:如果是反面案例,可提出恰当的做

2、法与改进措施。二、评析示例示例 1新型玻璃教学片断评析 师:(看手表)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 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谁来回答?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 ,第二种是“夹丝玻璃” ,第三种是“变色玻璃” ,第四种是“吸热玻璃” ,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 )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 (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

3、。 )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 、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 “吸热玻璃” 、 “吃音玻璃”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笑声。 )这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正误辨析判断)。理由是:. 重视读书,在读中自悟,以读代讲,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炼观点)读书时间分钟,指导说话时间分钟。 (适当举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分析原理).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都紧扣学生

4、语言运用的点,既有激励性又提出明确的要求。 (提炼观点) 多清楚,多有条理;能不能说得更简洁。 (适当举例)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把教学的重心聚焦于语言表达,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说,语文课应紧紧扣住语言的缰绳。五年级的学生,对概括性语言表达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之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分析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大胆自信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既教书,又育人。 (提炼观点)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 (适当举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操之过急,而是以足够的爱心与耐心,让学生在体验与反思中,

5、获得语言能力与个性心理的成长。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这样静默的时间是一种浪费, 其实恰好想反,学生短暂的语言困境,教师的耐心等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能力与心理的自我建构。 (分析原理)示例 2.草一课复习环节片断评析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 (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 )弟

6、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反正都有个“白”字。 (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 (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 (生背) “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

7、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 。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答:这位老师的教学令人赞赏。 (正误辨析判断)。理由是: .古诗学习,语文学习重视背诵、重视积累。 (提炼观点)教师没有把背诵的练习完全推到课外,而在在课内复习巩固的环节,与表演练习相结合,落实检查。 (适当举例)语言学习从感知、理解,到积累、运用,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没有语言积累,就谈不上迁移运用。当前还有不少老师把语文学习的容局限于内容理解,这只能说是

8、半途而废的语文教学(分析原理) 。 .突破难点,针对性强。 (提炼观点)教师把古诗理解的难点“枯荣” “ 野火烧不尽”的精神,融合在表演情境中。 (适当举例)这样做启发了学生自主表现、主动参与的的愿望。学生在相互交流、你帮我学中达成教学目标。师生的对话,把理解的难点突显出来。形式是活泼的,知识的掌握则非常扎实。 .师生关系平等融洽,生活化的课堂,有说不尽的生趣与活力。 (提炼观点)教师从课堂中的老师,变身为生活中的妈妈哥哥奶奶 。(适当举例)师生互动表演背诵,变枯燥为情趣,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能强烈吸引学生。生活化的课堂也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作出一种积极的暗示。 (分析原理) 示例 3.请评

9、析大熊猫的故乡教学片断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遗产申请”做一些事呢?比如设计遗产申请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句话来表达遗产申请的主题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教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 2008 的申奥主题词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学奥运” 。再比如,中央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

10、: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别让“活化石” ,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教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行吗?别上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老师,我设计的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

11、餐!” 师:真好!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那边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然后背景音乐响起:(老师用新近流行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答:这位老师的做法颇为巧妙。理由是:.通过设计广告词的形式,在语言的练习运用中,渗透保护大熊猫的情感,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很巧妙。 目标紧扣语文的练习与运用。.教学评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富有激励、形式多样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略)教师的点拨能针对学生的特点,例如(略)。.教师引导恰当,学生练习充分。在学生感觉困难之处,教师及时给予示范帮助。例如(略

12、)一个恰当的例子,胜过许多理论讲解。.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遗产申请主题词、广告词设计、流行歌曲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资源,都被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紧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拓展练习例 1.读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谈谈如果你是课堂上的这位老师,你该怎么评价这位男生的课堂表现?为什么?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会想些什么?(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地站起来,说

13、:“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例 2:读乌鸦喝水教学片段,谈谈你对预设与生成的认识。 师:乌鸦非常聪明很善于动脑子,同学们平常遇到问题也要认真思考。 (这时,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老师,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此语一出,教室一片哗然)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的。 (教室里静得出奇,其它同学都看着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师:(有些生气地说)石子怎么会把水淹没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要多动脑筋,不要乱说,希望小朋友以后也要注意,知道了吗

14、?生:(其它同学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例 3: 读称象教学片断,这位老师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为什么。学完称象一课,一位男生提出问题:“书上写,曹冲才七岁,对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大臣都没办法,曹冲却想出来了,他真有那么聪明吗?我有点不信。 ”老师笑了:“可那是书 上写的,你应相信。 ”男生:“我还 是不大信。那些大臣真的那第笨吗,能连一个小孩都不如吗?”老师:“书上写的只是称象这件事,懂了吗?”男生:“我还 是不大懂。大臣 这么笨,曹冲的爸爸让他们当大臣,说明曹冲的爸爸也很笨。爸爸笨怎么能生出这么聪明的儿子呢?”老师:“学习这课书 ,你就 记住曹冲非常聪明就可以了。你提的这个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学

15、的!坐下,写作业吧。 ”例 4:阅读案例,结合课堂提问的功能,试分析评价这位老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刘胡兰一课时问学生:“这个云周西村在什么地方?”有学生 说在陕北,有学生说在延安,老师最后说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由于课文有“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块钱”这句 话,教师问:“ 谁知道那 时发什么钱?”学生有的说银元,有的说铜板,也有的说“那时的钱是中间有一个窟窿的”,老师最后 则说:“ 反正那时 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 ”例 5:读蚕姑娘教学片断,谈谈应如何利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语文课上,老师正启发同学:“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蚕姑娘最后一段?”同学们 回答:“ 应用高兴的

16、 语气。 ”坐在最后排的一位男生小声嘟哝了一句:“没什么可高兴的。 ”细心的教师听见了,只见她微微一顿,笑着说:“让我们听一听这位同学的想法。 ”“蚕姑娘产下卵后,就要死了,有什么可高兴的?还有,这时候还叫蚕姑娘不对,该叫蛾妈妈, 。”老师竖起大拇指:“ 你懂得真多,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一下,其他同学也插话了:“老 师 ,课 外书上有, 课文插图上也有。 ”。老师充满情意地说:“是呀,同学们,蛾妈妈产 下蚕卵后要死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又会钻出可爱的蚕宝宝。蛾妈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蚕宝宝,还留下了漂亮的蚕茧,她心里怎样想的呢?”“她对自已很满意。 ”“她觉得自已很能干。 ”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她心里的想法读出来。 ”例 5 2012 年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阅读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