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环境论文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4402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与环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节能与环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节能与环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节能与环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节能与环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与环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与环境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节能与环境作业姓 名 学 号 专业年级 二 一 二 年 月成 绩2建筑生态化与节能环境摘要:近年来,生态危机、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不再是局部的改善,在时代的推动下,建筑面临以生态为核心的转型。建筑生态化是全球建筑界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共同选择。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生态建筑。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面临迫在眉睫的环境、能源、生态危机,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

2、共识的逐步形成,我国政府又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建筑的生态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广1 生态建筑在对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更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 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1.1 含义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是

3、一种具有综合性,共生性的后现代建筑模式1.2 主要原则整体生态建筑观;遵循 5R 原则(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 ;体现无废无污、高效和谐、良3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的运作机制(以多学科、多技术为保证)1.3 生态建筑的分类13.1 绿色建筑借助绿化等手段将自然移植到建筑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和人的活动对生态秩序的消极影响。绿地的营造(如公园、住宅区草坪、绿化带)和屋顶的绿化(美国、加拿大的屋顶花园)属于合理的绿化。1.3.2 自然节能建筑通过选择适宜的地段和适宜的气候段,运用一些易溶解、无污染的自然材料,最大限度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生土建筑、

4、掩土建筑、覆土建筑以及黏土穹顶建筑都属这一类型。可以采用良好的隔热墙体材料、合适的门窗、屋顶材料以及遮阳设备可实现这一建筑。1.3.3 高技术智能型生态建筑运用高科技手段,充分体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节能、采光、环境净化和资源的再利用问题。2 生态技术2.1 生态建材的运用开发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促进生态建材的发展,推出健康标准,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应用,如美国的绿色办公室、纽约临时展览馆。一些木建筑、纸建筑采用了可持续的生态建材达到较理想的节能效果。最新的生态建材透明绝热材料、玻璃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生态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利用我国地处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5、并且能随着其数量巨大、时间长久、洁净安全这些其他常规能源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分散性、不稳定性、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问题。太阳能采暖以及太阳能供热水是其两大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4用5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热泵系统、太阳房等。风能的利用其应用在荷兰的风车应用最为显著。风能发电厂宜建立在风速最大的区域。地热能的利用地热利用在全世界能源总量中仅占。在我国,地热资源分布不均匀,不能长途输送较难掌握,但其目前仍是获得更多实效的能源。在华北和松辽盆地,若优化资源利用配置,将有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我国主要有地热温室,适合蔬菜、花卉种植;地热养殖、养鱼;地热对

6、井回灌等。建筑节能我国建筑能耗现状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 45 倍,屋顶为 2.55.5 倍,外窗为 1.52.2 倍;门窗透气性为 36 倍;总耗能是34 倍。如果听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目前我国的城市面积为 4560 万平方公里,然

7、而到2020 年我国的城市面积将会翻上一番。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建筑能耗包括材料生产能耗、建筑施工能耗以及使用能耗几大部分,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有大量的资源运用到房屋的建设中来,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居住面积,建筑节能在十一五期间被重视了起来。降低建筑耗能的途径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建材等途径降低建筑能耗的需求;6另一方面要提高能耗系统的效率,从而降低终端能源的使用量。其一,降低供热能耗: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得热;充分利用建筑物内部得热;提高采暖设备供热效率;减少建筑物散热面积;加强维护结构保温;减少空气渗7透的耗热量。其二,降低空调能耗注意保温材料的

8、铺设位置及厚度从“健康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自然通风能够降低对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节能。其三,降低照明能耗其四,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不同场合需调整适应;其五,采用高效的光源及照明器件。其六,完善节能法规其七,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及节能材料高层建筑与当代穴居(空间战略)适度地建造高层建筑,在有限的地面空间中争取更多的建筑面积,有利改善人居环境。按这一构想建造的高层建筑有:阿科桑底城、巨构建筑。地下城、地下街启发了人居环境解放土地的合理化建设方向,如大阪地下街。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障碍高密度建造高层建筑的错误理念高技术应转向中间技术、适宜技术和软技术不考虑人性化原则的“伪生态建筑”非整体性

9、的生态建筑艰巨复杂的“工程”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 21 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 21 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 期投入而回收速度8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9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尚不到位等实现生态建筑的可行之举对于广大的发

10、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认识问题要加大生态环境的教育和生态思想的宣传,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国家用制度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 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

11、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10参考文献1夏海山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黄丹麾生态建筑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03王荣光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北京市发展和搞个委员会节能减排培训教材节能技术篇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5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技信息,0,第 26 期6周浩明 张晓东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劳森 建筑材料.能源与环境:朝向生态可持续 中国环境出版社,2000.02.018黎松强 曾育才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07.019 朱盈豹 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节能的应用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09.0110 戎卫国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0.0811 龙惟定 武涌 建筑节能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