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41576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初探民乐县张满中心小学 卢克锡摘要:艺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村小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本文作者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学,从艺术教育的现状、教学设备、师资配备、人的教学观念等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不良现状,并提出艺术教育的途径以及改进的建议。关键词: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师资教学设备途径 建议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途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能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充分发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更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艺术教育也是发展孩子们个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无数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应与学校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与促进。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应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2进作用。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艺术教育始终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被看成是评价人整体素质的主要

3、组成部分。但是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山区农村小学。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 ,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1、艺术教育被忽视。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 。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干脆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自由安排。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

4、虚设。个别偏远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小学艺术教育往往局限于单纯的课堂音、美知识的传授,甚至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还有甚者,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在“考,考,考,教师的法宝” 、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日子里,有时连“唱唱、画画”也被挤缩掉。这些现象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大相径庭。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3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可以说根本没有。大部分对音乐、美术以及摄影、剪纸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

5、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副课” ,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 、 “国检”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拿我从事教学的学校来说,近年来也添置了些音乐器材,但与实际需求还远

6、远不够。而美术器材也只有闲置很长时间的画夹,石膏头像等,像画纸、画笔、颜料等必要的美术用品都十分短缺。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英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 ,也不是画家的“料” 。更成不了摄影家。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4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二、实施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我们应该首先形成共识,既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

7、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 ,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标不能脱离这个大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实施艺术教育的学科才能同其它的主学科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发挥综合效应,艺术教育自身的目标也才能实现。第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

8、发展,促进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由此,使学生用更新的感官和思维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第三,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美术和音乐,但是其它课程也蕴含着艺术教育的因素。它们都体现了美的规律。 “艺术教育”中的“美”同各学科的教育如影随形。因此,发挥音、美等学科艺术教育作用的同时,挖掘其它学科的艺术教育的因素,探讨其基本规律,学科之间相互匹配,以便促使学生形成对“美”的感知的完整5性。第四、艺术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健全人格得以形成,艺术教育本身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实施有效的训练。第五、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应

9、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要遵循美的平衡与对称、比例与节奏等等基本规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艺术教育中的自由表现形式给予儿童以创造的自由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自由表现中,儿童的想象能力得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全过程中,还应覆盖“无差生”的理念。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接受和表现方式的不同,没有不能接受的问题存在。人人都有艺术的“种子” ,只待时机发芽。三、关于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

10、。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农村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只有艺6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2、加强硬件建设。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 “国检”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

11、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配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副课” ,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

12、不专业的“游戏课” ,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 “以教师为中心” 。 “以教材为中心” 、 “以课7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 、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手抄报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诚然,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较以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仅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切实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之现状,才是对农村孩子的真正关爱。仍需教育各部门负责人员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乘新课程改革之东风,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